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有不少的姓氏,看起来都是常见字,会写,可是一读,却往往出错,让人啼笑皆非. 就拿“仇”字来说吧,用在姓氏上,它就不是仇恨的“仇(chou)”字的读音了,应该读“qiu(求)”.如果你把历史名人仇览、仇博、仇台、仇远、仇英的“仇”读成“chou”,就会让人笑掉大牙.还有黑暗的“黑”字,在姓氏上不读“(hei)”,而读“he(贺)”.此姓的名人有清代任象山协副将的黑鸣凤、曾任山西大同守备的黑永德等. 佛教的“佛”在姓氏上不读“fo”,而读“bi(弼)”.在古代,“佛”和“弼”互相通假,均有“辅助”之意.“薄”字作为姓时,应该读作“bo(勃)”.《韩非子·内储说上》便有“薄疑”之名,对此,不能读“bao疑”应该读“bo疑”.  相似文献   

2.
消失的姓氏     
曾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所讲内容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姓氏“点”,有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男孩,家里的四位老人为孩子的姓氏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妥协姓“点”,点字乃占加四点,组成来自四位老人的姓氏。由此最少的姓氏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郭行 《人才瞭望》2010,(4):93-93
新世纪初期,我国历时两年,对全国的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人数上倒数第一的是“难(姓氏中读nan)”姓,倒数第二的是“死”姓,倒数第三的是“山(在姓氏中读ya)”姓。  相似文献   

4.
文化 《人才瞭望》2014,(4):28-28
有些姓氏,虽为人们熟知,甚至为典籍所载,但其往往以讹传讹,隐去了其庐山真面目。叶公不姓叶,成语典故"叶公好龙"人们广为熟知,其实,叶公并不姓叶,其真名为沈诸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受封于叶,史称叶公。君子是展获,"坐怀不乱"成语典故讲的是鲁国贤士柳下惠夜宿城门洞,遇一无家可归女子,相拥取暖而未发生淫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初次见面, 一般喜欢问:"贵姓? "在古代,姓氏的确是有贵贱之分的.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不同的. 氏是贵族特有的,而平民顶多有个姓. 到秦汉姓氏合流,但姓氏的贵贱高下之分反而愈演愈烈,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  相似文献   

6.
《圣经》里有一个“马太效应”的典故,其寓义是:让有的拥有更多,让没有的更没有。后来,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把这一主张优势积累的典故概括为“马太效应”。干部培训,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当前,一些地方仍将培训看作另类“奖励”和“福利”,给予主要领导的多、副职领导的少,部门领导的多、乡镇领导的少,机关领导的多、企业领导的少,没有真正让干部培训做到“全覆盖”。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7.
羊年岁末,古装大剧《芈月传》隆重上映,这使得“芈”这个汉字和姓氏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芈”字音(miē咩),(mǐ米),它又有何含义和秘密呢? 第一,“芈”字跟羊有关.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芈”和羊十分相像,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康熙字典》就把“芈”归入了羊字部;还有个例证,古书上说“芈”为羊鸣,牟为牛鸣,羊气上出为“芈”,牛气口出为牟.  相似文献   

8.
萨班哲是当代土耳其赫赫有名的超级富豪,其庄园和产业几乎覆盖了土耳其大部分国土,以其姓氏字母“SA”开头的符号是他产业的标志。土耳其的国民对“SA”符号的熟悉程度,如同每天早晨开门看到阳光。  相似文献   

9.
小店巧对     
文宗 《人才瞭望》2014,(6):53-53
一日晚膳后,乾隆招来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便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只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纹银10两。"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相似文献   

10.
赵朴初,安徽台户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岳墓遭到十年浩劫破坏而又重新整修开放时,赵朴初有感而题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架长车. 联语抚今怀古,告慰忠魂,尤其难得的是,赵朴初将岳飞《满江红》词中句“抬望眼”“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化用联语之中,自如贴切,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1.
商文 《人才瞭望》2009,(10):17-17
在生活当中,提到各行各业,我们习惯上会以“工农商学兵”予以代称。您知道吗?其实,“工农商学兵”的每一个字都是姓,其中有的姓还是“大姓”,如当今中国姓氏排行244位的商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7%。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曾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题写了一副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此联寥寥八字,却概括了四个典故. 曾,即曾参.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平?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我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划事情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此谓之"曾三".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神匠     
传说北宋初年,在江南一带石匠颇多,其中有一个石匠,他凿石造型的功夫可谓出神人化,大家赐予他“神匠”之称,把他本来的姓氏给淡忘了。  相似文献   

14.
纪晓岚是位对联高手,他的文学才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所以,乾隆经常用联句来考他,纪晓岚总是每问必答,对得天衣无缝。
  一次,乾隆逛京城,由纪晓岚陪着。他们路过一座东岳庙,在庙宇的旁边,有个地方戏台班子正在表演《西厢记》。《西厢记》是当时流行的一出名剧,所以观看的人很多。  相似文献   

15.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生性幽默诙谐,举止儒雅潇洒,且为人豁达开朗,尤以机智善辩闻名,有“铁齿铜牙”誉称。正因如此,他也经常受到同僚和皇帝的考验。但由于他才华横溢,每遇难题,总能巧言善辩,化险为安,故深受他人赞赏和皇帝的重用。  相似文献   

16.
“惟楚有才”和“楚材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曰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二曰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勿庸讳言,在历史上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南宋初期的诗坛上,江西诗派影响了大批非江西诗派的诗人。张孝祥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和“活法”等诗法理论的影响,其诗歌中常常借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或沿用前人诗意,并将其充分融合在自己的诗作中。这些诗法理论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之后,达到了推陈出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寿联撷英     
潘春华 《人才瞭望》2016,(11):22-22
相传,清代文人王文清曾为当地一位百岁老人题赠一副对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此联上下句虽没有直接道明“百岁”二字,但联句中却巧妙地含有“百岁”之意,这是因为联语中蕴含了民间的“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两句俗语。  相似文献   

19.
吉星 《人才瞭望》2014,(3):75-75
明代宰相张居正自幼才华出众,“神童”“才子”的桂冠戴了不少,但由此亦使他产生了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思想.据说,张居正同艾自修是好朋友,这年两人同时中举,但张居正名列前茅,而艾自修却列榜尾.这时,张居正洋洋自得,出一上联给艾自修对: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按照我国农历纪年法,岁次丙申,生肖属猴,故称“猴年”.自古至今,嵌有“猴”字的趣联的确不少,特采撷数副以飨读者.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他不足二十周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嫉,处心积虑地想要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于是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