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逸云 《江淮论坛》2004,(2):147-151
本文以胡怀琛的《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一书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胡氏注重小说的演变规律和内部研究、具有沟通古今的整体意识,其小说史观颇具启示性。本文还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形”与“质”的演变的论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胡氏提出了不少富于学术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深入把握 2 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说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即 :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 ,认为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中国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而我们以往的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过于强调所谓的“理论思想” ,忽略了小说的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以“小说学”为观照视角一方面是为了突破以往的研究格局 ,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小说学研究更贴近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实际 ,将中国小说学研究与中国小说史研究融为一体 ,从而勾勒出更实在、更真切的古人对“小说”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3.
黄卉 《殷都学刊》2004,(3):60-63
主要论及小说学及其研究对象 ;小说的认识流变、演化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小说史的本位研究 ,小说的文体研究 ,小说存在方式研究 ,小说文本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4.
炫学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小说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炫学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小说观念冯保善一炫学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特有的创作现象。所谓炫学小说,指的是小说作者借小说创作炫耀学识才情,卖弄博学多识、广见多闻,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即“以小说为度学问文章之具”,“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中国小说史略》)以文...  相似文献   

5.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小说发生期的期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岗 《浙江社会科学》2004,17(3):192-199
在梳理学术界对中国小说史初始阶段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以小说出现、小说本质、小说活动和小说理论为基本标志,确立起小说发生期的概念.同时,对于发生期的期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在把握小说文本与文化文本、小说起源与小说发生的区别的基础上,依据小说史实际,确定发生期的上限为战国时代.在把握发生期内各种小说现象的内部统一性的基础上,确定发生期的下限为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7.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9.
从物语到小说——中国小说生成史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论中国小说史,首先要对“小说”一词下定义。可是,鲁迅以来有关中国小说史的著作里,找不到相关定义;只有从《汉书·艺文志》等古代文献之中找到的几个例子。二千年前的中国人以“小说”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和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用“小说”(英语novel的翻译)一词所表达的意义一样的吗?当然不同。我认为中国小说史也应该依据后者的意义来写:一、用口头语言来写的;二、从头到尾是一个个人的创作,且由作者自己执笔写下来的;三、还没受其他人的深度修改。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小说史应该以《金瓶梅》为嚆矢。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短暂的三十多年历史,研究者摩肩接踵。许怀中教授近著《美的心灵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以大量作家作品为基础,着眼现代小说人物的心理内涵,概括了现代小说发展的演变过程,探索了现代小说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使用的审视角度和思维方法,给人以新的艺术启迪。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现代小说的基石。此后,各种创作方法、文艺流派的小说纷至沓来,异彩纷呈,在构建现代小说史殿堂中,文学史家们各展才思。许怀中教授则从心理学切入,从现代小说人物的心灵轨迹观照现代小说史,拓宽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美的心灵历程》以全新的审视点,突破旧有的框架,从人物的心理内涵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描绘,对现代小说人物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分类,勾  相似文献   

11.
李城希 《江淮论坛》2007,(4):119-12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论著中认为,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假小说以施诬蔑”、“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角色”、“乱改”、续作等审美接受误区,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张云,杜志军以“狭邪”作为妓院的代称,其渊源颇为久远,而把“狭邪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类型名称则始于鲁迅。鲁迅在其《小说史大略》和《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品花宝鉴》、《青楼梦》等单列一类,名之为狭邪小说、并将其基本叙事特征概括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代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为,中国小说由最初的民间传说、神话、说书、话本等形式,逐渐演变为由作家、文人独立创作,抒发个人情怀,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直写人世、人事、人情,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诸如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今古奇观》等(文学史通称这类作品为人情世态小说)。明代以后这类人情世态小说迅速发展,占据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主流地位。鲁迅先生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便有专章描述。人情世态小说的崛起和发展,既  相似文献   

14.
李茜茜 《理论界》2013,(2):150-154
梦之心理系统由人物心理矛盾、心理流程和性格系统的变动契机共同构成人物心理流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文学作品中人物在梦境中的心理在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令文本呈现出怪诞的艺术风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志异小说的佳作,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尤其是文本以梦呈现怪诞性的书写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沈从文的创作在此方面亦对传统文学有所借鉴。以《聊斋志异》、沈从文小说中涉及梦之心理系统的篇目为例,探究中国小说怪诞性的古今演变,并由此可以窥探到中国小说在古今演变中的新变特质。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欧阳健所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是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一部优秀力作。此书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新出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神怪小说史》相关叙述的不足,详考了自远古无名氏《山海经》至清末陆士谔也是西游记》等一大批文言、白话体神怪小说,全书长达57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原创性见解随处可见,堪称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通史》刻意为神怪小说作科学正名,努力刷新神怪小说“终未免荒诞迷信”的传统认识。该书开卷倡言:“神怪小说的本质在于:它不期待人类…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注引《魏略》关于曹植"诵俳优小说数千言"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通过对先秦汉魏俳优俗赋的考察,可以发现曹植所诵"俳优小说"实则是俗赋。相关的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均表明,在汉魏六朝时期,俗赋已经发展出以演诵故事为主的一脉,成为唐宋说唱文学的源头。以"俳优小说"为切口和出发点,继续考察敦煌俗赋与变文、话本的关系,可以发现俗赋是唐宋转变、说话等讲唱文学产生的文体基础。据此可以推论,白话小说的母体源出于汉魏六朝以来的俗赋。如此则可将中国白话小说的起源追溯至汉魏六朝时期的俗赋。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学术探索》2006,(6):110-113
清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直流传不广,也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对其争论很大。经过对有关研究资料及小说文本的认真爬梳,可以发现《歧路灯》的思想认识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是继《红楼梦》之后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乃至小说史的研究中,决不应忽视此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一从小说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多半是以志怪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国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只是“粗陈梗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但是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登上了文学的殿堂。这时,文人作家、编辑工作者,也着手大量采集民间的“街谈巷语”、稗史逸闻,“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干宝《搜神记序》),编撰成小说专集。一时间,志怪故事,风起云涌,繁衍孳蔓,蔚为大观。可惜许多作品久已亡佚。鲁迅先生据唐宋类书引辑志怪小说故事凡三十六集,计一千四百三十九则,编成《古小说钩沈》一书,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现有材料看,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除了一些确属无稽之谈与封建糟粕之外,就主流说,清新、自然、质朴、奇特,是中国小说史发轫时期的作品。尤其那些采自民间的故事传说,在汗漫的志怪小说丛林中,闪烁着夺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史上,小说同新闻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历史、民族、地域特色的课题,小说曾作为一种新闻载体,参与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因此,梳理清晰小说与新闻的关系,是中国新闻史源流考辨及现、当代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从稗官的职务与地位看小说与新闻的关系依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往)《隋书·经济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余嘉锡《小说家出于稗官说》的勾勒,小说家源出于稗官。稗官为专事搜集记录平民百姓所传事迹的小史官,地位卑微,孔子视其为“小道”,经购自嘲“稗官原不入儒家”。在《阅微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