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谈回族学     
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分布最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研究回族,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正确地认识这门学科,对加强研究回族,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对研究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对制定民族政策,指导民族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回族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错误之处,敬祈指教。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全省共有回族5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7%,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7.4%。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和西宁东关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所以青海回族教育是青海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部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回族的视角审视了回族与维吾尔(以下简称维)、汉两民族的民族关系,并对回族之所以能与维、汉均建立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原因做了探讨,作者认为是由于回族在与维、汉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了第三文化,从而使回族可以在协调维汉民族关系中充当中介身份、发挥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北回族政治势力的崛起,改善了回族的社会地位,成为西北政坛重要的制衡力量,同时带来了回族社会的深刻变迁:回族社会出现自治倾向,社会开放对外交流扩大,民族教育制度初步建立,工商业走向繁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回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西北政局的关键是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央政府需要更多地承担民族地区制度变迁与进步的发展成本;在民族地区既要发展民族经济,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与了解的同时,培养对祖国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宁夏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回族人口发展变化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回族人口的发展变化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历史悠久,在我国民族大家庭里已经生活了一千多年。但是在旧中国,由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回族聚居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口变化状况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某些时期还呈现下降趋势。全国解放后,回族人口有了很大发  相似文献   

6.
回族风俗习惯与伊斯兰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决定了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又对回族风俗习惯起着重要的稳固作用。一伊斯兰教决定了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般来说,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决定因素,应该是该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但在回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中,具有很大特殊性的伊斯兰教,在特殊情况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回族的来源与中国一般民族不同。中国一般的民族,是由中国境内的有血亲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该民族成员的物质生活状况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谨从回族消费生活的特征、回族人口的职业分布特征以及回族经济社区的形成及类型等方面对回族经济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回族的消费生活是很有特征的。正是这些消费生活上的特征,才使回族的成员能在分散于全国并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心理,并由这种共同的心理过渡到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回族、白族、维吾尔族都以善经商著称。笔者对回族善经商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研究少数民族商业者参考。 一般来说,回族积累的善经商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依靠国家政权,争取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种种便利,积极开展商业活动,谋取较大利益。每个民族的商业活动,重要目的之一是谋取利益。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各种商业活动,无不受国家的税收、外贸等各项政策以及各级政权的行政制约。回族商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9.
新疆回族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回族人口59.96万人,在各民族人口中居第四位。回族人民在区内建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他们在开拓、建设、保卫边疆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生活日益改善,经济、文化、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改革,回族自治州、县经济非常活跃。同时,在贯彻全国和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使回族教育又有了新发展,不少地区对发展回族教育采取了特殊措施,加快了普及教育步伐,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回民中小学,大中专招生为回族放宽了一个分数段,在扫除文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民族理论的教学中,一些学员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回族没有它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地域,这同斯大林提出的关于民族概念的四个特征不相符合。”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里,涉及到下列几个问题:斯大林关于民族概念的定义是否正确,符合不符合我国回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回族是否具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1953年省内有2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96.8万,其中回族4230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增至108.8万,其中回族799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为161.4万,其中回族为126372人,分居省内各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大庆等市及阿城等县。约95%的人口散居在省内各城镇,5%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越  相似文献   

12.
回族民间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至今,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都可以在阿拉伯故事集<凯里来与迪木奈>和<一千零一夜>里找到相同或类似的情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回族民间故事与阿拉伯故事的比较研究,揭示回族在中阿文化交流史上的桥梁作用,以及回族民众对阿拉伯故事的本土化、回族化的改造,不是一味地"重复"叙述阿拉伯故事,而是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思维表达方式为着眼点,逐步地使回族民间故事具备了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性和独立话语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间故事宝库.  相似文献   

13.
回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民族。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军西征葱岭以西地区,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民族人及阿拉伯人、波斯人,或迁徙,或因战乱流离进入我国,与汉人、蒙古人、回鹘人以及其它民族长期杂居、融合,并于元末明初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新疆境内的回族。除少数是元代迁入新疆的回民后裔  相似文献   

14.
回族在山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山西回族的人口及其分布山西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现有汉、回、满、蒙古、朝鲜、壮、藏等35个民族成份。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2529万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380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其中回族5191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1.4%,是山西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山西省回族的分布非常广泛,全省117个县(市、区)中的111个有回民居住,主要分布在城镇,其中长治市城区13835人,太原市城区11617人,大同市城区6091人,晋城市城区2070人,阳泉、榆次、临汾、运城等市区都有千人以上,共计38949人,占全省回族总人口的75%。在农村有小聚居的回族村58个,共有人口万余人,约占全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16.
<正> 二十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些知识分子,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起来,提倡发展教育事业,掀起了一场民族文化运动。历经清代数次起义失败而屡遭残杀和镇压的回回民族,在这一运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他们中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觉醒,设学校、创团体、办报刊和派留学生,大力提倡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以提高民族自强意识,振兴回族。以王浩然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于1912年率先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回族组织——中国回教俱进会。该会以“兴教育,固团体,回汉亲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宁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青海省六个世居民族之一,也是西宁市的第二大民族,西宁回族的城市化对西宁市以及青藏高原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在对西宁回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描绘了西宁回族城市化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回族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研究提供了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回族人口现今的分布格局是历史的延续。回族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回族人口特有的空间分布特点。鉴于史料缺乏,有关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分析,是回族历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变动作了粗略推算。  相似文献   

19.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成份。全省总人口74,419,054人,少数民族四十一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五点五。其中以回族为最多,有三十九万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为发展山东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反压迫、抗外侮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一、山东回族的分布状况目前,山东省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的百分之五点四。其中约三分之二居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回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回族缺乏其构成为民族的经济、地域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只是它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有人说:“回族离开了伊斯兰教就不成其为回族。”似乎回族文化即集中反映为伊斯兰教。也有人说回族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文化就是汉文化,只不过是“汉族信奉回教”而已。我们认为,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也肯定有其民族文化的,无妨就叫做“回回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既有其具体的内涵,也有其来源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笔者曾提出了一个“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论点。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就教于研究回族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