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与不断涌现的理论流派碰撞是女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女性主义派别进行考察,探讨各女性主义流派对其它理论资源的借鉴与改造,从而极大丰富我们对女性文学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与注重批评实践的英美女性主义传统不同 ,法国女性主义较注重理论的建构。其中 ,依丽格瑞与西苏在对解构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借鉴与批判的基础上 ,发展了一种“女人话”与“阴性书写”的可能性 ,试图在话语实践的层次上颠覆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二元对立逻辑。这种对以差异、多元为本质的“阴性形式”的探讨 ,使得女性主义在当代文论中取得了一个前沿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学术论坛》2007,(4):175-179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后,形成了诸多传统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主要由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现象学女性主义等构成。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开始对某些传统理论的重新认识,女权主义中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流派,如后现代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与赛伯女权主义等。新兴的女权主义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实质上,这种创新是对传统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曾洪伟 《船山学刊》2007,(4):173-175
女性主义诗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肇始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和理论形态.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文学领域的自然延伸.它以其鲜明的性别意识(以女性的视点来检视一切文学文本,并努力建构属于自己性别的诗学体系),决绝的反叛姿态(彻底颠覆和打破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强权统治和话语暴力),超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积极吸纳各种现代和后现代思想资源,并孕生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纷繁复杂的女性主义批评分支)而备受西方文论界的瞩目和青睐.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析研究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近年来精神分析研究的相关进展,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07—2010年来国内精神分析研究的发展予以探讨,旨在客观描述我国精神分析研究的成果概况。重点梳理了精神分析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如对精神分析运动的规律探索,构建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深化了精神分析的一些学派和代表人物研究,拓展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多学科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国内精神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原创性的学术观点不够,对弗洛伊德等人经典著作的重译或重编现象严重,专著与译著数量的失衡,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及其相关著作的引进工作亟待加强,以及精神分析理论本身研究与多学科研究之间不协调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理论与批评作为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传播中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二十年代是精神分析理论传播的初期阶段 ;三十年代是精神分析理论传播与影响的兴盛期。它在传播过程中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韩振江 《兰州学刊》2008,(1):187-189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历程,精神分析文论也成为美学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不汲源泉。精神分析文论随着心理分析和治疗的范型转换,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理论革命,从而形成了不同与其他文论范式的知识谱系。我国在五四时代就开始引进精神分析文论,同时开展了丰富的文学批评,但是在接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我国精神分析批评之花繁盛,而理论果实稀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马广海 《文史哲》2001,(4):55-60
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决定、群体心理问题以及个性与群体或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精神分析理论中蕴涵的四大社会心理学论题。它们集中反映了精神分析社会学关注的主要领域及其方法论立场。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论题的梳理和概括,不仅可以系统地总结精神分析学派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而且,通过考察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立场还能够给当代社会心理学以方法论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后殖民研究领域,霍米·巴巴以其对殖民关系所进行的复杂微妙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毁誉参半的影响。巴巴的精神分析是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这与他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巴巴未能明确区分殖民话语与精神分析,致使他的精神分析呈现出与殖民话语分析纠缠不清的特点,这使得他的精神分析的效果遭到质疑。巴巴的精神分析实际是为他的后现代文化方案做铺垫。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穆雷对女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进行访谈并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之路历经十余年.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从最初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著作开始,到后来研究女性主义译本和译者,再到后来将女性主义翻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经历了理论介绍、实践研究和跨领域研究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新精神分析对古典精神分析的修改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精神分析遭到众多批评和质疑而趋向没落之际,新精神分析保存了古典精神分析的部分概念与理论,同时又对它的某些核心思想及理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改,从更广阔而深入的视角发展了这一理论.文章试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借鉴、向社会文化因素的转向、对主体性和主观性的强调等三方面加以阐述,并对新精神分析的地位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宝国 《学术探索》2012,(10):157-159
在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第四卷结尾处,主人公吉姆.波顿出人意料地离弃了他的恋人安东妮亚,20年后又返回西部大草原看望她。吉姆的这一"离"一"回/归",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纷纷从各种视角,如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或生态文学解读吉姆的"回归"。但是,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只是从单一视角去研究分析该作品的"回归主题",因此,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对该主题进行多重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思潮.虽然表面上看后现代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进行了充分发挥.但两者的本质却相去甚远,因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宏大叙事"并予以批判,它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概念都将失去效用,同时大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都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女权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待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和认识是偏颇的.女性主义思潮要想取得真正进步,必须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原理和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百年来经过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或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三大阶段的发展,其内在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已经基本解体,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正式登场后,女性主义思想许多立论的基点已经受到根本性的质疑,由此形成的多元化的女性主义研究格局,是否会成为女性主义理论重获新生的基点,也许仍然是一个疑问,但是,女性主义理论本身却因此获得了一个自我反思、甚至自我否定的机遇。与女性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庞大松散的理论思潮,然而以启蒙理性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合法性,则是后现…  相似文献   

15.
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广泛地吸引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其要害在于“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表明被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其共同特征是跨学科性、批判性、以及策略性与诊断性  相似文献   

17.
凌逾 《学术研究》2006,(11):132-136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本文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这两种理论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这门交叉学科的产生原因、目的意义;概述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苏珊.兰瑟和沃霍尔建构女性叙述权威的理论和实践;思考女性主义叙事学可供中国评论界借鉴的方法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演化经历了生态危机本源论、生态本质主义、性别正义等重要阶段,不断深化。以我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与检视为视角,考察国内外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关系、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美学范式的差异,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性、关联性成为我国本土批评对西方生态本质主义的修正观点;第二,性别政治与社会政治的同构性,决定了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的宏阔视野与批判性特质;第三,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没有满足于道家思想等传统理论的外用,而是时刻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辨与警醒;第四,相较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实践的窄化与偏颇,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提供了社会化批判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丰富了我国文学叙事与美学阐释的空间与路径,提供了诸多叙事创作启示。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产生了多种女性主义的理论。澳大利亚学者朱迪·瓦克曼凭借其对于女性主义研究和技术研究的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将二者结合,既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之路,也提出了所谓技术女性主义的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其主要著作的解读,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新的视角,指出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和方法是其技术女性主义所依据的主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