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志公先生认为,忽视文学教育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现当代的语文教育,使文学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文学素质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学教育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受到普遍重视。我国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化,不能再忽视文学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应开设专门的文学课,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吴广平主编的《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鲜明地体现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学教育中蕴含着教师道德素养教育,将文学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并成为语文教育素养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现代作家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教育作用,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文学教育的策略选择上,他们提出了坚持阅读主体性和综合性感受的主张,并告诫我们要处理好欣赏能力与文学知识、文学教育与语言文字、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关系。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学生阅读心理、学语文的根本任务、语言文字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教育应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文学教育要克服“坐实”理解等积弊 ,须认识到文学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和文学言语模糊性多义性特点 ,重视感悟和涵泳等方法 ,从而有效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外源型一样,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也受到西方的直接影响。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的建构过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来自美国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周作人借鉴以斯坦利·霍尔为代表的美国儿童学的观点,"主张儿童的权利",强调"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和大人有点不同",进而发展出"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使各期之儿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这一"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二是直接借鉴麦克林托克、斯喀特尔等美国学者的应用研究成果,从小学校的文学教育的角度论述儿童文学,呈现了更加完整的儿童文学的文体面貌。周作人从美国的儿童学和小学校的文学教育研究中接受的影响,在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中,发挥着十分核心、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宗诚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在其教育活动中,文学教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学教育过程中,通过选编、节录、评点等方式编写新的文学选本作为教材。注重掌握文法,强调在读文与作文中,突出文章主题和篇章结构。重视诗歌对生徒性情养成的重要作用。方宗诚的文学思想在文学本体论、文章功能与分类、文章风格及桐城派文学发展上既有承续也有创新,丰富了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并且,他通过整理乡邦文献,保存大量先贤诗文;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出一批桐城派作家,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民国文学教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诞生,因“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而逐步走向深化.目前学界对民国文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大学文化”“学科教育”“教育文化”与“教育体制”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民国文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尽管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实体内容”和“制度形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但是由于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质性,加之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障碍,如何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来处理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和“边界”问题、“文学”与“史学”问题,成为民国文学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外儿童文学充满了“动物”色彩,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为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题材。通过论述动物文学与儿童文学交错重叠的关系,回顾了儿童动物文学的兴起,并从政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动力,综述我国儿童动物文学及其翻译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挖掘其研究意义,肯定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旨在为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是语言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地学好相关语法等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建立开放性教学课堂,并在课堂中进行美国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与文学有一种化不开的情结,迷失文学教育,是建国后语文发展史所昭示的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严重缺憾。重构文学教育,遵循意会体悟、意象运动、直觉思维、整体把握四大文学教育原则,才能对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课堂管理模式等作出有效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学科在国内高等师范学校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有多元功能的儿童文学与师范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说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研究语文教育 ,它也就必得研究儿童文学。在中国现代教育的诞生期 ,儿童文学曾是一支改变中国教育性质的生力军。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 ,加强儿童文学师资队伍建设。儿童文学中蕴涵着绿色的生态教育思想 ,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一种对抗。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是其文学思想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根本上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与规律;在教材方面叶圣陶强调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兼顾思想内容与文法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要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分析与体会作品,但不必创作。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具有自身特色,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文学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少年儿童文学对孩子的身心影响,了解学生阅读状况,扩大学生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举行诵读和练笔活动,将少年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目前是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中小学的语文学科还是大学的中文专业,当今对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空前的.但就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的文学教育的现状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高师文学课几乎上成了理论课,造成高师中文系学生文学感受能力的普遍匮乏,文学素养普遍不高.为此,高师文学课的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提高高师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 ,历来重视模糊感知 ,而现代语文教育改革是在追求精确化中走向科学化。这种追求 ,忽略了语言信息、教学状态和接受主体的认知行为与过程的模糊性特点 ,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文学审美与教育功能 ,从而在急躁中走进了偏隘。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模糊性的合理存在 ,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理念的两翼之一 ,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虞山书院位于江苏常熟,是一所祭祀孔子弟子子游的书院。该书院创建于宋代庆元年间,之后屡废屡兴。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常熟知县耿橘加以修复,将它作为传播道德学术的重要场所。耿橘重视用会讲的方式吸引众多学者、文士前来砥砺问学、讲道较文,其文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密切联系。在会讲之余,虞山书院还经常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其创作中的一些作品染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也是宣传儒家思想的重要阵地。历代很多书院重视道德学术,将传道授学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而文学的载道性特点又为道德之学在书院文学教育中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书院文学创作也往往打上鲜明的道德烙印。明代时期虞山书院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只不过是反映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语文观念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关语文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过三层次的区别:语文学研究的语文,主要指的是语文工具性构成的三要素--言语、文学和文章;语文学科着眼于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工具性知识个性;语文教育层次重视语文施于教育的课堂操作性,努力地协调语文文化(文学)教育的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开设文学类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如何提升文学类课程的价值,促使此类课程有益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益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则是任课教师必须思索的。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首先理清审美教育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文学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在文学课堂的教学中,从文学鉴赏、文学知识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入手,是展示文学课程魅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幼儿早期文学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其文学语汇的积累。本研究以包含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的90名幼儿为对象,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借助图画书媒质效应,支持幼儿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感知和理解文学语汇,并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诗情画意的词汇及语言创意表达形式。研究发现:通过图画书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学语言水平,丰富幼儿的文学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