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许多中外英语语法书对动词help之后用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语补语时,该不定式可否带to都闪烁其词,一笔而过。有的则认为help之后的不定式可用可不用to.这种模棱两可的规定令人难以信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help之后的不定式可否带t0是有规律可循的,现将要点简述于下。动词help意为‘帮助、援助、有助于……”,其后可接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语补语。此时,不定式是否带“to”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动词不定式     
《阅读与作文》2008,(7):65-71
一、动词不定式的语法功能 不定式属于非谓语形式,它不随主语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而变化。其基本形式为tc+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在句中不能作谓语,但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很多特征,可带有自己的宾语、状语、逻辑主语等。  相似文献   

3.
双宾结构补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0.所谓双宾结构,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码化为格式的话,可以写成:V—O_1—O_2,(V以代表动词;O_1代表间接宾语,亦称近宾语;O_2代表直接宾语,亦称远宾语)。关于这种双宾语结构,语法学界谈论得很多,可以说没有一本语法专著不谈论到它的,而专门讨论双宾结构的文章也很多。但是有些现象似没有太注意到,还值得提出来说说,以作补议。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一般说来,动词如果是‘赐’‘予’‘遗’‘语’‘告’等字,大致总有两个宾语:一个是指物的直接宾语,一个是指人的间接宾语。间接宾语放在动词和直接宾语之间。这种句法古今是相同的。但是上古汉语能带有双宾语的并不限于上述这一类动词,一般的及物动词也可以带有双宾语。”举了动词“闭”“夺”“立”“为”带“双宾语”的九条例句,否定了王引之、马建忠、杨树达等把这类句式中的“之”解作“其”的观点。最近有人重申《古代汉语》的观点,并不  相似文献   

5.
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边带两个宾语,而这两个宾语之间不发生结构关系,即这两个宾语分别和前边的动词组成动宾关系。这样的双宾语结构古今汉语都有,而比较起来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更复杂多样,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有些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双宾语结构来表达了。这些情况往往给阅读古籍带来一些困难,有时在分析上也会出现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6.
高中第五册语文《子路曾(析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一句,课本注释为双宾语,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明显错误的。 所谓双宾语,是指某些动词可以直接带两个宾语。其特点是:前一个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后一个宾语一般指事或指物,回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的情况,对这种结构内部动词性组合的结构类型、位移性语义特征,以及处所宾语的构成和语义类别等进行了分类考察,并通过语言运用实例的考察,发现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多用于书面语且特别是报刊标题,这是语用对句法结构运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双宾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结构构成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英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本文先后探讨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在结构上、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方面的异同,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谈谈对传统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双宾语的范围问题,语言学界分歧较大。今天的双宾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而是可以指同一类事物,或都指人,或都指物,甚至可以是同一对象;双宾语"动+名+名"的基本模式已被打破,直接宾语可以是谓词性的成份;有些双宾语之间实际存在着某种结构关系,而使得动词不能与近宾语搭配;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也不再只限于表示"教示、予夺"意义的动词,表示称呼、评价意义的动词也能带双宾语了等。这是对传统的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动词have+宾语+非谓语动词作“宾补”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结构。但是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该结构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Have+宾语+非谓语动词可以分解为:have+名词/代词+不带to的不定式,have+名词/代词+动词-ing和have+名词/代...  相似文献   

11.
初学英语的人常被告知,动词不定式在句中应有逻辑主语,及物动词应带宾语。但在有些句型中,不定式的这两个特点却都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如: Tom is very difficult to convince.要说服汤姆很难。在这一简单的句子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不定式to convince的逻辑主语不是  相似文献   

12.
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宾语。两个宾语中一般是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指人的宾语,一般紧接动词之后,是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指事物的宾语,一般在近宾语之后,离动词较远,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回顾了不同语言学派对双宾语结构的研究,然后在对比不同学者对双宾结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认知语言的语义凸显理论可以为双宾语进行合理的定位。双宾语结构中的两个宾语的凸显度由双宾动词的语义框架决定,事实证明,两个宾语的凸显度具有强弱之分,而且这种强弱度是语义关系,而非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式N_s+[给+N_1+N_2+VP]中,N_s代表主语,“给”是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它要求带两个宾语:N_1代表直接宾语,主要指人;N_2代表间接宾语,主要指物,有时也可以指人。VP代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他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N_s N_1 N_2 VP ②妈妈给小王一块布料作裙子。 ③组织上给老张三天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④我给他一只猫捉耗子。 ⑤学校给老教授两个年轻人作助手。 N_2 本文似对该句式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该句式的语法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浠水话双宾语句中两个宾语的位置及其与整个句子意思的关系而将浠水话双宾语句分为四类。逐类讨论带宾动词的语义特点及其与两个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从而揭示出浠水话双宾语句的构成规律和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动词使动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使动为什么会放在活用中讲,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并来说明,而且对及物动词使动的解释也很模糊。其实,《左传》中的使动用法具有下列特征1.古汉语中常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的一般形式,宾语常省去。2.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使动宾语。3.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也增加一个宾语。4.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原单宾语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可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而原双宾语动词因宾语位置已处饱和状态,故没有使动用法。5.动词使动属于动词内部小类间的活用。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不及物动词 介词to结构”与“动词 带to不定式分句结构”的区别,总结以“vi to”构成的介词动词的主要特点,介绍“vi. to”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相似文献   

19.
与单宾语结构相比,双宾语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个动词同时与两个宾语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理论分析无法合理解决直宾与间宾的赋格和题元角色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双宾语结构本身的质疑;间宾的非刚性、历史证据和类型学证据都不支持双宾语结构的合法地位;所谓的双宾语结构是与格结构中与格介词附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在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的同时,又用作一般动词,因而另带有一个受事宾语的那种结构形式。例如: (1)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僖公二十七年)此例中的“饮之酒”,意思是“请他们喝酒”。其中“饮”既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之”(指代“国者”),又用作一般动词,带有受事宾语“酒”。这就是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 使动双宾语络构在《左传》中出现较多,全书共约三十例。因此,它是《左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