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故事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以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 描写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经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厚重的教育寓意。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的教育思想,总结了小说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从《西游记》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特别屉近年来。因《西游记》图书及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唐僧的名字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在《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敢于大闹天宫地府,有着72变本领的,长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了,其次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及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师傅唐僧就不那么招人喜欢,因为他看不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而且对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一遍一遍地念那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众神仙妖怪都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只有师傅唐僧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但真实的唐僧及其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小说是世代累积型的古代名作。如何探究《西游记》立象演变中的脉络,古今中外都要贯通,但要着重体悟中国美学立象学说。从书名变迁看,《西游记》书名变化重“游”字,“西游”不是以前“诗话”本所述只是一次到达西天取得经文,而在孙行者经历来说,到达西方却是多次。这是唐僧师徒形象组合为象征人生不同功能的写法。看似离开玄奘取经故事历史条件的后代文辞运用,却正好把寓言立象中如何象其物宜的历史文化印迹留下来了,把参与改编、写定及介绍、传播《西游记》故事的人们那些知识、情感与情趣留下来了。这是审美阅读不可忽视的。从角色看,《西游记》小说在世代积累而成中几经变易,唐僧五众角色之间矛盾的解决,差异的调理,终于促使和谐团队的形成,集体实现了新的成就,《西游记》小说立象寓言特征的演变情况放在唐僧取经团队建构上说,有多层次、多角度体味形象所具审美价值的可能性。对这样的审美创造的特定取经团队的形象,应该立足于中国美学立象学说,兼融西方和其它国家、民族美学或审美经验中的有益东西,加以会通。  相似文献   

4.
心猿意马的放纵与收束——《西游记》主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故事由“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板块组成,二者之间以“唐僧出世”过渡。问题在于,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两大块故事之间的关系。这牵涉到对《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的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5.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面世以后,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更是随着作者闻名世界,其版本也趋于统一。然而,在广西壮族地区,唐僧取经故事却有其独特的版本,这个版本一直在壮族群众当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流传开去,与《西游记》并行不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被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就是说,“神”和“魔”两个方面的力量构成作品的主体。而按作品故事情节的实际,除“神”与“魔”两造之外,孑然独立又与两造发生联系的唐僧师徒四众(或者加上白龙马称之为“五圣”)更是作品主体的主体。前七回孙悟空出世到闹天宫结束,诸天神佛与孙悟空之间是神魔的对立,唐僧奉诏西行到功德完满,师徒四众处于特殊地位,神佛与四众站到一起与妖魔对立。神佛在前后两次活动中,他们的代表是玉皇大帝、如来佛与太上老君。尽管该三位在》西游记》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没有他们,也就构成不了《西游记》,所以,本文打算从几个角度对之加以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了《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它讲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色彩斑斓的画面和光怪陆离的神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年寒假里,我终于有机会一读《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读过《西游记》后,它让我懂得了一个新的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的沙和尚助阵,没有油嘴滑舌的猪八戒帮忙,没有唐僧师父的带领,他们肯定也取不到真经。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中传统的忧患意识与礼义精神、仁爱精神、淑世精神以及担当精神、志道精神紧密相连。《西游记》是一部饱含忧患意识的作品,其作者从忧患意识出发,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孙悟空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释厄为主题,探索由凡而圣理想人格的形成以及实现理想的太平治世的途径,即明代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用游戏笔墨表达了“三教归一”与“超凡入圣”的济世主张。作品通过心猿——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超凡入圣”的道德修养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部《西游记》,实际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孙悟空的成长史,以“大闹天宫”为主要情节,到第七回止,这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部分;第八回到十二回介绍了西天取经的缘起,是必要的过渡,没有独立价值;十三回以后,悟空跟随唐僧走上了取经道路,直至小说结束,以取经途中的种种曲折经历,构成了小说的第二部分.这两个部分虽然并存于  相似文献   

10.
论证了《西游记》过部小说里的向个主要人物的设计都是为了完成作的意图和意志,每个人物都有佛学寓意,都承担着实现小说主旨的使命。唐僧师徒五人被作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构成五位一体,取其相生相胜之理;同时又把唐僧喻为“元神”,孙悟空喻为“心猿”,猪八戒喻为“情”,沙僧喻为“性”,白龙马喻为“意马”,主要原因是取佛学修炼的五个法门,意在通过心猿意马,性和情的改造,使得一心向佛的元神完成成佛大道。小说这种五位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寄托着作企图改造社会,改造国民的理想。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主观性非常强,佛学倾向性非常明显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僧的身世     
<正>《西游记》的小说结构其实是分成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大闹天宫;第二部分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在这两部分之间,作者突然一笔岔开十万八千里,整整用了一回书讲"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讲解唐僧身世源流。故事本身不算精彩,讲陈光蕊偕妻子殷温娇赴任江州,途中被船夫刘洪所害,抛尸江中。刘洪霸占殷小姐,冒充状元去江州赴任。殷小姐已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她生下孩子,怕刘洪加害,便把孩子抛入江中。这孩子被金山寺和尚捡去抚养,起名江流儿,法名玄奘。玄奘长到十  相似文献   

13.
幼时,曾正襟危坐聆听过父亲讲《论语》,有一“论”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标点是我加的),渐渐便意识到,这位孔老夫子虽“迂”得可以,倒是蛮讲科学性的,便肃然起敬。但在高小到初中这个阶段,对神怪小说很感兴趣,就把老夫子的这个教导完全置诸脑后。只是对小说中一些新奇的提法弄不大懂,如“左道旁门”、“奇门遁甲”之类便是。只能从情节中约略知晓这指的乃是不正规的法术罢了。 比如说,《西游记》里原“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原“天篷元帅”猪悟能三十六变之能,都是得自仙家真传;他们保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所逢的妖魔虽也会幻变,都不过是下九流的歪门邪  相似文献   

14.
以《西游记》文本为事实论据,以佛教唯识宗为理论论据,以“金色猪”为八戒原型论据,以八戒曾经是唐僧的小徒弟为《西游记》成书依据,从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西游记》挑担人是八戒。最后在厘清是八戒挑担的情况下,还描写了沙僧挑担的疑惑:八戒另有重任在身,担子不得不由沙僧代挑;八戒喜好偷懒,又加上“远路无轻担”,沙僧自然伸手援助。这也是沙僧作为唯识宗末那识“传导输送”功能的需要,即“和稀泥”“和事老”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神魔小说,其主体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小说超越了取经故事本身的题材涵义,将人的感情赋予了神魔,所谓"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猪八戒形象尤其能使读者感受到时代气息,在猪八戒身上突出体现了明代中后期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记载了唐朝六祖惠能多年宏法的经历.成书于明中叶的《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学道、唐僧取经贯穿的一连串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坛经》的“自心即佛”的顿悟佛法.可以说,在构思、情节与人物言行上,《西游记》有很多是取材于或说灵感发源于《坛经》的.对此,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相较于《坛经》的纯说佛理,《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坛经》.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评判人和事的标准,通过描写被儒化了的西天取经的故事和人物,显示以儒家为主体的人格精神,以此来表达一种"中庸"的人生理念,倡导一种理想的社会伦理道德,《西游记》是儒家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对《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和他在西天净土佛教圣地中的位置以及他与《西游记》主旨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认为须菩提祖师既不是道家 ,也不是如来的化身 ,而是佛典中记载的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 ,他是佛门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作者让须菩提祖师作为悟空的师傅 ,别有深意。他与悟空的另一个师傅唐僧有相继相承的关系 :须菩提祖师教给悟空 72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本领 ,让他用“心”到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去觉悟 ,而唐僧则以慈悲为怀、不忍杀生的善念去感化悟空。这就完成了作者以佛教救世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孙悟空和唐僧是《西游记》作者着力刻划的两个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3页)常常直接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倾向,因此,我们应该从分析主要人物入手来把握作品。本文不打算对孙悟空和唐僧这两个人物作全面分析,拟从作品对这两个人物相互关系的描写中去探究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深夜,我读完《西游记》,沉醉于那精彩的情节之中,却读不透它的精髓。苦思冥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古建筑物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座老式房子。我敲了敲门,一位老者开了门,问我是何人,我学着古人唱个大喏道:“本人姓周名炜,因读不懂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特来拜访他,请问您是……”那人把我上下一打量,说:“在下便是,请进屋。”桌子上微弱的烛火在晃动,我在桌旁坐下。吴承恩也坐下,说:“你是读不懂《西游记》的内涵吧?”我点点头。“其实这也不难!”他笑着说,“那些妖魔鬼怪很狡猾、很凶狠,目标只有一个,得到唐僧。为了吃唐僧肉,可以不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