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湘军与晚清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湘军出现后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湘军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湘军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军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是晚清社会中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从政治的角度,将湘军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来进行研究,不仅对研究湘军本身,而且对研究晚清政局亦大有裨益。文章探讨了湘军政治集团的形成及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湘军集团的将领们大多十分推崇王船山的学行,船山人格精神里几个突出的特质,如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醇儒气象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所体现的济世情怀,对湘军将领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船山人格成为湘军的精神动力,成就了湘军将领们"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湘军是晚清社会重大的历史现象,对湖南历年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构成湖南近代史辉煌的一面。湘军与湖湘文化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湘军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堪称湖湘文化重要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构成湖湘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湘军集团因军功而跻身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 ,其对晚清社会的诸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 ,对晚清学术的影响 ,及于四个方面 :一是湘军集团对儒学内部各家学说的调和会通 ;二是湘军集团对儒学与西学调和会通的初步尝试 ;三是湘军集团对桐城派散文的复兴 ;四是湘军集团成员在晚清学术诸领域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述  相似文献   

6.
晚清湘军崛起肇端于地方士绅的积极参与。朱尧阶重宗族情谊,淡泊性情,绝意仕进,以设馆课徒为务,并积极参与湘勇水师筹建,热心社会公益。其品格气度成为晚清湘乡乡贤文化的特有写照,也以其别样方式展示了他与晚清湘军之间若隐若现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7.
湘军集团主导了晚清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晚清社会的变局观、洋务思潮、西学之引介以及早期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湘军肇兴以宗法关系为身份依据,成为解读晚清社会转型的一个初始密码和历史样本。晚清社会结构的军功阶层由社会边缘进入中心、地方绅权扩张、渐进式制度博弈、满汉认同中的满蒙特权与汉族意识成为湘军体系背景下晚清社会转型的历史镜像。由此,传统的宗法“自然共同体”开始被政治利益共同体所取代,成为左右晚清政治变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论湘军文化与娄底社会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娄底是湘军文化的发祥地。娄底山农是湘军组建的基石,湘军远征的劲旅。娄底又是湘军将领荟萃的故里,名将数以千百计。娄底绅民为湘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湘军文化对近代娄底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地方势力集团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导致王朝政治崩溃的主要因素之一。晚清湘军集团的崛起却导致了所谓“同治中兴”的新的政象,使清王朝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统治。因此,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局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考察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局的关系,必须考察湘军集团与朝廷的互动关系,而这又取决于双方的情形。就清政府而言,它对于湘军及其湘军集团是既利用,又猜忌、防范和牵制。晚清政局没有因湘军集团的崛起而造成地方尾大不掉,王朝大权旁落的局面,还应从曾国藩及其湘军这一方面来考察。以经世派士人为主体的湘军人物,对清政府是忠诚不贰的,它在处理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始终以忠诚为基础,以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为原则,保持着儒将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湘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湘学研究,应当在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湘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学术概念,亦不是纯粹的地理概念,同时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凝固的时间概念。从基本格调和核心内容上讲,它是理学,是湘中理学的特有称谓。它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添如文学、史学等新的内容。同时,湘学的发展与湘学研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湘学在湘学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其活的精神,仍然在火递薪传中展示着自己特有的思想瑰丽。  相似文献   

12.
湖南当代小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它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特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优秀传统文化人格的推崇等等,这些特点源于曾国藩等人的精神影响和丰厚的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3.
“湘品”要“出湘”,离不开包装。为此,应针对“湘品出湘”包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症结,坚持以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和创新战略为导向,按照“立根-树点-连线-扩域”的战略思路,以“依托湖湘特色,聚力科技发展,瞄准时代前沿,多元要素集聚”为战略重点,聚焦“对湘的把握、对品的升级、对出的延伸、对湘的拓展”核心目标,着力构建湘品出湘“同心圆”包装联动机制及内生创意系统,以助力湘品出湘。  相似文献   

14.
浪漫是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创作的一大风格,该风格的产生与湖湘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奇山秀水以及浓厚巫傩风尚的滋养与孕育下,湖南现代话剧作家或将丰富想象力投注于作品,通过非常态情节的叙述令其呈现出浓郁的传奇色彩;或借助爱情故事和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痴情男女形象的描绘,表达崇情尚性的情爱观。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笔下的浪漫还表现出集融地域文化与时代风雨的别样形貌特征,如直白抒发情爱欲望,表现主体精神自由“灵”与社会现实“肉”间的分裂与矛盾等。  相似文献   

15.
探索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创造出集湖南女性文学景观、湖湘人文景观和湘楚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湖南女性文学之旅,努力挖掘湖南旅游资源,使湖南女性文学之旅成为湖南旅游业的一大品牌。本文力求使文学和旅游之间形成互动,使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相互渗透,在湖南女性文学之旅中,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读湖南女作家作品,促进湖南女性文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毛泽东自传》《湖南商业专门学校沿革》和民国初年教育文献及湖南大学校史等材料,结合当年的报纸广告及遗址的现场踏勘,分析、驳议和论证了“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是否即为后来的“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从而引出毛泽东曾入读的“高商”确实是湖南大学商科的前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湘菜翻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艺术的接受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是美学实践的中介。现以接受美学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依托,阐述湘莱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力求重塑源语言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湘莱从物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审美艺术的生命力从而为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发展的历史机遇———信息化,作为农业大省和工业弱省,根据湖南省情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着重从信息化改造来促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从信息技术革命,深化企业改革改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出发,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湖南工业化进程及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湘楚文化是湖南古老的地域文化之源,湘西的古湘楚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尤其厚重。湘西的湘楚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现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甚至对文学湘军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透过官场,写出了湖湘地域风情中的某些文化意味,是《沧浪之水》最重要的文本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湘人。他们各安其份,内心骚动不宁,渴望"改变",但依然是"乡下人",并未"城市化"。(二)湘事。湘人的理性、务实、高智商,主要表现在创造了独特的官文化,具有杰出的政治与文化才能。(三)湘情。湘人今日的公情与私情,以官场规则、权钱利益为转移,从而促进了传统官文化的"现代化"———他们因此"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