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思想家李贽经历了近乎传奇的一生.李贽的生平铸就了他的人格.李贽<说书>两卷是其八股文的代表作,它们在八股文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八股文的文献中属于珍贵的文献.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李贽的八股文合乎儒家传统但不迷信圣人之言;始终坚持对于真理的追求构成了李贽八股文的思想基础;李贽将八股文与文学作品同等看待,主张八股文必须有澎湃的激情;保持纯洁的心灵是李贽的八股文具有勃勃生机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2.
明代不仅是八股文的形成发展期,也是八股文批评的发展和繁盛期,出现了众多在八股文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批评家,陈名夏以其对八股文制作的基本原则的阐述、明代重要大家制义风格的描述及晚明八股文坛流弊的批评而享誉明末清初的八股文坛,并对清代八股文选的编纂体例、选文标准、批评原则等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明清八股文为一律。但受学术文化的影响,八股文无论是其文体结构,还是八股文风都随代变易而表现出异时特色。就文体构件而言,明代早期的文题偏重于长题,其内容侧重于大的道理或某种制度,属于人伦治道之属,而清代大都是小题,章节题明显减少。从题头看,明代前期破题较宽松自由,而成化后渐趋严格直至清末;起讲,明代较短,而清代渐长。股对,从明前期或对或散发展至裁对整齐、股对分明。结语,明前期均有,而成化后已无,直至清末。就文风流变而言,明代文风经历了从皆恪遵传注,以古文为时文,到兼讲机法、穷思毕精、务为奇特的变化过程;清代则经历了从崇尚义理,以考据入八股,到以经文经学、西学入八股的演变历程。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明代八股文在三个问题上对儒家经典卓有见地而又别具风采地阐发:《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系以诸侯、卿、大夫等"人主"为谈话对象,"女子与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为"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论语·宪问》所说管仲"仁者之功",是在华夷之辨的语境中,表达了对民族存亡的关切,尤为强调管仲为保存和发展华夏文化所做的伟大贡献。《孟子·告子下》辨"礼与色孰重",重在价值选择、气节操守等大节,并不看重那些细枝末节。上述例证表明:明代八股文以其独特的文本形态激活和丰富了儒学传统,八股文应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著作。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遵循工具书准确、可靠的特点,保证编年的内容有据可查;另一方面,将编年史视作文学史研究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发挥其在文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重建对于文学史的认识。学术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是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是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著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左绣》与八股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以古文为时文方面表现为文体、文题、技法上的借鉴,在以时文为古文方面表现为将八股文术语、结构、技法运用于《左传》评点中。从八股文角度可以揭示《左绣》在文学批评、古文义法、修辞学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达到全盛期的历史原因、美学形态及文学价值,推动《左传》评点学史乃至《左传》学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焦循推举八股文为有明"一代之所胜",是因为作为文体,八股文前代未有,明代始盛,而明代八股文具备源于内容因素的价值支撑,存在不溺于科举爵禄之见,根柢经术,以行为本,厚积薄发的实学八股文;八股文具有作为文体形式的综合性,作为文学样式的延续性,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作为文章体裁的趣味性。由于焦循遴选有明"一代之所胜"的标准存在缺失,这一总体判断与明清以来的公众舆论产生了错位,但焦循将八股文置于中国古代文体史与文学史的广阔视野中进行考察,引出了不少别出心裁而且很有意义的结论,体现了他对八股文复杂认真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科举在明代达到空前完备,科举选才、授官一体化造就了大批人才,也造成了诸多问题,对当时社会影响深远。然科举最终走向末路,在清末不得不废。自科举废除后,学界对历行1300年的科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科举定性及明清时形成的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的认识与评价,始终成为科举研究经久不衰的热点,学者争论最烈,分歧最大。梳理明代科举研究脉络,可对科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明代八股文在化治间定型并达于极盛,出现了王鏊等代表性作家,形成了裁对整齐、气象阔大的语体风格,被誉为治世之音。正嘉间唐顺之、归有光等倡导“以古文为时文”,其语体风格体现为语兼骈散,纯雅通畅。隆万以迄启祯,是明代八股文逐渐走向衰败的阶段,其语体大体上保持着骈散结合的特征,但拼凑镶嵌,使用格套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风格上已经偏离了纯雅通畅,呈现出细密平弱、软媚甜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属于官方文献的会试录序、大臣请正秦汉文体的奏疏和七子派成员的科考策语记录,再从七子派成员的秦汉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和八股文选本,又从七子派成员的八股文作风和八股文风尚变迁的反映,可以明确看到,前后七子派尚辞而流于晦涩的秦汉文宗尚已进入明代八股文的风尚写作中,并成为与唐宋文宗尚一直相对峙的八股文写作路线。七子派和唐宋派的对立,不只在古文层面,还在与明代文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八股文层面。  相似文献   

11.
八股文百年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股文的形成是明清以前科场中经术与文学矛盾互动的结果,它在明清两代共被废止过4次。八股文具有牢笼英才、驱策志士,规范竞争、引导备考,严定程式、防止作弊,客观衡文、快速评卷,训练思维、测验智力,训练写作、锻字炼句等功用。回顾八股文废止百年来的评价变化,或许从文学史的角度可以为八股文平反,从考试史的角度也可以理解八股文的产生和存在的价值,然而从中国文化教育史和社会发展史方面来看,则不应为八股文翻案。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反对庸滥八股文的写作,倡导一种高境界有质八股文的创作。这一思想在其八股文理论中表现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他对庸俗八股文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他又对高品位、有质的八股文推崇备至。章氏的这一矛盾思想,既是对当时八股文写作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由其进步思想所决定的。同时,章氏提出了矛盾调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特殊文体,士子们在行文中独具匠心地使用多种句式。各类句式的合理选用及灵活搭配不仅使文章铺陈渲染、汪洋恣肆,而且使汉语各节奏形式相互套叠,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句式韵律。本文主要结合吴洁敏的“汉语节奏套叠理论”分析八股文中“骈散句”“长短句”“排偶句”这三种特殊句式的韵律特征,旨在为八股文的韵律研究提供一些佐证材料和研究思路,并强调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继承八股文中可取的写作手法,使其语言艺术魅力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教育家路德的八股文批评理论体现了清代陕西书院教育的特色,与清代学术思想、士人培养和八股文风等有着密切联系。他主张融和汉学和宋学,在教学中注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强调书院教育对于科举取士的培养作用。路德指出性情涵融是八股文章走向经世致用的根本,从而强调学习写作之中主体心性的涵养工夫;在八股文体上,维护清代清真雅正的衡文规范,又重视时文风格的与时俱进,并指出以读书研理为本,下笔行文才能写出高品质的八股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八股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分析了它的韵律特征。八股文虽然不是文学体裁,但在形式上它具有文学韵文的韵律特征,具体表现在起承转合中的节奏韵律、平仄的调配、对偶的精心选择以及虚词的运用上,由此带来的韵律的流畅、音节的和关等,当时的人们何以喜欢高声朗读和潜心吟咏八股文也正可以从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在历史上被沿用了数百年之久的文体,八股文在形式上也并非毫无借鉴之处。尝试分析其韵律特征,可以为全面了解和认识这种文体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学编年史是文学史的一种形态.在七十余年的文学编年之路上,宋元文学编年史取得了一定成果,出现了<元代文学编年史>和十八卷本的<中国文学编年史>(宋辽金卷、元代卷).回顾文学编年史的写作之路,必将对今后的文学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女有馀布》是其科考期间的一篇早期八股文。此文理精气足,篇法谨严,富于文采,在汤显祖所有八股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女有馀布》的发现,对充实汤显祖的文献宝库、研究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启迪今人如何思维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八股文体用排偶的语言体式为明初太祖与刘基所定。其实,八股文体用排偶的语言体式在中国传统文体中并不鲜见,而八股文是把这种体式发展到极致的典型。对体用排偶,就目前所见的官方文献来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此种语言体式也绝非由某个人或少数几个权威所定,它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吸收其他文体的基础上,由众多的人不断修订而成的,这一过程也体现着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人文心态。  相似文献   

19.
袁守定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精于术数、吏治之法。就其文学思想而言,影响较大的多部文论史著作都没有袁守定之名,但时下已有学者就其对文学相关问题的论断作过专门探讨。相比较而言,袁守定最为人忽略的莫过于其八股文思想,他在《时文蠡测》中对八股文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同八股文的正统地位及教化功能,推崇"清真雅正"的文风,强调八股文的文品与写作者人品,追求自然的篇章结构,批评当时不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20.
八股文可以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类。仅从题目本身不能判断一篇八股文是大题抑或小题。一般而言,乡会试所考的是大题;而小题则有两种:一为童生所考的题目,一为八股名家出于技痒而为。名家的小题八股文可与小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