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长期保持稳定,并不断充实完善。本文仅就稳定和完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有关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经过十几年实践的检验,在稳定和完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令人刮目相看。但是,至今有些同志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性质和发展前途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仅就这方面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由集体经济新概念引出的家庭承包经营认识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里,对家庭承包经营的性质再次做出了明确规定,家庭承包经营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问题,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财力投入,完全依靠国家兜底并不现实,必须增强乡村的“造血功能”,依靠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治理的“硬核”能力。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时期、双层统分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和农地两权与三权分置时期,发展演变的目标逻辑、形式逻辑和发展逻辑各不相同,但均与当时乡村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契合度。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样态愈加多样化。四川省彭州市作为集体经济全员化的典型代表,在特定行政生态环境作用下,村党委运用合法机制,理性地将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了党建引领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权和乡村治理权“合二为一”的组织同构模式。在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同构中,制度性趋同、竞争性趋同和模仿性趋同交织进行,集体经济在发展中迅速嵌入治理制度、资源和技术,及时补位治理主体的缺位场景,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率与效能。  相似文献   

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其它政策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改革必须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充分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地位。广大农民对这项新体制十分满意,但就是怕变,对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能够稳定到何时,心里不踏实。有些干部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助长了农民的疑虑。如何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存在的长期性从理论上说清讲透,使农民获得理性认识,坚信新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回顾和展望施超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有十多年了,现在冷静地来看待这场改革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影响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承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较早地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  相似文献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和突破创新四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为背景,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划分为起步阶段、大规模流动阶段、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阶段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应当从建立农村承包地动态补偿调整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经营、创立依托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以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聚,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在“分”万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农民重新取得了土地这一资源的支配权,并且获得了市场交换的权力,农民成了市场独立的微观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取向安排农产品的供产销,所以农业承包经营体制的改革,成功的把农民推向了市场。但是在“统”方面,却仍然保持了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征(本文的集体经济组织是指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为,在目前实际操作中,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计划经济的惯性仍在左右着农民。随着农村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或者说农村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由体制外向体制内转移时,滞后的压力型集体经济组织与以市场为取向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矛盾日渐尖锐,成了阻碍农业再上一个台阶的非理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1.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要走好这一步,必须对以下两个问题有所认识:第一,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村自1984年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经济内部生产劳动组织形式的自我完善,是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和目前生产力水平的,必须继续保持稳定不变。这种双层经营结合的程度和形式,有一个完善、发展、提高的过程,取决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集体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水平,一般来说,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松散结合阶段,以家庭经营为主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结合比较松散。二是完善结合阶段,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家庭经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十多年来全国农村经济体制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1)是80年代初,实行政社分开,以乡镇政权代替人民公社,普遍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家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是1985年后,为了克服各家各户资金、人力、物力的不足,发挥农户联合优势,引导农民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竞争,在农村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3)是  相似文献   

12.
遵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所提出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有些农业问题专家认为,今后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任务可以表述为:要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是指原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经过改革演变而成的乡、村、组地域范围的经济组织。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中发(1983)1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人民公社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即生产队或大队,在实行联产承包以后,有的以统一经营为主,有的以分户经营为主。它们仍然是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4.
实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家庭作为集体经济的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不仅经济职能得到了扩大和增强,其他职能和家庭的内部关系,以及家庭与外部的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农村实现了合作化之后还要不要扩大和增强家庭的经济职能,发挥家庭在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中的作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的几个基本观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这一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徐俊如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目前,各地农村的第一轮15年土地承包期已经或即将到期,第二轮承包正在逐步推开。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原有的土地承包到期后,新一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已成为当前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在贫困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迈上小康水平的强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我国农村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多年的实践也证明,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农村的大局。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一)承包关系不稳定导致土地利用的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以来,浙江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2年以前,是以乡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体制外成长"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商品价格的放开等,既是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为非国有经济"体制外成长"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常春风(山东经济学院计统系)指出,一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与投入流向效益更高的产业之间的矛盾。二是耕地锐减与人口激增的矛盾。三是农业科技增产潜力巨大与科技投入不足和进步缓慢的矛盾。四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五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期望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须采取以下对策:①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农产品流通新体制。②大力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③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④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⑤建立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 姚宏志(发徽师范大学党校)认为: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开启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先河,不仅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维护了农业合作化以来集体经济成果,又探索了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既是对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单一集体经营体制的扬弃,又作为合作经济的一个经营层次而长期存在。③家庭联  相似文献   

20.
发展集体经济是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的保证何求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指壮大集体可以统一支配的财力和物力,不包括农户家庭的收入.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它又是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