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完全有可能成为古老的中国冲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化的契机。它的失败,使中国当时进入近代化的希望破灭,引起了后代的史学家对其原因的浓厚兴趣与探讨。概括言之,原因有二:清王朝、汉族地主与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引发的天京内讧导致人心涣散,一蹶不振。这样分析虽不无道理,但远未达于深层。清王朝、汉族地主与西方列强联合,那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事。在前期,  相似文献   

2.
1988年6月,在我院召开的《太平天国大词典》第二次编委会暨太平天国史学术研讨会上,有同志提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论题,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太平天国史学者代表会议上,决定将这个论题作为拟于1989年4、5月间在南京举行的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的主题。为促进和推动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为开拓和深化太平天国史研究,本刊特辟此笔谈专栏。专家、学者们的来稿,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3.
1988年6月3日至6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名流学者30余人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了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1) 讨论《太平天国史大词典》的编纂问题;(2) 讨论洪仁玕新政与中国近代化问题;(3) 讨论中国近代史研究生的教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听说今年春天要召开以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为主的学术讨论会,不知您对这个主题有些什么见解?答::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大题目,我没有做过专题研究,谈的意见不一定很切题。首先是“近代化”的理解。如果说,近代化是指在中国大地上摧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发展大工业生产,确立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八五一年——一八六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起义,是民主革命初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高潮.湖北是太平天国前期重要根据地和后期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克武昌,四克汉口、汉阳.在武汉三镇辽阔的土地上,当年太平军的革命活动旧址斑斑可考.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与浙江近代化施仲学近代化一般指资本主义化,甲午战争加速了浙江近代化。“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1]体文对此作些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透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与太平天国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上海因为太平天国的兴起而加速了城市繁荣和近代化的步伐;太平天国因为未尽全力进攻上海、占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外武装势力积聚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在上海问题上,太平天国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忽略了上海的经济地位,二是忽略了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海士绅一直视太平天国为劲敌,而太平天国领袖视上海为弹丸之地。中外武装势力从不被太平天国重视的上海"由下而上"逆向开始发力,兵锋直指江浙。曾国藩的湘军由上而下,李鸿章的淮军由下而上,太平天国在上下两股力量特别是来自上海力量的夹击下终于败亡。  相似文献   

9.
唐朝中叶前后,即开元(七一三——七四一年)、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年)之前和之后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史学界多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譬如均田制的研究、敦煌户籍和土地文书的考释、唐宋时期的庄田等专题的研究都有相当进展,为探讨这个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本文试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唐中叶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特色及其意义略陈一点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数次变化,其中一个总的趋势是从国有到私有。土地的私有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消失,而是以另外不同的方式存在。秦汉以至明清,国有土地大致有公田、屯田、学田、皇庄、官庄等名目。土地的私有化只是导致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出现。秦汉以后的土地制度,大致有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不同的土地制度,“田赋”征收亦不相同,“田赋”征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在田赋征收的过程中,涉及诸如田赋的征纳物品、田赋征收中的考成、田赋征收中的私饱以及田赋的预征和蠲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赋税结构变化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赋税结构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内容, 它与近代化的推进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探索近代中国赋税结构变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本质和明确赋税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 对正处在致力于完成近代化历史任务的发展中国家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面对着近代化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又面对着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中国的近代化问题的延续。不论是近代化或者是现代化,都和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儒家思想与近代和现代化,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儒家思想在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早期特征的对比来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从文化的深层角度去理解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4.
爆发于19世纪50—60年代的太平天国革命,正是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矛盾冲突、渗透融合,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时期。因此,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太平天国带有近代色彩,具有了超越同时代人的近代开放意识。它适应了时代潮流,反映着时代特征,具有时代精神。在中国思想意识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对外开放意识的表现 (一)从思想上学习西方,引进、利用、改造基督教,创立“拜上帝教”。 历代农民战争,往往以中国传统宗教作  相似文献   

15.
工程哲学兴起之后,工程史研究也开始兴起。虽然从通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却应以洋务运动为正式开端,这就出现了“二十年延误”。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三场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从军工产业和军事装备特征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近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与中国古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的战争,而太平天国战争则涉及中国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从古代形态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问题。造成中国工程近代化开端“二十年延误”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阻碍和抗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二十年延误”的后果严重,教训沉痛。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大起义 ,同时也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太平天国对中西文化交流虽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又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甚至障碍。那种认为如果太平天国能够获取“改朝换代”的胜利 ,中国将加速实现近代化的推断 ,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时期的浙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关系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战略基地和太平军与清军做战的主战场之一。此时,爆发于浙江的会党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时期会党运动在浙江的孕育演变及特点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和把握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社会的变革与变迁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阐释学界对中国土地制度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土地"涨价归公"的制度和理念是否合理,而对"土地财政"的构成和规模展开充分的经验分析,是论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主要由土地出让金、土地税收和土地规费构成,具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以土地税收收入为辅的特点,是一种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急速增加,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兼有地租、税收和金融性质,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峻的金融风险和政府性债务问题.土地财政是中国实现土地"涨价归公"的独特方式,但是土地"涨价归公"的理念是一个世界通则,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很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涨价归公"的具体制度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他们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政府,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行政机构;还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典章制度,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文书工作。特别是在通用公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做了极其重要的改革。这些,对于教育和组织群众参加当时的革命斗争,维护和巩固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三项改革 1.推行语体文太平天国不但有着健全的文书机构和相应的文书人员,有着严格的公文承办和公文运转制度,有着独特的行文关系和公文格式,更重要的是对公文用语和通行文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它充分体现出这个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不但在经济上要求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坚决反对那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被少数人专断的僵死的八股文,而提倡富有生命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语体文和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及战斗性的纪实文风,以之为广大群众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理论是从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合作制和土地国有化理论的结果。从所有制关系的变更来看,毛泽东关于土地改革的探索经历了这样一条路线:地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公有→合作制经济→全面国有化,该理论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重新认识和分析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思想,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顺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