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的采集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反映了商周时期仍与农耕生产并存的在人们的物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采集劳动。从事采集工作的以女性为主,她们借助简单的工具,于山涧、泽畔采摘品类众多的野菜和果实,这些采集品除食用外,还被用于养蚕、纺织、祭祀、医药、制衣、包裹、缩酒,甚至被用为传情达意的媒介,服务于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人们通过采集劳动逐步熟悉了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 相似文献
3.
《诗经·秦风》与周代礼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汉班固始,历代论者多以“尚武”为《诗经·秦风》的特征,但这是不全面的。在崇尚武功而外,我们从《秦风》中处处可见周代礼乐文化的印记,此即季札所说的“夏声”,而历代论者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现象。《秦风》中所见之周代礼乐文化,具体来说有车舆、马政、燕礼、田狩、朝觐、聘问、丧葬、饮食等礼仪。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诗经》中划分怨刺诗一类的合理性 ,并对某些文学史本在《诗经》内容划分上的偏颇进行了批评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 ,因作者不同 ,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怨刺诗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 ,是些尽善尽美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祝辞系文学属于文艺诸形态尚未完全分化的《诗经》时代,与原始巫术宗教结合紧密,具体表现为祈祷、祝颂、诅咒等多种特征。周初祝官制度对《诗经》祝辞系文学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诗经》中的祝辞系文学体现为两种样态,一是全篇为祝辞,二是包含祝官活动和祝辞成分。祝辞系文学之根源及兴盛时期在西周春秋,随着原始宗教信仰的淡薄,祝辞系文学由正统地位跌落回民间形态,并与愚昧迷信结合在一起,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登上正统文学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7.
程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55-59
《史记》中有许多由两个同意虚词构成的"重言虚词",这些虚词其中有些是从前代流传下来的,司马迁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有些则是司马迁自己的创造。《史记》中使用这些"重言虚词",很多是由于文学性的需要,也有很多是源自文章音乐性的需求。司马迁对"重言虚词"的广泛使用,在虚词的发展史上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德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庄子>散文"重言"是<庄子>"六言"之一,也是<庄子>散文文体特征之一."重言"之"重",当读如"众".重言可溯源于先秦文化典籍中的尊古、稽古传统.它名义上是尊老、长者之言,实际上是借这些人之言说而为庄子代言.这些人包括传说中的人物如黄帝,以及历代君巨、道家、儒家人物.重言的特点是巧设语境、形象生动,开门见山,直起对话. 相似文献
9.
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周代五礼的形成,标志着礼的日益体系化、完备化。五礼是指嘉礼、宾礼、凶礼、军礼和祭礼五个基本方面,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诗与礼乐相结合,共同为培养贵族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人格服务,《诗》成为宣传礼乐制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诸多哲妇形象,由此而衍生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观点可谓根深蒂固,但这种观点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重新审视<诗经>文本,我们会发现,<诗经>中并无"哲妇"."哲妇倾城"的理论,完全是后世男性本住文化的体现.从文化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对"哲妇倾城"的理论构建进行批驳,还历史以公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取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射礼用《诗》较简单,乐射用《诗》是:天子用《驺虞》、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霾首》不传,其逸文在《礼记.射义》、《大戴礼记.投壶》等篇中。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上看 ,2 0世纪《诗经》学术史研究的大量论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以时代和学者为考察基点 ,从不同时代 ,不同学者之间的学术观点和认识的发展变化来梳理其整体逻辑关系和内在理路 ,一种类型是以经过分类的作品为考察基点 ,通过梳理不同时代和学者对分类作品的观点和认识的发展变化来揭示其逻辑关系和内在理路。这两种类型各有自己的特点、优长和不足。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诗经》学术史研究也许会出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15.
《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南宋至元的一二百年间,我国的《诗经》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十分特殊的历史道路。由于理学家的介入,南宋开始,出现了对《诗经》及其研究的神圣化,并以直接、间接承继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诗学为荣耀。有元一代紧承宋后,自然也就形成朱熹一家之学独擅的局面。元代诗学唯宗朱传,少见异说,严重流于封闭化和狭隘化,极大地束缚了元代学者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最终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少有创新,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17.
18.
佟涤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6)
《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佟涤非摘要现代汉语复合词和《诗经》复合词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诗经》中的构词方式,被现代汉语全部继承下来。《诗经》中能产的构词方式,如联合式、偏正式,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能产的。《诗经》中非能产的构词方式,如动宾式,在现... 相似文献
19.
钟佑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2):84-86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而《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全面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 ,也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经典。两书作者的生活背景迥然不同 ,成书时间更是相差千年之久 ,然而 ,这两本书均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论。本文着重从成书背景、教育内容、方法、特质及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探讨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的诗性光辉,突出体现在《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的诗化表达方式上,“三言”当是走进《庄子》思想世界的钥匙.“三言”的诗化表达使得《庄子》深不可测的哲学意蕴得到了象征的显现,特别是“卮言”应当是庄子有别于先秦诸子的极为独特的语言密码,从中我们也能够透视出庄子独有的以“天地精神”审视一切的情怀.“寓言”和“重言”大都是带有一定主观意识的言论.“卮言”则是天地之言,无任何主观意识的语言,犹如代天地立言,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和成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