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呼啸山庄》可谓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更赋予了男女主人公双重的性格.凯瑟琳在林顿带给她的虚荣和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真实感受与快乐中徘徊,而希斯克厉夫经历了歧视、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变成了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的方式.正是男女主人公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资产阶级人类的不平等,也由此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多反映那个时代金钱至上的特点,描写了不同阶层的人对金钱的极度追求和物质享受。小说中塑造的资产阶级冒险家形象也曾一度风靡世界。然而,人们在津津乐道于主人公的勇于开拓进取时,往往忽略了物欲膨胀所导致的人性、情感、灵魂的被扭曲、被摧残。本文从物质财富的贪求、情感本能的空缺、道德宗教信仰的萎缩三个方面,揭示笛福小说中被金钱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19世纪澳大利亚著名小说<他这辈子>中所反映的英帝国囚犯流放制度的弊病,揭示了囚犯流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尤其是对小说主人公德文/道斯造成的精神和肉体伤害,文章力图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囚犯流放制度的残暴和腐败,审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影响,认识德文/道斯身份的异化和边缘化,以及遮亡所起到的颠覆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机械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的哲学家。他提出了系统的人性论观点,主张自然平等论,并以此为武器,公开地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霍布斯还在人性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家的起源,认为国家不是神造的,君主的权力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性的必然产物,是“契约”的产物。霍布斯主张君主专制,但其实质不是封建专制,而是资产阶级专政,在他对国家元首根本职责的规定中,充分体现了其国家观的资产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文学要不要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一种说: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是同共产主义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所以,无产阶级文学不但不应该表现而且必须彻底批判人性和人道主义。这是过去长期流行的古统治地位的意见,现在也还有不少人坚持这种观点。 另一种意见认为:人性和人道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它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既有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有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当然不能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但却应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我是赞成这种意见的。 无产阶级要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但并不是要一般地否定和反对人性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性和人道主义,又揭示了人的阶级性,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  相似文献   

6.
变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则性艺术方式 ,其独特审美功能在于表现作者的负面经验 ,特别是表现人性的扭曲。变形艺术是人性扭曲的艺术形态 ,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对应性与同构性 ,它以解放了的想象力直趋事物本质 ,是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特鲁思在《北方黑奴索吉纳尔·特鲁思叙事》里披露了纽约州奴隶制即将废除之际人性善恶的各种表现形式,性恶、性善和人性扭曲是美国北方奴隶制下人性演绎的三个层面。特鲁思用触目惊心的笔调勾画出人性在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异化——贪婪、冷酷和伪善,同时还从迷信型、感恩型、愚忠型和自卫型斯德哥尔摩综合效应的心理视角,抨击奴隶制的非理性,认为人性扭曲是社会扭曲的必然结果。此外,特鲁思还从正义之善、怜悯之善和恶中之善等方面描写白人的多维品性,强调了人性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关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他认为以机械文明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扭曲人性、腐蚀人与人的关系,解决一切由工业文明造成的个人和社会的难题应从人本身入手,健康圆满的两性关系有助于人重新获得生命活力,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他的长篇小说创作思想分析,揭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9.
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文学是人学,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也苦苦地追问:到底什么是人性?在<聊斋志异>中,蒲氏是徘徊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他既赞美纯洁的自然人性,又认为人性有恶,故而乐用儒家伦理对人性进行规约和框定.他觉得,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间走中庸之道,可能是人性美的一种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性是扭曲畸形的.宗教不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而是一个虚幻的海市蜃楼。许多评论家认为奥康纳自身的善恶观也是极其扭曲,所以称之为‘‘邪恶的奥康纳”。但她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并非是颠倒黑白的善恶观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邪恶。她通过描写暴力的方式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