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性的追问     
追问人的本性既有提高社会实践水平的功用,又具有人类对其自身存在意义追问的形而上学性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界定一直囿于"善""恶"的争论中。西方也不乏对"人之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今人对人性的探究,离不开汲取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养料,离不开撷取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根据人类及其文化发展至今的实际,进行逻辑之推论和思维之抽象,实现理论创新。而对人性作"追求幸福"的界定,既能解释群体,又能解释个人;既能解释人的物质追求,又能解释人的精神追求;既能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又能解释人的行为性质;既能解释人类社会的整体演进,又能解释社会生活的具体展开与发展;既用语简洁、表述直白,又内涵深刻、表义普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一生都崇尚自然、憎恶文明,主张人应当按人的本性、自然状态无拘无束地生活.试从自我、社会、自然三个角度入手,着力探讨劳伦斯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性这一主题,试图籍此寻觅出劳伦斯对人性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王安忆作品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应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王安忆的作品经历了从人物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人性价值的审视这一过程。她通过性爱这一生命现象和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揭示人性的真谛。领悟王安忆营造的人性世界才能理解王安忆作品的真义  相似文献   

4.
康拉德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人性的栖居,在作品中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在他的丛林题材小说中尤其有全面深刻的体现。随着思考的深入,康拉德对人性有不断深入的理解,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悲剧人性观和“积极悲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人性问题,应注意把握如下三个重要环节:一、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产物;教育对于人性具有定向、引导、控制和改变的积极作用。二、传统观点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教育学看来,人性是变化的、发展的和可培养的。本性“难移”,只是表明本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表明其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对于本性中的天性力量,正确的做法是“不必移”;对于本性中的自发成分,不“强移”;而对于本性中的消极因素,也不宜“硬移”;只要坚持因势利导、矫正和完善并举的措施,就不难达到对人性转化提升的目的。三、造成问题学生“人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在以往经历中有可能受到的非人性的对待,而且也在于学校“人性养成”实践的薄弱乏力所致。从人性作为检验人的自身行为是否同社会相和谐这一尺度上说,培养学生自觉的人性意识、和谐的人性素养,无疑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学大师,卡夫卡和张爱玲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植根于相异的文化土壤,但都以对人生与人性的剖析,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外在势力以及自身内在欲望的左右,使人生与人性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异化和扭曲,并因此而耸立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7.
张艺谋的影片曾经一度走出一条充满人性探索的艺术之路。在其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中呈现出了对人性的拯救、迷茫、失望的交替出现和矛盾统一的态势。在拯救与失望中,张艺谋的诸多影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关注着人的生存困境,展示了人性与礼法、金钱、城市、政治等种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对立统一。张艺谋在人性方面的探索是不断改变的。在这种变化和发展中,可以粗略寻见张艺谋电影的发展脉络,更或是中国电影20年来成长的某些足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人性成为作家极力探索的领域。他们从文明缺撼的角度 ,在不同层次上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的邪恶在毛姆的作品中描写的最多 ,因此而遭到了冷遇。同时 ,毛姆在其作品中为西方人提供了拯救自我 ,拯救人性的处方。本文通过分析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 ,寻找毛姆的人生态度以及其独特的人性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同时也对行政人造成了一定冲击。一些干部滑坡、以权谋私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行政人的从政道德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围绕行政人的从政道德建设,从人性和欲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之后兴起的新官场小说以理性的哲学思考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它们在真实地再现现实的基础上,更重视对于现实成因的解析,通过揭示人与环境的互生互动关系来说明官场现实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对当代人性进行了深层挖掘和阐释,忠实地描绘了官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其人性被双重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巨人传>,展示了拉伯雷的教育思想.他批判了经院主义教育,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人文教育专业在高师院校中陆续开设起来,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旧有观念向新的理念转变的问题。通过深刻探讨人文学科教育的内涵,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历史课程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在历史教学环节中引进整体史观,二是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同时,凸显历史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右代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型的产物,也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会通的结晶,其中极为明显地彰显出中国传统的人生与艺术相统一的忧患情结及其观念;王国维将境界的内涵首先理解成人格境界,然后再以人格境界推演到诗学境界这种阐释过程充满着强烈的主观性,真实地展露了他内心世界的矛盾;他将美学问题与改造国民人格问题相结合的人文忧思,是铸就其境界说的内在灵魂.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同根于人的认识,内蕴于哲学同一母体。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和阶段特征。沿着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勾勒出人文与科学关系的发展轨迹;立足现实,概括出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寻求出两者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根本原因;提出高等教育走向人文与科学并重阶段的路径,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可以率先进入这一阶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如何相互融合,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土壤基质,对大学生加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厚植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思想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层次性和普适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关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略,是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SARS走了,也带走了我们的恐惧和不安,生活又复归于平静.然而,在人的内心深处由SARS冲击而激荡出对人之生命的眷恋.多少年来,历史的、现实的外在因素使我们漠视了自己的生命,只醉心于那不属于自己本真的生活.尼采,一个19世纪的伟大哲学家,以他特有的思维为我们展示了人之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人文精神从本质上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图书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关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其 工作特点都需要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尊重人的思想为基础的管理,它 由重视人到以人为中心,再到人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来逐步达到人性化的管理,其实质是 “以人为本”的管理。图书馆应营造一种以“尊重职工、信任职工”为基准的人性化环境, 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奖励机制,以关注职工的发展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推动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