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谌容同志的短篇小说《同窗》(载《北京文学》一九八七年第六期)是她继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和《献上一束使来香》之后,又一篇反映知识分子的力作。这几个中短篇,虽然都是写知识分子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人到中年》呼吁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待遇;《献上一束夜来香》则呼吁摒弃积淀的封建宗法心态,迎接开放时代的意识;《同  相似文献   

2.
以《人到中年》为代表 ,谌容小说以关注现实著称。但在《减去十岁》中 ,开始形成双重架构。在贴近生活的同时 ,已经体现出对生命存在的思考。而《献上一束夜来香》,则鲜明地呈现为作品意识的双重整合 :一层是现实 ,它引导人们作文学社会学的解读 ;一层是抽象 ,它引导人们作哲理思考与生命形态的解析。谌容 80年代的创作 ,体现出一种不倦的探索精神。她是一个冷静地关注现实 ,同时又深刻地思考人生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谌容同志的中篇小说《献上一束夜来香》(载《花域》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以饱含辛酸的笔触和对人物深刻的心理分析,揭示了当前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浪潮冲击下,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和新的追求,表现了观实中存在的弊端和复杂矛盾,读后令人深思,催人猛省。  相似文献   

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1978年第1期登出了鲁迅的两篇佚文,为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后来陈福康同志提出不同看法,"疑《'夜来香'》之为'鲁迅佚文'".我认为《"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首先,《"夜来香"》的内容,是和鲁迅的思想完全一致的.《"夜来香"》一文抨击了上海十里洋场"无线电播音"、"精采播音情报"的糜烂"肉麻",腐朽没落,在鲁迅的其它杂文如《偶感》、《奇怪》、《知了世界》、《阿金》等文中也有同样的揭露.如《偶感》中就愤慨地指出:"无线电播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  相似文献   

5.
樋口一叶的创作生涯虽然短暂,却为后人留下了数十篇精美的佳作。她的出身、经历以及她的幻想决定了她早期作品的基调和风格,而《大年夜》的创作则打破了其早期作品的格局,第一次以金钱为主线,也第一次从正面描写了一个婢女。樋口一叶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她的作品文笔隽美、构思精巧,人物刻划细腻,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另一方面也还由于她在《大年夜》及以后的晚期作品中以写实的手法,满怀同情之心描写了那些深受资本主义金钱关系和封建义理、道德双重压迫,生活在日本社会底层的妇女,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梅竹马》是樋口一叶的文坛代表作,她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人物刻画等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生活在明治社会底层的孩子们为污浊的社会环境所浸染以及他们不得不负起悲凉而沉重的人生,赋予作品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使作品成为划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明治27年到28年,是樋口一叶创作的高峰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她曾被迫放弃写作而经营小生意,这段生活经历成为她的作品走向另一个高度和广度的基础,她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的含义。从后期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青梅竹马》和部分日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观察并表现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主义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8.
《复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刊出了《“夜来香”》,同时发表了胡奇光同志文,考证此篇当是鲁迅佚文.陈福康同志在该刊同年第2期上发文对此提出异议.我在1979年第6期该学报上发表了《<“夜来香”>应是鲁迅佚文》,不同意陈文中的种种有疏误的说法.福康同志又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上发表了《<“夜来香”>是鲁迅佚文吗?》一文,其中对拙说作了批评.但我读了此文后,感到陈说的纰漏愈来愈多,因而愿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的前题和关键是构思。构思就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立主题,探寻适当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书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索艺术构思问题,是创作论的总纲。有不少学者认为本篇与《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中最难理解的两篇。这不仅因  相似文献   

10.
时间:2012年8月8日地点:彭琦工作室有一种人是可以通过她的作品走进她的生活的,彭琦就是其中一位。从《碑》到《三峡印象》,再到《果韵》,她的艺术在意象流变中诠释着泥、火、釉的变奏,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份惊奇。听彭琦谈人生、谈追求,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1.
1997年,被誉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少年文学开拓性作品的《局外人》迎来了它出版30周年纪念日。其作者辛顿被称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少年小说的代表作家。辛顿的新现实主义杰作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主题上,辛顿着重表现她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反映了少年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是理想主义的体现。在人物刻画上,她致力于塑造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使人物形象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在文体与结构上,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新奇的结构构思,赋予其作品浪漫和乐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她,罗淑,名不见经传,从一九三六年发表第一个短篇《生人妻》到一九三八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也不过一年多.她的作品仅有《罗淑选集》收的八个短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以及近年发现的三篇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一篇杂文(《谁在和谁打》),一篇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比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们,她的作品量实在太有限.然而评价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看她写  相似文献   

13.
海外著名女作家聂华苓在她的新著《三生三世》一书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一束玫瑰花",是谈殷海光的。聂华苓这个名字,许多读者是从她的《千山外,水长流》、《桑青和桃红》中熟知的。这本《三生三世》是一部完全个人的亲历历史,是一个在大陆生活二十四年,台湾十五年,美国爱荷华三十八年至今的女作家的历史,无怪乎聂华苓慨叹自己好像活了三辈子,自传里以一个女性细腻敏感的笔触,来向读者展示她眼中的殷海光。  相似文献   

14.
每年5月4日的一天清早,在贝尔格莱德的铁托纪念碑前总会出现一位风韵犹存的黑衣妇女,她总是赶在别人之前向纪念碑献上一束鲜花。她就是约婉卡·布罗兹,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遗孀。 铁托与世长辞已经15年了,约婉卡现在的情况如何呢?想当年铁托在世时,她曾因丈夫显赫的地位而为世人瞩目,以其出色的美貌博得  相似文献   

15.
《过客》是鲁迅《野草》里的一篇散文诗剧。它具有戏剧的要素,又兼备散文诗的风格,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构思和形式的作品。长期以来,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吸引了许多读者和专家的注意。但是,由于作品的构思和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使大家的理解还不一致。本文想分析一下《过客》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戏剧冲突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方面的意义,以供读者参考。一《过客》的背景是某一天黄昏,某一处荒野,东边有几株杂树和一堆瓦砾,西边是荒凉破败的丛莽,其间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通向一间小土屋,屋门侧有一段枯树根。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塑造了一个“困顿倔强”、不顾饥渴、不舍昼夜地奋然前进的“过客”形象。这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艺术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我这里仅就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谈点粗浅的看法,提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 艺术上成熟的长篇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这个形象体系既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美学理想。《红楼梦》里所出现的刘姥姥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思中却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在描绘作品形象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红楼梦》有没有一个“纲”?近年来,红学界曾经很热闹地议论过一阵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14、15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继续上演精彩演出,《梦単迪之声--孟璐、刘歆迪获奖汇报音乐会》成功举办。北戏音乐系的两名同学孟璐、刘歆迪成为此次演出的主角,分别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七月的草原》《哥哥》《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独唱、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18.
杨楠  张保旗图 《北京纪事》2013,(11):112-112
2013年9月14、15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继续上演精彩演出,《梦迪之声——孟璐、刘歆迪获奖汇报音乐会》成功举办。北戏音乐系的两名同学孟璐、刘歆迪成为此次演出的主角,分别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七月的草原》《哥哥》《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独唱、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19.
“她的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质。”一位书画评论家曾这样评价夏蕙瑛的作品。5月27日,沪籍知名画家夏蕙瑛浙江巡回画展的首场画展,在温州华侨饭店四楼举办。此次画展是她在温举办的第四次画展,共展出了她近10年来倾力创作的百余幅书画。在这些作品中,观众可以感觉到夏蕙瑛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钟情,据说这是理解她艺术发展转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北起长白山,南到滇池,大自然的胜景让画家流连忘返。如浙江楠溪江,画家数访之后,陶醉其中,并诗兴勃发,借诗抒发了大自然给她的所感所悟。她常说“温州秀丽多姿的山水深深吸引了我,永嘉楠溪江那清柔的水流更是令我如痴如醉。”于是近10年她创作了《夜泊楠溪江》、《苍坡古村》、《望兄亭》、《林坑村》、《雁荡山》等19幅有关温州风光的书画。  相似文献   

20.
一鲁迅在其创作生涯中,不仅写出了传颂于世的小说和不朽的杂文,而且还精心构思了散文诗《野草》。这类作品尽管数量不是最多,不是“带露的鲜花”,而是“野草”,但由于它反映生活的凝炼,包容思想的深邃,表现形式的独特,其成就和影响并不亚于鲁迅的其它作品。《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优秀散文诗集。《野草》成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陆续发表于《语丝》周刊。其创作时间与小说《彷徨》大致相同。一九二七年四月,鲁迅在广州白云楼汇编成集时,又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