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综合商社的演进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孙世春日本的综合商社虽兴起于战前,但规范化的发展却是在战后。尽管近代日本综合商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侵略战争的熏染下,正常发育的“骨骼”遭到人为的扭曲并日趋畸型。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大改革和民主化经济...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与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称蒙古国,以下均简称蒙古)的外交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为以民间交往为主导的低层缓慢发展时期;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双边关系正常化,有进展,有突破,但日本在对蒙关系上的表现并不十分积极;80年代末以来,日本对蒙外交的态度与前两个时期截然不同,表现积极主动,进展突飞猛进,以经济援助作为对蒙外交的主要手段,并掌握了国际社会对蒙援助的主导权,企图以此取代前苏联和俄罗斯在蒙古的势力影响。从日本对蒙外交的战略来看,80年代末,由“经济外交”转向“政治大国外交”,政治外交色…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经济计划,其中,日本就是实行经济计划比较典型的一个国家。日本从1949年编制《经济复兴计划》(1949—1953年)开始,几乎每一个时期都有统一的国家计划,但在1955年经济恢复前制订的计划,没有经过内阁会议正式通过,所以人们通常把鸠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年)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整个社会处于破败不堪的境地。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迅速实现复兴,并在60年代末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吉田茂对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所做出的贡献。本文试图以对吉田的经济改革政策的论述为切入点,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作一概括性的阐释,旨在探讨吉田路线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战后日本经济现代化问题韵研究,我国是近十年左右才上路的,而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兴起。现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视点稍加介绍、议论,供研究参考。一、文化方面的研究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多注意从精神文化传统方面寻找原因,似可称之为“狭义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刊》2017,(1)
二战后日本依托全球性国际组织、洲际性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双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顺利地实现了从被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全方位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被治理者、配角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贡献者、领导者的转换。这种转换之所以能顺利实现,既是当时的全球经济治理形势变化使然,更是日本抓住全球经济治理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机遇,采取了有效对策的结果。日本通过制定和调整国家战略、争夺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权、开展经济外交、提供公共产品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于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来说,日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角色转换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然而,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一性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尹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的"计划化"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 相似文献
10.
“吉田路线”是日本经济外交的原点,之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日美同盟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双边同盟和多边国际体系为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奠定了决定性框架,同时对华、对东南亚国家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依靠日美关系实施自制性措施来应对四次经济危机,并通过ODA为国际做贡献,借助峰会、GATT、APEC等国际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获得国际合法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随着冷战结束带来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开始积极介入国际安全领域,并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来消弭贸易摩擦,还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和保护全球环境等探索突破传统型经济外交。同时,日本依靠国际机制和规范的权威性缓和了对外关系发展中的错误和冲突,并期待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010年以来,面对日趋衰退的本国经济和强势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日本从对华牵制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日美同盟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针对经济安全的应对措施。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既具有连贯性,又呈现出人意料的振幅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日本投降后经济全面崩溃。占领初期,美军和日本政府对恢复经济均无明确对策。直至1946年2月17日,币原政府才发布了第一个试图控制经济危机的对策——“经济危机紧急对策”。但这项政策只是一些控制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而且不久,币原内阁倒台,这项政策乃告失败。直至5月17日(青田茂着手组阁后的第二天),“盟军”总部同意建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惊人的发展,引起各国舆论的极大关注。各国的经济学家们竞相探索日本出现经济奇迹的复杂原因,许多学者都认为日本的战后改革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因,这是不无道理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战后改革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日本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5期刊登龙谷大学教授木坂顺一郎的文章《日本战后改革研究动向》。文章首先介绍日本通史著作中对战后改革的评价,认为初期著作共同的特点是,把民主化过程作为国内外民士势力和美日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加以描述,而缺乏实证研究,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偏向强烈。六十年代出版的通史,克服了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错误,部分地承认改革同战前的“连续”性,但基本上都强调“断绝”性,试图接近战后改革的本质。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大内力的“连续”说和大石嘉一 相似文献
16.
17.
物价即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最重要的经济范畴。物价的高低和涨落,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着居民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从而严重地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因此,日本政府一直把稳定物价作为管理经济的重要目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条件,认为“物价 相似文献
18.
19.
二战之后,东北亚格局进入一个急速变动与重塑的阶段。这种变动既是各国根据形势发展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局势的更新。东北亚格局的变迁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提供了最适宜的发展机会,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东北亚格局变迁的步伐,并强化了格局发展的模式与趋向,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与互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合理化又称企业合理化,它是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继倾斜生产方式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贯彻实施于横跨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两大阶段的50年代。对这一政策做一实证性考察,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由于这一政策是在低积累、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制定和实施的,因而对当前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