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世纪的法国史学:从“革命”到“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眸20 世纪的西方社会人文科学发展历程,历史学特别是法国的“年鉴派”运动和继后的“新史学”,以其观念和方法论的锐意创新,研究对象和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学术影响,而备受瞩目。号称史学领域里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的“年鉴派”运动,在西方学术界曾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乃至两代学人的时尚。然而,时过境迁,到80 年代末,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和新一代学人的崛起,要求“批判的转折”的呼声日趋强烈,史学“危机”的论争迭起。对“年鉴派”所代表的新史学模式的功过是非的议论和评析,成为西方学术界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创新与寻求更适应社会人文科学本质的研究范型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既有总结、反思和对现状的评估,也不乏关乎史学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科学在下一个新的世纪中的前景展望和探索,透视出未来学术发展的若干构想和前沿走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日本文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可谓一滴水;在人类史中亦微不足道。然而,在开元以来的人类社会历史中,20世纪只不过是其第19个百年。虽不能说过于长久,然也不可谓之短暂。尤其是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说来,百年包含着不尽相同的意涵。本文诉求的对象是东亚岛国日本之文化的百年,即20世纪的日本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文化无不以其社会经济条件为前提,又无不是其社会历史的集中写照。日本亦不例外。这一百年来,日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时而昂奋、跃起以至失去理智,时而沉潜、卑屈以至不敢说出不宇。日本文化亦然。百年来,它时而…  相似文献   

4.
"革命学"一直是欧美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革命学"研究在革命的定义、原因、阶段分析、后果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的文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7,34(6):5-12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P220),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一直伴随着人的生存和历史的演进,一直影响着人类的实践和人类的认识,因此,哲学总是人类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第一个取得经济高速增长成就的国家。 1 975~ 1 990年 ,与 2 0世纪 60年代辉煌的经济成就相比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然而 ,它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是 ,在 2 0世纪 90年代 ,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却是最低的 ,这种停滞不前的局面应归因于以下三个重要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对 80年代后期经济过度膨胀的短期反应 ,金融因素带来了泡沫经济的恶果 ;第二个因素表现为制造业的持续收缩 ,制造业曾驱使日本经济持续增长 ,尤其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然而 ,目前该部门的就业人数却大幅度下降 ;第三个因素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化生态学是20 世纪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最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是由人类学家们进行的,主要探讨人类文化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90 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研究的领域有了重要扩展。来自人类学、生态学、工程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和传播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合作,从多个角度分析由于信息技术革命造成的新媒体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呼吁社会关心文化生态,并创造一种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可被称为“信息文明”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8.
从17世纪后期开始,文化的观念经历了逐步的转变。一方面,最初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社会精英们“精致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欣赏和创作音乐、阅读文学作品、委托制作美术作品等活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通常指的是乡村和城市的劳动者们集体表演的实践活动。他们不仅被排除在精致文化之外,而且被认为是完全不相符合的,可能会产生危险的社会愿景。伴随着从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的重大社会转型,精致文化的观念被包括艺术和科学在内的“高雅文化”所取代:即那些宣称体现人类普遍意义的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高雅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残余共存。正是由于技术的巨大进步,“高雅文化”真正的对立面“大众文化”才在20世纪之交出现,它声称具有经验的普遍性:对每个人来说都能理解并真正产生兴趣。在经济方面,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但也有人认为,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文化竞争。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但却可能共存的接受态度。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种差别进行描述并对这一明确概念图式却似乎特殊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也是横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红线。文章首先分析了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根源,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微观考察和宏观审视,揭示了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基本倾向,指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发展大致是通过早期文化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文化功能学派、文化结构主义学派和新文化进化论学派来实现的;就文化哲学整体发展的态势看,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结合造就了科学主义文化哲学和人文主义文化哲学两大思潮,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折。最后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主要理论建树及其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晋芳 《求是学刊》2007,34(6):19-22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变革最激烈、最深刻、最复杂的世纪。有亡族灭种的危机,有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奋斗,有面对前路的迷惘,有中西古今的论争,有破旧立新的建设与破坏,有引导社会发展的探求,有经济繁荣背后的尴尬,有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尚与迷失。为论述方便,笔者将20世纪中国文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901年—1945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从确立现代民族意识(无论是反传统的,还是拥护传统的,其实在这一点上都是民族主义的)到形成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首先是一面民族之镜,一种民族精神的折射;其次也是一面现代之镜,是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批判。这是一个现代的形式(现代西方的哲学、科学、文化范畴、政治经济制度)与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心理)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用民族之镜反映与接受现代世界文明的、艰难痛苦的观念转变过程,一个逐步走进现代社会现实之境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曲折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章士钊看20世纪中国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伟时 《浙江学刊》2002,8(3):46-63
本文通过分析章士钊一生的思想 ,揭示了 2 0世纪中国思潮变迁中两个重要现象 :1 .革命者的产生及其成熟。 2 0世纪中国有一世所罕见的现象 :不同类型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一茬又一茬地涌现。他们一上场 ,慷慨激昂 ,勇于献身而又不可避免具有各种革命幼稚病。如何走向成熟 ?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 .中国特点的追寻。作为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大国 ,最牵动知识阶层心灵的问题之一 ,是如何保持国家的特色 ,让中华文化重光。由此也引出一连串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15.
梁高峰 《社科纵横》2007,22(5):31-32
雇佣劳动是区别于小农性自我劳动的一种劳动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实现了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充分结合,催生了商品经济的产生,逐步地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到工业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全社会的集约化生产。在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对于雇佣劳动的认识,我们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劳动力产权与资本产权的平等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对雇佣劳动的正确理解,从而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现代工业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各理论学派丰富多彩的理论探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这些文化思潮从总体趋向上表现为如下特征反思理性,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凸显了文化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文化模式从一元走向多元;文化趋向于大众化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本文通过对西方元科学研究中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三者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转向的科学史根源、科学社会学根源,并重点分析了文化转向的哲学表征,指出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新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大致是一种文化学的和人类学的立场,即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其根本标志就是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力求纠科学主义之偏,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表明传统的科学哲学已经穷途末路,科学哲学必须溢出自然科学亚文化的范围而面向整个的科学文化,走向科学文化哲学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据南朝鲜报纸报道,日本正在出现组装式住宅建筑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用水泥建造住宅的热潮已告冷却,代之以传统的木结构住房,既经济又科学,颇受欢迎。在80年代初,每年生产组装式住宅6万套,到1986年已增至15万套。这个数字在全日本国内建筑住宅总量120万套中占12.5%。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加速。据说,这种组装式住宅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它符合日本人的两大价值观——经济实惠和传统美。这种住宅造价要比原来用水泥或砖瓦作建筑材料的便宜10—30%,而且其寿命长,保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话语:哲学与文化有着不解的本质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总是人类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哲学往往不是文化模式的自觉的显现,文化问题的课题化和文化哲学的自觉是相对晚近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文化哲学在20世纪突然从隐性的哲学理解范式转变为最有影响的显性的哲学理解范式之一?是什么力量推动文化哲学走向理论自觉?可以断言,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除了同哲学理性演  相似文献   

20.
一 1.我很欣赏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局部分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20世纪文学,迎面而来的是一大批文学大师;星汉灿烂,目不暇接,从谁人手呢?按照汤因比的看法,不论多么伟大的作家,其自身也不能是说明他的自足范围。福克纳伟大,缺少了对乔伊斯、普鲁斯特的了解,难以阐释福克纳的来源。马尔克斯卓然,不知晓拉美文学与欧洲文学的冲撞和交融,又怎能把握魔幻现实主义的真髓。看来,每位伟大的作家都是我们这个世纪文化大潮激荡起的巨涛,都是从我们这个世纪文化土壤生长出的大树.有必要从整体上把脉20世纪文学走向,以从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