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命学"一直是欧美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革命学"研究在革命的定义、原因、阶段分析、后果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相继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各种“革命”。以口号的形式被明确提出来的有“道德革命”、“诗界革命”、“小说革命、“史界革命”,“圣贤革命”等。除此以外,影响巨  相似文献   

3.
"革命样板戏"及其所遵循的"革命现实主义"或"两结合",实际上是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革命古典主义是新古典主义的变种,是争取和维护现代民族国家的革命运动的产物.它具有突出政治理性、选取革命历史题材、树立革命英雄形象、突出崇高风格以及建立了"三突出"形式规范等特征.现代性的发展,使革命古典主义退出历史舞台,被20世纪舳年代的启蒙主义以及后来的多种文学思潮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一、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属于第三产业 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和宇航工程等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的兴起,第四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如果说这场正在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那末,第三产业的骄子──科技产业,则是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化的当之无愧的头等功臣。 1.知识的积累在加速进行。据推测,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初30年则增加 1倍; 20世纪中每10年增加1倍; 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目前可能是每3年就增加1倍。在知识积累加速的同…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2):58-60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在极其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在革命实践中展现的思想品格,对于加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革命     
"革命"不仅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以往对"革命"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社会历史进程的变革之中,其实,这是对"革命"这一重要范畴狭义片面的理解.把人类的社会革命仅仅理解成以暴力来夺取政权,这实际上是对"革命"这一概念范畴的误解.这是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革命观替代了认识和实践领域中的"革命"概念.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革命观,深入理解"革命"这一概念的本真涵义,倡导一种渐进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观念创新引导下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对于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4):107-110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话语变革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名词"与"尺度"。丈量食物的"少与多"、"好与坏"、"管与放"等等,可以从中窥视到建立在"食物"基础上的社会革命的一种动员。这种动员,通过对"食物"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的分配,从而干涉与引导了革命。文章立足于微观史学,试图以山西省一个普通的村庄北大寺为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解读食物折射下的社会革命、动员与日常。  相似文献   

8.
陈德玺  方真 《社科纵横》2010,25(1):139-140,143
如果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时期,那么从20世纪中叶至今则是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时期。值事实上,不管每一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也不管人类为谋求发展历经了多少血与火的战争状态,一个人类孜孜以求的并且是贯穿始终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一发展。“知识依附”作为本文探讨的主题,并且是依附理论在“知识”自从人类进入近现代以来已经愈来愈多地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形势下的理论关照。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由"三我"采支配其行动,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社会化人就是"超我"境界下的人,是已经掌握了人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社会规范和基本技能,并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勇于探索的人,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统一,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积极的有效的健康的劳动力总和.现代科技革命担负着解放人类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而且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不仅推动了人的智力发展,更突出了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说,人力资源的多样化、人力资本的内涵化会促使社会化人的全民发展,而社会化人的全民发展和现代科技革命的不断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双翼.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地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人类的活动领域、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智能正在代替体力。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化和革命阶段──这就是智能的进化及其革命。 一、旧进化──体力革命中的人类社会 要正确地理解人类的进化,首先就必须科学地把握社会形态的转换规律。通观历史、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人类的进化,就能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自然基础上,以带头领域为核心、不断重整的时空拓扑过程①。 早在原始社会阶段,人刚刚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社会化程度还不高。这时几…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大学张锡勤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以下简称《文化革命》)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正确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张锡勤教授的《文化革命》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评价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跨入本世纪的最后10年,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人类将步入下一个世纪。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人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心态去创造未来和拥有未来?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和魅力的话题。 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类的本性。这种超越意识无论是根源于人类“目的的未完成性”,还是根源于人类对自由的渴望,都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其创造意识和超越意识的形成,必然植根于其悠远的文化历史氛围之中,人作为主体其进步的标志与文化创造的历史进程是相互…  相似文献   

14.
戴继诚 《唐都学刊》2008,24(1):110-113
康德"哥白尼革命"是其批判哲学的重要一环.以此为起点,他在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大力讴歌人类噜的价值,颂扬人类的伟大."人"始终是康德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彰显"人"之高贵与尊严是康德给自己批判哲学"预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辛俊武 《社科纵横》2002,17(3):69-70
文字的产生 ,使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文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 ,揭开了现代印刷传播文化的序幕 ,从而促进了传播文化的一种伟大工具———报刊的诞生 ,终于酿成了传播文化的首次革命 ,而通讯突破与影视形象传播使传播文化产生了第二次革命。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网络的发展使传播文化正经历着知识经济时代爆发的突如其来的第三次革命。在前两次革命中都得到巨大促进和发展的报刊业正面临着第三次革命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后期至今,我们都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一方面,人类的精神力、物质生产力和探索研发能力都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又遇到了与人类生存自我相关的、深层的生存困境。历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在人类历史中确定了一个"轴心时期",并断言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一直没有超越轴心时期所奠  相似文献   

17.
提起18世纪德国杰出的大哲学家康德,便会令人想起他的“哥白尼革命”。这一“革命”的巨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来,其影响也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今天,面对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世界,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理解康德,理解他的深刻和失败。 然而,在理解的同时,误解也象影子一样始终缠绕着康德,罗素就是一例。这位赫赫有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在他的《人类的知识》一书的引论中写道:“从康德到现代,也许更确切点说从贝克莱到现在,哲学家当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我认为是错误的倾向,那就是让对于世界的描述不适当地受到从人类知识的倾向得…  相似文献   

18.
郭力 《学习与探索》2007,(1):196-198
20世纪50年代以宗璞的《红豆》为代表,一些女作家借助“革命 爱情”的叙事模式,嵌开了革命故事背后的生命风景线。她们以低柔浅回的叙述风格,讲述有关女性生命在革命中必然承受的“轻”与“重”。重读经典,能够深味女作家的复杂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9.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一种后马克思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哲学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出的以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概念。他认为,马克思哲学基本上是"过时了"的工业主义、生产主义话语;马克思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革命宏观构想仍是一种理性设计范畴。但问题在于,列斐伏尔的总体性文化革命理想却是没有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法国革命文化与现代中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毅 《浙江学刊》2006,(4):76-81
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以及作为其继续的国民革命打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旗帜,即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更为激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和法国的革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也许任务、目标有别,但抽象言义上的基本原则并无任何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