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和谐主题日益凸现,社会“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显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三种不同文化视界和语境中的“和文化”对和谐主题的阐释是不尽相同的。本文试图梳理出中国传统的“人伦型和文化”、西方传统的“知识型和文化”和当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融合型和文化”三种社会“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过去、现状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李存山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变”亦有“常”,“变”就是文化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常”就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孔子论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符合文化发展之“变”与“常”的辩证法。自汉代始立的“三纲”,并非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而是汉儒为了适应“汉承秦制”作出的“损益”。在中国近代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从“中体西用”发展到“标本并治”乃至“重估一切价值”,“哲学”观念和进化论的引入对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其常道并非“三纲”,而应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而我们也应在文化上作出与现时代相适应的“损益”。  相似文献   

3.
“文化澳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人治澳”的“旧澳门”时代之“不古不今、亦古亦今 ,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旧文化”是“澳人治澳”的“新澳门”时代“新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在“新澳门”的社会发展中 ,文化建设是中心、是支撑点和增长点、是优势和特色。近五百年绵绵不断而博大精深的中西交汇的文化底蕴成为澳门走向回归和“一国两制”、走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文明、走向世界和新世纪的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原生态”文化流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原生态”文化的流行体现出了当代文化精致化发展的走向,但伴随“原生态”文化的流行,“原生态”文化和文化精致化发展也有可能面对新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科学文化的文化自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说明:科学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正是因为科学文化不断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才使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谦、自省,从自觉走向自信、自强。建构“科学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程,自觉顺应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逻辑旨归,切实回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实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双重功效。依据出场学的理论逻辑,即从“何为科学文化自信”“建构科学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何建构科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与路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向研究,并在两者研究的交叉域探寻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资源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新进路。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也因此诞生了一些人津津乐道的“山寨文化”。 有人在博客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讽刺”。对此,马上就有“山寨帮”反对,“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相似文献   

7.
“走向21世纪:中外文化、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白阳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走向2l世纪: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8月1日──4日在济南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就20世纪文艺理论发展的特点、成败作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文化历来皆有较突出的时代性,随顺世道,应机设教,在契应社会的变迁中而获得发展。从东晋道安的“僧民轨范”、唐代百丈怀海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近代太虚和尚的“教理、教制、教产”的“三大革命”以及建国后佛教界倡明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辆教”,中国佛教在突破、改造印度佛教的同时,表现出一种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人类的文化倾向。尽管中国佛教有许多宗派,但在这一点上达到了基本的认同。这便是佛教文化所能呈现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与鲁迅 ,同出越乡而在中国百年现代进程中双双成为“泰斗”与“楷模” ,但二者业绩同辉而文化性格殊异 ,实乃“和而不同”的现代文化巨人 :一、他们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先驱 ,既是从“旧垒”中率先走向现代的先觉者 ,也是从辛亥流产的阴影中走向五四的先驱者 ,又是抗日反蒋的战友 ;二、他们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巨人 ,在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上 ,在文化重建的基点———育人立人的方针上 ,在文化转型的哲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上 ,均可谓殊途同归 ;三、其异同之根源在同源异流的传统、西方和地域文化承传。文章提示 :从历史造就的这两位现代文化巨人“和而不同”的风范中 ,获取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启悟。  相似文献   

10.
蒋庆先生认为“读经”运动在于培养文化自觉,以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但笔者从能否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能否达到对自己文化的自觉认同、能否具备文化的世界眼光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读经”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运动,而只是“文化自尊”的反映。笔者同时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早日从文化自尊走向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以斯蒂芬·格林伯拉特为代表的“文化诗学”的出现相对于西方的其他学术派别似乎蕴舍有更多的学派之间的倚靠关系,因而显得难以归类.但究其本源,从“整体性”、“真实性”、“合法性”这些基本理论层面进行考量可看出“文化诗学”与“古典诗学”的相通之处.大体上“文化诗学”走的还是传统诗学一路,特别是对大众性情的关注,使得文学活动更能找到生存合法性的根据.谈论“诗学”实际上就必须纳入“文化”视野,突显出“诗学”政治化的趋势.当然,在现代语境中,“文化诗学”还是实践出了一些新的诗学内涵.尤其是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对传统艺术真实观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这一切,特别是“诗学”因其“泛文化性”而走向人类学的表现对富有诗论传统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问题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思想界最关注的课题之一。怎样把这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讨论引向深入?这已成为当前思想界的有识之士议论最多的问题。1987年9月15日至18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社联在武汉共同主办了“中国走向近代的文化历程”学术讨论会,七十余位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从探讨中国走向近代的文化历程入手,用现代意识重新省视民族文化传统,以冷静分析的头脑和改革开放的心态对深化文化问题研究进行了富有创见性和启发性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 ,深刻地影响着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 2 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唯物史观诸派文化哲学的影响以及“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撒播带来的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 ,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 2 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代字书对“羹”字词义的解说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解说,反映了远方时期人们对羹的理解,同时,淫浸着古代人民的文化心态因素,后来“羹”由五味调和之义而蕴含“和谐”、“和顺”、“和同”等文化义,这种道德观念,千载以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事功进取与超越解脱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种走向,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追求。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主体对“超越解脱”的追求,认为他们的“超越解脱”模式大体可分为下列五种情形,即:自慰自遣、放浪玩世、隐逸旷达、遁入虚无、走向美学。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的后现代性指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性而努力。这种努力在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走向问题,文章认为现代企业必须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中国企业文化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汇入“全球文化融合”之流,同时它还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诸多特征,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君劢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是当前中国哲学界需要再次探讨的新儒学问题。在围绕这一问题的众多已有界定中,学者们往往从“精神自由”的字面表达来界定张君劢文化哲学研究的立场、方法和归宿,这致使其割裂了张君劢文化建设总纲领中“精神自由”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指向的本质关系。张君劢文化哲学脉系的本原价值是将“人生观”作为民族文化的基础,将“学问之独立王国”的建立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问题,将“民族活力”作为立国之道的根本途径,而“民族活力”的激发来自于儒学复兴,这一路径的终极指向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1991年在四川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对此概念仍未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问题──“21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主题报告会综述墨生纵观当今中国,15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现代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以80年代的“文化热”及90年代兴起的“国学热”为标志,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也日益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