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喀尔喀右翼在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以往蒙藏关系研究中所忽视的史实,揭示了17世纪前期在西藏复杂的政局中蒙藏关系发展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3.
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会盟的召集人及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两部会盟的召集人、地点和目的等问题,指出,<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序文、<咱雅班第达传>和清代档案史籍提供的信息证明,喀尔喀部扎萨克图汗召集了这次会盟,会盟是在其领地内举行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来自清的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4.
从海富润案件看乾隆对回族的统治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富润案件是一起涉及回族,伊斯兰教的文字狱案件。此案发生后,因被清廷最高统治者乾隆帝制止而未能扩展下去,因而它没有成为清代文字狱史上的重大案件。但从乾隆对这一案件的处理中可以看出他对回族统治政策的一个侧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16世纪以后,黄教在喀尔喀蒙古广泛传播,至17世纪中叶,由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在喀尔喀蒙古左翼土谢图汗家中转生,黄教在喀尔喀蒙古民众中拥有了难以消除的精神影响力。唯其如此,在喀尔喀与卫拉特抗争、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以及喀尔喀归顺清朝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这位呼图克图在喀尔喀蒙古的强有力世俗君主土谢图汗家中的转世,致使他的宗教权威更转化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而清朝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对呼图克图的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清朝统治下,多数蒙古部落都被纳入“盟旗制”统治系统。关于这一制度的大体情况,过去已有不少论著说清楚了。但这些论著几乎都是依据《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等清代史料或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史料写成的,而且只提到构成盟旗制度的几个必要条件,却没有涉及制订盟旗制度的具体过程,甚至似乎使人觉得蒙古归顺清朝之后,盟旗制度顺利实施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么,盟旗制度果真是如此受蒙古人欢迎的统治方式吗?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试就喀尔喀蒙古引进盟旗制度的过程重新加以论述。根据过去的研究情况,下面首先探讨盟旗制度的梗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西部重要寺院阿拉善南寺的创建者和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ngag dbang rdo rje)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作者从比较多的蒙、藏、汉文献中找出有关阿旺多尔济的零散记载,把它们按年代顺序整理汇编,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了 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这对研究六世达赖喇嘛和《仓央嘉措传》一书及其作者,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诸多政治伦理是辩证吸收、应用的,这在乾隆完成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一统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清政府最初是以儒家政治伦理为统治主线的,但也正是因为对儒家君臣之礼的恪守,才加速了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进程。叛乱平定之后,清政府的君臣统治伦理由儒家为主开始向法家转变,在苏四十三叛乱之后,便完全以典型的权术姿态展现,这一由儒到法的变迁轨迹也同样体现在对宗教问题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对旗人的司法惩处经过了由免发遣到发遣的变化过程.从清中期起,被发遣之旗人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清中期旗人发遣的案例分析,考察其发遣之罪由,说明清中期统治者对旗人的司法管理是清政府加强八旗内部治理的表现,也是为维护帝国统治作出的调适.  相似文献   

10.
清中期青海地区国家政权建设增强,为清朝实施以蒙藏分治为核心、严格控制口内外民族交往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隔离政策奠定了组织保障。这种外在的制度性干预,对青海口内与口外造成不同影响:口内较少受到民族隔离政策影响,民族融合广度与深度持续增强;口外及其与口内的民族交往交流受到抑制,遭遇多个层面的抵制,但民族交融生生不息,消解着清朝的政治权威性。这说明源于物质生活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族际交往交流是自然趋势,民族交融乃是历史所趋与民心所向,并不因国家权力干涉而停滞。  相似文献   

11.
<正> 宋代承袭唐代对“蛮夷”之地的羁縻政策,“即其部落列置州县”,由部落酋长担任都督、刺史,世代相继,号称羁縻州,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宋朝在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大体而言,采取任用土官、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羁縻政策,强化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恢拓梅山、南江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蛮”族的封建化进程和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宗派矛盾 公元17世纪上半叶随着西藏地区各教派势力的形成,西藏的政治形势处于一种混乱的割据局面,藏传佛教内部各教派间相互倾轧纷争不已,有些教派得到享有政治权势人士的支持或联合地方实力形成了政教合一形式的特殊体制。另有一些教派由于势力微弱而被其它派系所合并或自身黯然消失。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藏内善后章程的形成经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政府订立藏内善后章程,再次全面地明确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这件西藏地方史上的大事,是学术研究上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就此,文章依据原始史料,对章程系列的分批成立过程,试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其创始时间、议定程序、在文本的若干重大政策问题上中枢与地方如何往复讨论,以及其最后颁布、增修的经过。对由此派生的《藏译藏同善后二十九条章程》的命名及由驻藏大臣衙门咨送的时间等也作了考证。全文条分缕析,立论谨严,堪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喀木尼堪部生活于贝加尔湖的东北地区,是一支活跃于清初的使鹿部.1636年喀木尼堪部接受清朝的招抚,内迁于嫩江上游.但是由于内迁后大量驯鹿的死亡威胁到其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喀木尼堪部最终选择集体叛逃,从而招致清军的追击与屠杀.喀木尼堪部的降叛过程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它开启了使鹿部与清朝建立联系的通道.从1642年到165...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的马、华两族互相隔绝,矛盾和冲突都极为有限.1942年2月日本军队攻陷新加坡后,对马来亚实施了长达3年多的统治.在此期间,日本军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对华侨实行残酷迫害和疯狂掠夺的政策,对马来人则实行怀柔和拉拢的政策,华侨因而走上反抗的道路,且与马来人军警发生直接冲突.结果,马、华两族从互不往来转为互相对抗,原来模糊的民族矛盾日益明朗,并随着战后初年马来亚政局的急剧变化而进一步加深,终于成为马来亚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前言近年来,以华南、东南亚的种族或民族集团形成的地方权力结构的基础和以代表地方势力的土司、上官的民族出身及分布为线索,去探寻不同民族的地域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异,试图从历史民族学的观点来对这种实态进行解释的热情正在高涨。众所周知,中国南部、西南部各种不同系统的民族集团交错杂居,在相互依存中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就形成了民族的地域社会。明代确立的土司制度,就是启用民族集团的首领担任地方官吏而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统治的怀柔政策。但是,即使建立了这种制度,也  相似文献   

17.
金统治下汉人与女真人的关系──金统治下汉人研究之三张新艳伴随金朝统治势力不断深入中原,汉人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其统治区域内,必然与女真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女真统治者面对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均在自身之上的汉人,必然要采取相应的统治政策。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推移,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清代前期,由于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和巩固,以及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则更加频繁。通过这种商业贸易,内地的各种丝绸、布匹、瓷器、茶叶和铁器农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并深受天山南北的蒙、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族上层人物和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又通过频繁的贸易,把新疆丰富的农畜产品和玉石等,运往内地,亦受到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喜爱。因此,这种商业贸易,不仅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当时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清代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南宋宝庆二年(1226)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攻占西夏河西地区之后,不断攻取金、宋今属甘肃各地,于端平三年(1236)攻破金朝遗留的最后一个据点会州,又攻克南宋的陇南各州,使今甘肃地区完全归于蒙古旗下,至洪武六年(1372),明军最终收复河西的安西、敦煌始,蒙元在甘肃地域活跃了约150年时  相似文献   

20.
清朝是赫哲族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清政府采取了武力征讨、安抚羁縻、攻心为上及训迪教化等刚柔并济的统治政策,对该民族的长远发展和会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