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更需要千百万企业的主动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突破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把自主创新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产研结合的"上海三维药物研究中心"10年探索,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合作方式、推进机制和配套条件等的实践认识,提供了可以为社会所分享的"产研结合制度创新"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雏形已经形成,各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形成了一些特点。本文提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3+2主体模式,其中3是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活动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2是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承担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重视产业创新与产业技术跨越、开放式创新与区域技术创新协作和科技领军人物与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创新保障机制;积极促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形式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搭建文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铸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创新人才;扩展投融资渠道,解决文化企业创新的资金难题;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现代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自主创新指标体系,纳入文化企业及其领导业绩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技术创新与进步。我国只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政府、企业与民间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向市场、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是全面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积极性、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特色,以培养知识应用系统中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大众型创新人才为己任,并建立与地方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产学研联盟,在地方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云锋 《社会科学》2023,(3):181-192+94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区域应急合作的法治化。应急背景下,区域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常态“发展型区域合作”模式的“防御型区域合作”模式新图景。在信息化时代,以数据技术主导、多方主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的应急结构成为跨区域应急的主导治理框架,展现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理路。在应急法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应急防御型区域合作的实施并不规范,尤其体现为区域间应急决策标准的不统一,削弱了区域在实现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作用。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检视下,应急行政中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发布的应急行政命令均应受到法秩序统一性框架的约束。为规范应急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实践,缓和风险系统性与区域分割管理体制之间的张力,通过区域合作助推国家安全,央地政府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在科学与法治价值的引领下统筹共进。这需要事前在规范层面完善区域合作立法保障机制,在合作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增进区域合作动力,以及在事后通过监督与行政自制抑制应急权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此形势下,技术转移不能仍然满足于简单地推进科技成果转让,而是要加速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对现有技术转移资源进行整合.以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指出在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过程中,需要确保"政、产、学、研"四者的有效结合、完善跨区域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全面建设、推动技术转移中介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高效、现代、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提升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创新制度“代差”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理念和认识严重滞后;产学研各创新运行环节过度行政化;企业技术创新严重滞后;民营企业被“边缘化”,民营企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网络尚未形成,结构亟待调整.改革战略与路径选择包括:推进产学研环节的去行政化的整体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健全科技评价机制,突出创新价值导向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并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问题。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倡导创新,企业更应鼓励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技术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协同治理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区域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府际关系中的政府管理思维和管制模式,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在中央层面成立高级别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协议等制度创新。当然,新区域主义理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适用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路径优化仍然面临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南方论刊》2014,(12):118-118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当前,必须变革过去那种以单位为主体、以行政权力和资源垄断为依托、依靠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命令来开展活动的传统基层治理方式,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突破口,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庆工业园区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做好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做好十篇“文章”。主要包括树立创新观念,促使企业提高认识;创新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转变职能,切实从对经济的管理者转变为经济的引导与服务者;多渠道、多层次逐步加大全社会对园区创新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创新力量的整合;在科技创新与经济的结合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以保护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法制建设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易招娣  衡孝庆 《浙江社会科学》2023,(5):74-81+73+158-159
在场域理论视域中,产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三种场域,它们由不同的主体所主导,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实践场域,形成三种不同的权力结构,遵循三种不同的制度规则而产生的角色定位与意向表达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产教融合场域内多元主体互动运行逻辑,明晰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权力边界,即既要避免各主体权力的“缺位”,也要防止各主体权力的“越位”;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进一步使产教融合场域中的行动者在保有自身特有的场域性前提下,积极构建与对应场域相契合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三方权力主体,尤其需要中间性组织作为媒介以寻求产教融合三方主体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诉求,以此来统一价值取向、统一行动意向、统一目标诉求,达成行动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共同利益,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中间性组织等四方主体视角完善运行策略以达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提升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徐瀜 《中文信息》2013,(6):113-113
省委、省政府在苏中发展会议上指出“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今年以来,如皋市主动适应发展形势,以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立足企业科技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013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8.3亿元,增长25.6%,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2%,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80多次,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70项,成功举办第16届科技人才洽谈会,成功聘请25位院士、专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为基础,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心,以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为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强化多层次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等建设,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协调、多层次连动互动、科技资源高度共享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问地方高教效能: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嵌入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性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执行效果,以地方高教效能为主要考虑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方面分“产”、“学”、“研”三个维度论证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嵌入区域经济发展.得出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应完全按照通识培养模式执行,而是应以建立在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基础上为前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究竟什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是否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第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只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则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则针对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传统观点,分别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创新产出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我国企业已开始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14-2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组织结构。当前我国社会治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要求,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原则下,针对传统治理组织体系政府单一主体、权力自上而下逐级控制、组织方式不灵活等问题,创新治理组织结构,逐步形成治理主体体系的网络化结构、治理权力运行的互动化结构以及组织方式上的弹性化结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02-205
21世纪以来,全球性产业结构向更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区域经济内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政府主导作用的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一种区域现象,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内的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进行角色定位,并支持企业创新,以达到创新联盟实现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在创新一体化中建设创新型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突破口是推进创新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创新型区域.对创新型区域的评价涉及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制度等方面.与国家创新体系一致,区域创新体系涉及相互衔接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入新时代,长三角区域要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进行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包括:区域内形成合作创新的机制,壮大核心区的科创内核,科创中心和其外围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创新极.依托创新型城市辐射的创新成果,带动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的动力来自高水平的研究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型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型区域尺度范围包含多个创新型城市及其辐射的外围地区.目前的一市三省只是长三角的行政范围,不能接受到科创中心创新要素辐射的区域实际上没有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域.外围与创新中心对接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果辐射的范围越大,中心地位就越突出.外围要成为创新型区域的一部分,更需要接受中心扩散的高新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建全科技服务体系.其基础性条件包含三点:一是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三是建设创新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