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佩 《中州学刊》2007,(4):135-138
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基本规律和思维内容与普通思维都有本质的差别。辩证思维具有不同于普通思维的能够体现出事物的矛盾、矛盾的发展和转化的辩证思维形式及其结构。辩证逻辑是对辩证思维的逻辑总结,是关于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辩证逻辑与普通逻辑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所研究的对象(辩证思维形式、普通思维形式)的根本不同,而不是在研究思维形式时是否联系思维内容的区别。辩证逻辑应研究辩证思维形式而不研究思维形式辩证法,应是逻辑科学而不是哲学。  相似文献   

2.
金顺福先生主编的<辩证逻辑>一书在一些内容上存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辩证逻辑乃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的共识,辩证逻辑的对象应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而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2.确实存在着与普通思维形式不同的辩证思维形式--辩证概念、辩证命题、辩证推理等;3.概念、命题(判断)等确实存在着辩证法,但这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它属于辩证法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的对象是辩证思维形式,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必须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识和落后意识都具有滞后性 ,但在内容、形式和滞后的程度上又显著不同。传统意识中的落后意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超前思维的成分 ;传统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加工改造可成为超前思维的颗粒。超前思维是对传统意识的辩证否定 ,是扬弃 ;这种辩证否定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思维链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普通思维形式本文的主题是考察《易经》中的普通思维及与之相应的普通逻辑.《易经》中并没有明确表述关于普通思维及其逻辑的理论,本文所探索的只是体现于《易经》的爻辞、卦辞与符号系统中的普通思维与普通逻辑.普通思维就是抽象同一性思维,是按照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进行的思维;就是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辩证 (法 )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对前者的认识与运用。  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思维范畴 :辩证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而思维辩证 (法 )则具有客观性 ;思维辩证作为一种方法论类型 ,其本身具有普遍性 ,而辩证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 ,只有掌握了思维辩证 (法 )才能进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逻辑界,有的人根本否定辩证思维形式的存在,有的人主张从辩证逻辑中把有关思维形式辩证法的内容剔除出去,更多人则把二者混淆在一起。这都是笔者所不能同意的。下面谈些个人看法。一我们认为,辩证逻辑同普通逻辑的区别首先在于对象领域,不能把这二者的对象混为一体。辩证逻辑研究的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并不是把辩证法贯穿进去来研究普通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客观地讲,是因为世间存在着辩证思维,所以产生了辩证逻辑,而  相似文献   

7.
从革命党思维、执政党思维到大统筹思维,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宏观决策思想历经的“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从封闭到开放再到努力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的执政能力,见证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在继承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的光荣岁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思维妥善应对各种复杂的斗争局面.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运用辩证思维呈现出新的特色.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对辩证思维丰富的实践,辩证思维是党在这一时期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的运用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辩证思维”重视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以追求和谐协调、统一为目的。“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三大思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深重。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的殿堂,部分原因可以追溯于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11.
王路 《学术研究》2007,(11):16-22
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应该有今天的理解,但是还应该看到亚里士多德本人对逻辑的理解,这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该区别清楚。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句式是"S是P",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是本身",因此在他这里,逻辑中的"是"和形而上学的"是"是相通的。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它不仅涉及逻辑的研究和哲学的研究,也涉及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我认为,是值得讲一讲的。  相似文献   

12.
李振 《齐鲁学刊》2013,(1):147-15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与流变的历史上,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作品。从宏观上看,小说围绕着两条路线之间的较量,情节的展开合乎逻辑,且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但文本细节却存在某些有违逻辑和常识之处。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作者并非肆意蔑视逻辑与常识,而是设法使某些不合逻辑、有违常识的东西变得合乎逻辑、合乎常识,但这种人为的情节构建终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纰漏。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逻辑学界泰斗.系统研究他对逻辑学的认识,对于展示逻辑学三重学科性质特别是人文性质,促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普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政治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晓阳 《社会科学》2004,(1):120-124
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 ,要求我们实现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的历史转换。这一转换包含着十分丰厚的政治哲学意蕴 :第一 ,执政理念上由实体逻辑向程序逻辑的转换 ;第二 ,执政方式上由集中逻辑向民主逻辑的转换 ;第三 ,执政手段上由斗争逻辑向和谐逻辑的转换 ;第四 ,执政基点上由群本逻辑向人本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是"与逻辑的关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逻辑"与"逻辑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文认为,无论将逻辑等同于逻辑学,还是取消本体性质的逻辑,将之归结于逻辑学的规定,都是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皆欠妥当.承认逻辑的本体地位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逻辑到生命逻辑: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人性与物性相互颠倒的现实,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这就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论旨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扬弃资本逻辑,回归生命逻辑,深入到人存在的根基处.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消费的直接动力,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必然导致对“需要”的究诘.由于消费社会要么被视为一种“全面异化”的社会,要么被看作是被符号所统治的社会,故而对“需要”的分析也存在着两种相应的批判理路:一是异化逻辑,二是符号的差异逻辑.前者力图以“真实需要”代替“虚假需要”,但因其抽象的人性假设而使自身的批判力度趋于弱化;后者虽揭示了消费社会境域中“需要”的意识形态本质,但却全面否定了人自身的需要.就本质而言,两种逻辑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的观照,后者正是“需要”问题的根源所在,而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抛弃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代之以更为普遍的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逻辑到问题意识--论价值哲学的视野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生 《学术研究》2003,(12):53-58
价值哲学有两种思路:第一,形而上学的思路,即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建立一套永恒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普遍性知识框架,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意义”问题;第二,历史的态度,它并不对人类做乌托邦式的许诺,而是从现实出发,直面人类生存的问题,从而在对问题的本质把握和解决中探寻人类前进的道路。这两种思路包含着两种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亚相容逻辑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及其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我国亚相容逻辑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舒建华 《理论界》2014,(9):14-18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社会几乎完全被资本逻辑所统治。但是这种资本逻辑自身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界限,这使得超越资本逻辑成为必要和可能。黑格尔做出了超越资本逻辑所造成的分裂和对立的尝试,但他的尝试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虚假统一。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概念,在批判资本逻辑的基础上试图为超越资本逻辑找到一个可能性的途径和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