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苏州的天气很舒适,温润不干燥,像温州。"在金鸡湖畔,谈起为何放弃北京中关村的"金领"职业,来到苏州重新创业打拼,瑞安人、苏州蓝骑士装饰总经理杨新展的答案简单直接。苏州宜人的"气候"更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依托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苏州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努力打造国际先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3.
苏州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趋于艺术化,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苏州人聪颖精巧的文化个性在艺术创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苏州文化的独特个性是文化苏州内涵的立足点.文化苏州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一种适时而为、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努力推进文化立市进程,培育与苏州文化个性相符的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弘扬苏州的文化个性;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苏州"品牌并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个性;三、大力加强当代文化建设;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苏州通商场又称"各国租界",19世纪90年代与日本租界几乎同时在苏州开辟。苏州通商场在开辟初期曾一度推动苏州城市的发展,并成为城市新政的试验田。以往学界对苏州商埠的研究多集中在日本租界,对苏州通商场关注较少。虽然苏州通商场后来长期陷于停滞,但探究其中的原因亦可为今天的城市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7.
苏州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苏州"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总体是良好的,但还存在法规与地方性配套的举措缺乏、司法救助不受重视、起诉率低、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苏州民营经济要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依法行政力度,惩治滥用职权行为,贯彻司法为"民",完善"绿色通道",加快配套措施制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陆文夫的文学创作为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泛政治化的年代,他凸显了"天堂"的人间性,让人性的温暖流淌在小巷深处;他以民间立场将叙事的中心定位于城市中的小人物,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城市变得感性和柔软。是他让苏州变成了一个被阅读的城市,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是他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后期流行起来的"苏样"、"苏意",是苏州风尚的代名词,从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举凡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无所不包。自明后期至清中期绵延了近三个世纪之久的苏州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而且还是品位和身份、意蕴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在长期的慕仿效法过程中,全国各地持续保持着对苏州的仰慕、崇敬以至迷信的状态,亦步亦趋式地效仿和追随。苏州时尚的风行,苏州强大无比的影响力,是由苏州人刻意制造出来的。苏州人擅长发挥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始终牢牢控制着时尚的话语权,制定着适合自身、有利自己的苏州标准,操控着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而且还以无形的力量开拓和营造着有形的商品市场,使得苏州的商品生产始终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24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华人时刊杂志社"华人养生文化调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昆山市千灯镇金谷农庄隆重举行。省侨办副主任丁荣、苏州市侨办主任顾伯铭为"调研基地"揭牌。这是继《华人时刊》首家外宣调研基地在苏州相城区苏州世华家具公司挂牌之后,又一家"调研基地"在苏州落户。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养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很有研究、传播价值。当今社会,不良生活方式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