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苏联已抛弃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文中所提及的这一理论已不合时宜,但文中对趋同论所作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表面上来看,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与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方盛行的"趋同论"极为相似。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基本功能飞趋同论尽管"趋同"论有种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趋势永远不会改变,指出“趋同论”的错误就是混淆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在我国,宣扬“趋同论”的目的就是要搞“全盘西化”。认清“趋同论”的实质,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趋同论”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通过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正朝着某种共同的经济制度类型运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别将会逐渐缩小乃至最终消失。最早对“趋同论”作系统阐述的是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以后,美国、法国等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特别是一些比较经济制度学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发挥。“趋同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迈入新世纪,如何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的前途命运,是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笔者就资产阶级某些人的“趋同论”思想提出“同归论”观点,用以澄清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模糊认识,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作出贡献。 一、“趋同论”的实质是“和平 演变” 所谓“趋同论”,是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最终将…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成效关系到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和持续执政。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既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地位论、目标论、核心论、机制论、举措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新水平、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是走向趋同还是保持存续(即多元)的问题,是比较公司治理学派争论的核心问题.趋同论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竞争将促使公司治理向效率较高的模式趋同,而存续论者则认为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将导致公司治理长期存续.即使是在趋同论内部,由于受政治体制特别是意识形态,如民族伦理特性所导致的差异影响,对于趋同的实现形式和趋同于何种模式的争论也难以弥合而将长期存续.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是一种歪曲反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论。它的提出始于俄田十月革命后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最终形成于50—60年代。80年代这一理论影响着中国的论坛,并生成了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分相对论”、“主题共同论”和“目标一致论”等错误观点。“趋同论”的主要误区既在于以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工艺层次上的某些相似性抹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基本价值上的对立,又在于对这种相似性缺乏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尽管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为了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趋同论”。因此,认真剖析“趋同论”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一“趋同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于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希望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趋同论”是盛行于当代西方的一股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整个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作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愈来愈互相接近,直至在两者之间的某个中点上会合,结果形成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而是两者的混合社会。”这种理论观点,在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西方“趋同论”者自己的阐述,最初,它表现为西方一些人希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会在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遏制政策”面前垮台,“从社会主义体系退回到  相似文献   

10.
趋同论一词来自拉丁语 Convergo——接近、会合。趋同论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相互接近,然后它们综合成为某种“混合型的社会”,从而把这两种社会制度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起来。“趋同”一词,是资产阶级思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上的"检讨书"参与了作家自我批评空间的建构.本文认为,"检讨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检讨书"的文本中透露出<文艺报>的媒介价值观及媒介姿态;"检讨书"传递出<文艺报>在作家自我批评领域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造文化认同的历史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这是它与以往一切旧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现实中一些学术文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把握上存在着一些片面性或者误区,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要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就必须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以及其自身的“历史生命力”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本 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也在 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放思想、创造性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成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完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道德论、利益论、宗旨论到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价值所具有的汇聚、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的特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统一,统摄与驱动着社会历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这些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主导,以理论创新为动力,以宣传教育为武器,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生命,以增强社会认同为保障,以关注民生为根基,以引领时代潮流为主线,以繁荣先进文化为平台。积极探索和科学把握十六大以来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孔子"仁"的伦理思想的分析,揭示"仁"的文化底蕴及实现"仁"的内涵的途径,指明"仁"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形势下的人文环境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根据党所处历史地位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三个代表"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以及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价值引领、内容载体、育人环境上下功夫,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根”、有“料”、有“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扩大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中国共产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提炼升华而形成的.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由此上升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沿着这样一条思路最终升华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