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统一全国之后,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错应顺治皇帝的邀请,于公元一六五二年(清顺治九年,藏历第十一饶迥水龙年)亲自率领藏官员侍从三千余人来到北京,受到清朝中央政府极为隆重的款待。顺治皇帝特地为达赖喇嘛在安定门外修建了一座黄寺,作为留京期间的住所。翌年春,达赖一行启程返  相似文献   

2.
春风已度玉门关——从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从康熙到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版图辽阔。当时的文学对此有较全面的反映。清初,中国与沙皇俄国在东北是以外兴安岭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尽属中国。顺治十五年(1658),诗人吴兆骞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康熙二十年(1681)赦还。他在黑龙江流域生活了二十三年,他的诗集《秋笳集》第二、三卷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军民在东北边疆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乾隆二十年(1755)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是汉唐西域的新疆北路与南路,又次第收入版图。十余年后,乾隆三十三年(1768),著名学者纪昀遣戍乌鲁木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多产的一位诗人——乾隆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个皇帝。他活到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活得最长的。实际统治中国六十三年多(当皇帝六十年,当太上皇三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他的年号,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评价、传说。人们知道有关他的许多事情,“十全武功”啦,“四库全书”啦,“六下江南”啦,  相似文献   

4.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继承雍正掌握政柄之后,直到嘉庆四年(1796年)正月寿终正寝,操纵清朝统治机器达六十余年之久,是历史上一个颇为著名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内,清王朝彻底统一了全国,并且达到了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的顶峰,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就在他统治的时期内,清王朝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历史转折,乾隆死后仅四十年,中国就被英国侵略者的枪炮砸开了大门,逐步沉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正> 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1617—1682)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是清朝初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他于1652年(清顺治九年)藏历3月从拉萨动身,经过了今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七个省市自治区,于当年12月16日(月、日为藏历,下同)抵达京郊南苑,谒见了顺治帝。有关此次进京的路线,五世达赖喇嘛在其自传中依据当时的记录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拉萨至西宁一段的道路,日本学者佐藤长已经在《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结合清代拉萨至西宁间的官道以及六世班禅洛桑贝丹意希1780年  相似文献   

6.
清东陵     
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的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陵寝建筑群。这里先后埋葬了清代五个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十四个皇后、一百三十六个妃嫔。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陵区南北长一百二十五公里,东西宽约二十公里,总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清顺治十八年(1661)底,缅甸向清平西王吴三桂交出了南明永历皇帝。至此,虽然还有农民军的残余,以及沿海地区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仍不影响清廷宣布对中国内陆统一的完成。然而,就在当年正月,清世祖福临撒手人寰,遗命以年幼的玄烨“为皇长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①从此,直到康熙六年(1667)七月圣祖亲政,清朝历史经历了一段“四辅政”时期。对于辅政时期制定的政策措施,学术界基本上认为“大多数值得肯定”,而其弊病,主要是辅政体制的问题。②辅政时期虽短,却是清朝历史发…  相似文献   

8.
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后,先后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十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二百六十多年。在其各皇帝执政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是不相统一的,青花瓷器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清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也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我们主要是依据器物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来作为鉴定青花瓷器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施琅(1621—1696年),宇尊候,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县龙湖乡衙口村人。早年随黄道周起兵反清,后任郑成功部下左先锋镇。清顺治八年(1651)因父弟被杀,叛郑投清,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封靖海候,太子少保。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率军三万,专征台湾,打败了郑氏政权,结束了海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史上,广东出现过两次堪称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一次是明朝中后期,一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后者又超过了前者,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顶盛时代.清初,广东农业之从高潮滑向低谷,使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遭到极大的破坏.其主要原因在于从顺治到康熙初二十多年间战争和迁界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以战争而论,顺治年间广东人民的抗清战火燃遍全省各地,且长达十余年,而李定国亦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年、十一年三次进入广东抗击清军.清朝军队的烧杀掳掠,使许多地方“井里萧然”.以  相似文献   

11.
试论康熙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继承并积极推行皇太极和顺治对汉族文化的政策,尊重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全面吸收儒家学说,礼遇汉族士人、官僚,同时,对外来文化也不盲目排斥,而是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清朝的文化政策到康熙年间,已经趋于完善而卓有成效了。康熙对清朝的文件政策能有如此贡献.县右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的。早在关外的时候,皇太极就确立了接受传统汉族文化的方针,宣布“以文教治世”①。这首先是由于建立清政权的需要。与汉族相比,满族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劣势。满族统治者想要在短时间内扩充势力,人主中原,不正视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论坛》2012,(9):257-F0003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共有陵寝和园寝15处。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成丰(定陵)、同治(惠陵)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全陵区以第一帝顺治陵墓——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景陵;西侧有乾隆皇帝裕陵及裕妃园寝.成丰皇帝定陵及成丰皇后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惠陵。在大红门外东侧有昭西陵。  相似文献   

13.
清初贵州人口史无确实记载。据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梁方仲先生编纂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所列:贵州人丁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3,839;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13,697;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21,388(该资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1)。根据上述表列,在全国十八个行省中,除奉天(今辽宁省)因是满清王朝的定鼎发祥地,八旗人丁绝大部分从军出征跟随清世祖入关,其数较少外,贵州人丁数是最少的。以顺治十八年为例,贵州人丁数只是人丁数较多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二百  相似文献   

14.
徐增是明末清初颇有影响的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编选家、批评家。他一生经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六朝,与当时文人交游非常广泛。徐增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卒年不得而知。经考证,他一生经历了早慧的青少年时代、多病坎凛的壮年、漂泊凄清的中年和著述向佛的晚年。对徐增生平的考察,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徐增其人,进而能够深入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继顺治之后,康熙一朝继续对其进行大力裁并。作为康熙年间卫所裁并的第二个阶段,康熙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共裁并卫所七十八个,主要集中于康熙二十六年与二十七年。二十六年京师与云南省卫所全裁,且贵州省的七个卫被改置为县;三十二年直隶省的六个卫也被改置为县。康熙三十二年之后,由于康熙帝怜惜百姓而再无卫所被裁并。经过康熙一朝的大力裁并,再加上之前顺治一朝的裁并,卫所裁并的数量已经占去整个清朝卫所数量的一大半,这为之后的卫所裁并,尤其是大规模的改卫所为府厅州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来,封建皇帝都很重视给自己修建陵墓,清代皇陵的建筑,其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完备,超过历史上任何封建王朝。清代的皇陵分布在三处,在关外有永陵(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葬有努尔哈赤的父祖四代)、福陵(在沈阳市郊,葬努尔哈赤)和昭陵(在沈阳市郊葬皇太极),可称为关外三陵;1644年入关后,则建有东陵(河北省遵化县境内)和西陵(河北省易县境内)。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关外的陵墓建筑比较简单,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巩固,东陵和西陵的建设则更为庞大和宏伟。  相似文献   

17.
一、清代定制和民国办法有关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大呼图克图等转世确认和坐床,清代早有定制。根据清制规定,达赖喇嘛转世确认权由清朝皇帝掌握。七世达赖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经由康熙帝册封;八世达赖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乾隆帝派遣的章嘉呼图克图认定为前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8.
朱文佳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39-143,161
清朝作为一个起自关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入关之初遇到关内汉民族的强力抗争是可以想见的必然结果.然而在经过了顺治、康熙两朝近八十年的经营后,武力抗争归为沉寂、全国统一,经济也由逐步恢复走向繁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中,雍正作为清代入关后的第三代帝王,在政权已经稳固的情况下,他面对着来自民意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像武力对抗那样的明显、直接,它是无形的、以民间舆论的形式存在并传播的.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文化挑战,雍正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以雍正帝亲自编纂的《大义觉迷录》、《圣谕广训》和《庭训格言》三部“国民教育”读本来剖析雍正时期官方与民间的思想分歧与雍正应对策略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顺康之际,吴三桂适时地剿抚云贵土司势力,其作用无论在当时对稳定西南局势,巩固统一大业;还是对后来雍正、乾隆年间的改土归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遗憾的是,史学界对此少有评述。笔者虽学识浅陋,然补史阙义不容辞,故作此文以就教于方家。一在清朝代明朝而一统天下的进程中,西南诸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归属清中央王朝,是在永历政权覆灭前后。其间,主要有如下战役:一、平定马乃土司。顺治十五年(1658年)经略洪承畴、平西大将军吴三桂等统军进抵贵  相似文献   

20.
汤若望继承了利玛窦在华的传教手段,通过修历使天主教势力伸向宫廷,因此为西方天文、历算科学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他的宗教活动从政治上看基本上是成功的,先曾获取明朝崇祯皇帝的信任,继之又在清初依靠孝庄文皇太后,这次博得顺治政权的恩赏,终于在宫廷中为天主教争得合法地位。从宗教方面看,汤若望却以失败告终。这同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有关:他的“外学”只有天文学而无儒者学;他同利玛窦一样,坚决排斥中国化的佛学——禅宗,遂失去顺治皇帝的信任,致使天主教势力被禅师挤出宫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