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追求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产生的重要思想因素及其功能表现.探讨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整体意识的文化渊源,阐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各族儿女的强烈愿望和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德普 《天津社会科学》2024,(3):86-94+104+175
什么是现代国家?这是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西方主流的现代国家概念主要包含“民族国家”和“宪政民主”这两个要素,但是,“民族国家”概念即使在西方也存在理解上的混乱,在实际运用中面临无法适用于多民族国家的困境。宪政民主虽促进了西方的现代化,但在理论上存在诸多偏颇和误区,在实践中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现代国家的适当定义应该是,与传统国家相比,国家的公共性更强,公民拥有政治参与权,国家机构的制度化和政治权威的合理化程度更高,并有较强能力促进稳定和发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扎下根来,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人有别的世界以及主神的存在为基督教的"天国"说和"唯一神"的观念奠定了基础。而古希腊人灵肉两分以及把理性归之于魂的观念则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基督教实际上是古典希腊哲学的继承者。西方哲学因此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帮助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4.
固始汗在清初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初步形成,至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比较稳固的统一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历史贡献,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著名领袖固始汗就是其中之一。一、完成并巩固了青勃地区的局部统一首先,固始汗开创了青藏地区局部统一的局面。17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纷争扰攘、激烈动荡的时代。中原地区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摇摇欲坠,而兴起于辽东的清政权在降服漠南蒙古各部后势力大增,…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党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党的建设这项工作,是摆在我们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前面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要经常抓,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付诸实施。实践证明,哪里的廉政建设搞得好,哪里的党风建设搞得好,我们党的威信、党的风气、党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就得到提高,相反就要受到影响。近几年来,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党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有某些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  相似文献   

6.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台湾从郑氏集团统治下回归祖国怀抱,清廷完成了统一大业,其关键在于人心所向和正确的政策。 人心所向 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驱逐了侵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清政府对全国统治的确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便成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郑氏父子在台湾,分裂国家,就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德治与法治是统一的社会治理过程,欲致国治,必先治德,这是国家治理进程的基本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治与法治统一的规律,大力弘扬科学理性,大力张扬法治权威,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引导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上来,使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表明 ,肯尼迪当政时曾密切关注中苏分歧的发展 ,并试图通过美苏首脑会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延迟中国核武器试验、心理舆论战等手段 ,利用中苏分歧。但是 ,中苏关系尚未达到破裂地步 ,美国政府不敢确信国际共运内部矛盾是不可弥合的 ,不能排除中苏重归于好共同对敌的可能性 ,并认为在中苏之间 ,中国更敌视美国、更坚决地支持世界各地反帝斗争的一方。所以 ,它特别谨慎地注意让中苏分裂的趋势自然发展 ,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促成中苏和解的步骤。其对华政策则保持着比对苏政策更僵硬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时期,民族、宗教、文化异彩纷呈,西藏地区也正式归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域,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和需要,蒙古贵族统治阶层尊喇嘛教为国教,封西藏高僧为帝师,大肆举办佛事活动,一时喇嘛教在中原地区高居人上、盛极一时,同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吐蕃人才。但是这种繁荣只是建立在蒙古皇室贵族的支持上,在民间缺乏深厚的根基,甚至不少喇嘛僧人倚仗特权,作奸犯科,丧尽人心。随着元朝覆亡,蒙古人北还,喇嘛教在中原地区也失去了生机,不得不返回高原。这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耐人寻味,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浅谈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自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分两个阶段向蒙古地区传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政治性、自上而下性、历史的间断性和适应性等特点。喇嘛教的传入,既有加强蒙藏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正面效应,也有宗教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郭景萍 《社会科学》2006,(4):143-149
制度化是基于正式规别而发展的一套稳定的社会互动模式。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是有效的情感制度化机制。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分别建构了“工作型”、“私人型”、“职业型”、“公共领域型”和“价值型”的制度性情感特征。情感制度化存在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其失调有可能引发一些冲突。情感制度化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积极、手段是否恰当是影响情感制度化带来冲突的主要因素。按照冲突论的观点,情感制度化带来的一个情感冲突恰恰是它压抑了应当引发冲突的情感,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社会变革的保守力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关于质变或飞跃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长期以来存在一些较严重的混乱。其源首先出自苏联罗森塔尔和尤金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一书。该书作者一方面认为:“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的,而是迅速地和突然地发生,即表现于由一种状态飞跃式地转化为另一种状态”①;另一方面却又断定:质变“有时也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的途径来完成”②。对于质变的上述两种不同说法之间,其自相矛盾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性冷淡就是女性对性行为不感兴趣。这种冷淡也有原发和继发之分。所谓原发,就是从来(不论结婚未婚)对性不感兴趣;继发是曾经有过兴趣而后因某些因素使性冲动受到压抑,于是产生了冷淡。这里先谈谈继发于生育后的性冷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如何看待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当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的形成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分析了正在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与老牌资产阶级的异同后,本文提出为什么要确认当代中国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并对共产党如何"领导"新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国某些学者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武断地将渤海与高句丽所建立的民族政权立论为继承关系,并且煞有介事地宣称渤海是在高句丽国家基础上建立的国家。而且引经据典为其立论寻找根据。关于外国学者的上述观点及动向,已引起我国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因为,高句丽和渤海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重要民族,由其自身民族为主体建立的民族政权,在中国多民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做为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的重要研究领域一向为我国史学界、考古学界所重视。外国某些学者出于对高句丽、渤海二个民族历史的"偏爱"写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其…  相似文献   

17.
程建平 《理论界》2004,(3):106-109
德育是培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主体性人格的教育活动。人的品德是外在引导与内在转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因而德育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德育实践只有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方位切入,才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打算对“第二职业”的概念、特征、产生的原因、利弊、发展趋向等作一点探讨、分析,以便于明确我们对之应取的态度。 一、关于“第二职业”的概念和特征 本文所论及的“第二职业”,在一些文章、文件中被称为“业余兼职”。笔者认为,对这一社会现象,还是明确称“第二职业”为好。因为“第二职业”这个概念更实事求是,更能明白地反映这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汉武帝“断匈奴右臂”战略的实现 ,突出了新疆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此后 ,二千多年来的历史事实说明 ,不管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在长安 ,还是在北京 ,新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始终没有改变 ,进而说明 ,我们必须从全国安全和稳定的战略全局出发 ,认识新疆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