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恢复汉室谋划天下的战略总决策,其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鼎立而三,待天下有变,则分兵两路,从宛、洛和秦川北定中原.但兵出秦川未能将汉中列入进兵基地战略的高度,因而在刘备事业进程中未能及早占有汉中,又过分重视荆州,所以失荆州之后蜀汉集团没有及时地调整战略,反而是孤注一掷与吴交兵,结果造成了夷陵之战的更大惨败.至此诸葛亮才迫不得已实施法正"蚕食雍、凉,广拓境土"的兵出陇右战略,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客观地暴露出<隆中对>战略决策中的一着失棋.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蜀、魏两国为控制陇右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在这块土地上厮杀,流血,使这里成为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战争焦点。但是,战争背后隐藏的动机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蜀、魏双方如此重视争夺陇右地区的控制权,其原因何在?对此问题,历代史家未曾深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对此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的论述。本文相对此做些初步探讨。一、蜀魏对陇右地区的争夺从建兴元年(228年)开始,直到蜀汉灭亡,在三十多年间,蜀魏双方为了控制陇右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蜀汉镇戍都督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汉镇戍都督是在刘备平定益州后普遍设置的。当时没有汉中都督、降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由于设置了这些镇戍都督,便在蜀汉国家的南方、北方、东方构成了比较稳固的防卫体系。这种镇戍都督是具有中央兼地方双重特征的军事官员。他以所任将军职作为等级划分的标准。镇戍都督“假节”是为了加重其地位。他统率的是国家镇戍军队。镇戍都督设置后,蜀汉国家在防卫曹魏和孙吴方面,具有了稳固的防御能力,同时,也是蜀汉对曹魏进攻作战的保证。并且,南中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蜀汉政权的可靠后方,也与镇戍都督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首出祁山,攻魏陇右.对此役,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很不统一,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诸葛亮为何进攻祁山在此役中,诸葛亮首先进攻祁山城。故史载:“(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①“诸葛亮围祁山”.②  相似文献   

5.
河陇地区与巴蜀、汉中地区地理上紧密相连,有着相似的民族环境与人文背景,且秦汉时期河陇地区民间信仰本具有原始道教特征.为道教进入河陇地区奠定了文化基础.汉末,大规模人口流动带动了河陇、巴蜀、汉中之间文化与宗教的交融,因此,道教初创时期,天师道即随之传入河陇地区.其代表性事件则是建安年间,曹操消灭张鲁政权后将巴蜀、汉中地区信奉天师道的巴氐、寶人迁入陇右,天师道遂在秦陇氐、羌族聚居区迅速传播.同时沿着氐、羌族迁移路线一路向西,并吸纳了当地本土民众,在河陇地区广泛流播.  相似文献   

6.
论魏延的悲剧达凤全(一)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是在刘备危难之际追随其后入蜀的。在创建和巩固蜀汉政权的戎马生涯中,“数有战功”:镇守汉中,捍拒曹操;西入羌地,大破郭淮;负重北伐,坚持讨魏。史称:谋略出众,善养士卒,勇猛过人。魏延临难受命,镇保国境...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地理、历史原因,使陇右地区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和多民族的栖息地,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乃至伊斯兰、基督教文明都在这里交汇撞击,原生态的地方文献异常丰富,在"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1)陇右地方文献可补现存文献不足,深化对中国文学进程、背景的认识.(2)陇右文学审美特色浓郁:西部戎风与雄浑劲健的风格特色;民族风情与真率直露的情感特色;汉胡互化与多元荟萃的过渡特色;黄土气息与拙野质朴的美感特色,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3)陇右文学以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命力和朴野,将中国文学的地图向西北拓展,对中国文化、文学性格的形成有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学生生不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5,(3):128-131
姜维是蜀汉后期重要政治、军事辅臣,他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屡次兴兵北伐,成败功过颇为论者所非。姜维象当年诸葛亮一样,以弱小蜀汉抗衡曹魏,其志可嘉。同时,姜维的“假投降”无损他对蜀汉的尽瘁。  相似文献   

9.
建兴五年,诸葛亮伐魏前上《出师表》,详细规定了刘后主与辅佐大臣各自的职责所在和应遵守的政治伦理秩序,设计了蜀汉统治政权的权力架构及运行方式。次年又上《后出师表》,对一年来军国大事的实际状况作了全面的说明和解释,提出了辅佐大臣应坚持的道德操守,确立了蜀汉统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两份《出师表》是蜀汉建国后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郭锋 《兰州学刊》2007,(3):140-142
李益少年时代居住在陇右,吐蕃陷没陇右诸郡前举家东迁。尽管从此再没有踏上故土,但少年时期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于他的边塞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他百折不挠的报国精神和“悲壮婉转”的边塞诗风。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军事经济思想与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蜀汉国小兵弱。诸葛亮在增强蜀汉军事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经营益州 ,挥师南征北伐 ,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同时也给蜀汉带来了新的危机。诸葛亮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活动表明 :当时诸葛亮所谓的北伐战争 ,不是出于军事统一目的 ,而是出于军事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13.
<正>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谋远虑才能非凡,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对蜀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中却严重忽视了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成了导致蜀汉先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在短期内就帮助刘备把军队由寥寥千人扩大到数万之众;同时他又出使东吴,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首次联合,取得了对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他又辅助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建立了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蜀汉人口数量锐减的问题。在蜀汉统治的地区,两汉时期的人口发展非常迅速,而到蜀汉统治时期却出现人口数量锐减以及人口发展十分缓慢的问题,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团结,减弱了蜀汉抗击曹魏的力量,使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陷入空前危机。这不仅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三国演义》将魏作为反面角色描写,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6.
唐代井盐产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井盐产地为87处(以县计),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增加了2.48倍。从分布情况来看,剑南道最多,山南道次之,陇右道和江南道较少。唐朝末年,剑南道和山南道盐井数大约为640所。如果把南诏地区、陇右道和江南道的盐井算进去,则全国盐井数至少在740所以上。唐代后期井盐产地增加较多,井盐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渝 《天府新论》2005,(1):113-118
蜀汉学术是三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蜀汉学术可以划分为六个流派 :谶纬之学 (内学 )、儒学、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史学、文辞。蜀汉一代 ,可考的学者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在各方面颇有建树 ,尤其在古文经学和史学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但在儒学方面 ,则因守成有余 ,创新不足 ,而不能进于中国学术的前锋。  相似文献   

18.
今秦安陇城镇为"娲皇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为县治、郡治之地,远在西汉。北魏至唐末,陇城县治皆在今陇城镇所在地。自汉以来,陇城成为扼守陇右、通往关中的军事要冲和丝绸之路进入甘肃的重镇,同时又是从关中跨越陇阪的必经之地和古代陇右的交通枢纽,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考清陇城几千年的历史沿革,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促进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地方文化创新,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 明代始建石牛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离青溪镇1公里处的石牛寺。据考证最早建于蜀汉时期。明代修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后毁于战火。解放后,人们筹资复建。寺内五棵古柏至少有1700余年,该树系人工栽植。故石牛寺历史应追溯到蜀汉时期。为更有效的研究蜀汉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此地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蜀汉辞赋虽不是时代主流,成就也不高,但它是当时文学的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政治、文化诸多因素与文学的复杂关系,也是当时文学的一个有价值的部分。一般认为,三国时期蜀汉辞赋处于"无文"的状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蜀汉辞赋逊于魏、吴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的文学基础不厚;归晋后蜀人政治地位低下,坎坷沉沦,文章不易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