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现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头脑并不是一张空空的白纸,而是存在一种审美心理定势,由这个定势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期待视野”。这种“审美心理定势”,是人在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审美知觉经验所形成的。它具有吸引同类事物以强固原有组织结构,排斥相异事物以保持自身特性的能力。这种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就释放出一定的势能、形成一定的心理指向性,使审美主体在审美知觉活动中,舍弃审美对象许多不相关的审美知觉,使人们的审美呈现出一种既定的选择性。这种势能和指向性,体现于审美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审美心理定势对整个艺术鉴赏、艺术评论活动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活动全过程的重要环节的文学接受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在审美过程中 ,心理定势有时起正面作用 ,有时起负面作用。它的形成是由文学接受者的环境、生理、心理、情感、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它使文学接受的过程呈现出注意的选择性、情绪的热烈性和见解的偏执性。研究它 ,能不断地提高文学接受能力和文学接受水平 ,也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较为详实的证据揭示了叶芝一生中的两种显著的心理定势——凯尔特意识与特洛伊情结,并通过对这两种心理定势的命名与归因,揭示了它们之于叶芝诗歌的重要意义:共同确立了叶芝诗歌的不朽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现在,不少读者对典型报道(本文专指人物典型)的热情已不如前,有的甚至态度冷漠,出现了传播学上所谓的“飞来器效应”。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报道者忽视受众心理,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地宣传。受众接受传媒宣传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他们必然会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比较、评判,给以理性的评价,继而根据自己的感情倾向、生活体验产生喜爱或不喜爱、感动或不感动、共鸣或不共鸣的情感体验。事实上,无论是理性评价还是情感体验都与人的心理定势有关。一般认为,心理定势是主体对客体所产生的心理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唐诗英译经历了百年历史,译者来自是认知结构不同的两个主要群体,即以英语为母语译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群体。由于他们的主客体对应格局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定势,无意识地规范和制约本群体成员的具体翻译活动。译者凭着类似本能的文化修养,以符合本群体的文化规范情况下选择原诗、翻译方式,并根据本群体的文化规范来指正另一种群体的译文。然而,这两种群体从不同侧面为唐诗的翻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一、调查研究中调研者的心理障碍调研者作为调查研究的主体,包括进行调查研究的领导者及其他人员。其心理障碍主要来自心理定势,也就是在认识和评价外界对象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调研者有组织、有准备地获取并加工信息,从而使认识活动更有效。但是,也可以形成主观框框和思维的固定化思路,给调查研究造成心理障碍。后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谬误不仅仅是逻辑的内容,谬误的分析必须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本文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心理定势、从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诉诸权威等关联谬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恶性     
作为德性的对立面,恶性主要是指智慧缺失的情况下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所自主形成的,有害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及其活动成为恶(坏)的恶品质,即不道德的品质.恶性具有自发性、难控性、顽固性、可恶性和"一票否决性"等主要特征,可以划分为害己恶性、害人恶性、害群恶性和害境恶性四种不同类型,并且可区分为极端恶性和一般恶性.恶性与"恶"和"罪"的关系密切,但存在着区别.恶性作为品质恶是一种道德恶,是使一个人倾向于恶行(罪)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独特的作品风格与其心理世界是相对应的,也是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对技与艺均达到相当高度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分析,来揭示其艺术风格与艺术心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是与古典、正统的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之所以在现代城市中得以广泛流传,与社会心理定势、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及商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流行音乐的发展还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美岱召村汉语方言在包头方言中具有极为特殊的代表性,其形成与明清之际的"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大量使用蒙古语借词,不仅使其独具特色,而且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走西口"活动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2.
怀乡、恋祖情结之于苗族人,是对过去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巡礼.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是可以循环的或是可以重复导演的,民间文艺本身就是在对某种已经完成了的过去的事件的叙述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生活的过程.它在生成过程中依据审美心理、习惯心理定势的规范化和因袭倾向,充分地展示出"过去"、"历史"、"故土"对于精神、情感活动的涵盖能力,证明着它的现存性、具体可感性,以象征性的回归实现自我抚慰.  相似文献   

13.
翻译既是跨语言的活动,也是跨文化的活动。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反映文化才有意义。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之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能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仅语言意义上等值,而且文化意义上亦等值,使翻译流畅地进行。本文从中英文化的异同入手,对翻译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毛新耕 《云梦学刊》2004,25(2):113-115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的产物,任何民族的委婉语都有其生成基础。避讳基础、审美基础、心理基础、合作基础、礼貌基础以及语域变异、时代变异、文学传统推崇基础等六个方面构成英汉委婉语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深化改革与社会心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是一个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普列汉诺夫说,它是指“在某个国家、某个时代或某个社会阶层大多数人的情感和意识状态。”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性质“将一般地反映于人们的全部心理之上,反映于他们的习惯、道德、感觉、观点、意图和理想之上。”这就是说,社会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它往往表现为一定社会的心理定势与社会心理效应等。总之,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弥谩而普遍的心理反映活动。各种社会心理的综…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广告表现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广告体现着文化 ,广告面对的是具有文化的消费者。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 ,实际上是对广告所折射出的文化欣赏认同与否的反应 ;长期文化熏陶使消费者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思维倾向影响着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感情。文化影响着广告的表现效果 ,广告的表现效果离不开对文化及文化心理的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讲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做专业论文的研习活动中制作资料卡的规格、类型,运用资料卡的条件、重要性,并以汉语研习为例讲述如何分析资料卡和运用资料卡。  相似文献   

18.
小说艺术模式缘由作家审美观照、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产生。具体而言,它由作家审美情感与叙述方式的特征所决定。小说历史悠久、幅地广大的传统艺术模式是情节模式。此模式中审美情感的活动过程着重于把握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遵循因果律解析世界。它认定情节、角色、场景、叙事方法和叙事观点等为不可或缺的要素,立足于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井然有序地组织人物的言行及相关的生活片断,使之成为一个有起有讫、逐步开展的完整故事。这一模式因长期的相习沿用,已造成人们的某种审美情感范式和心理定势。70年代服膺写实主义的台湾乡土小说即大多属此。  相似文献   

19.
黄秀坤  刘富华 《学术探索》2013,(10):150-152
吉林省对俄罗斯进行汉语推广的人文战略优势在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俄罗斯文化框架中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应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吉林省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强化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意识;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培训、选派优秀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提供最新的实用汉语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于通过考察孙中山和黄兴关于民元共和建设的思想与实践,挖掘其推进民初中国近代化的潜在意识,揭示其所以与袁世凯合作、热诚维护民元政局的心理归因。 从众感:拥袁以稳固民国 从众感,是孙中山和黄兴在“非袁不可”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于军事态势、政治力量整合等利弊得失的权衡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所产生的适应社会心理要求和现实需要的拥袁信念与行为。这种从众意识显然缺乏对袁世凯认知的基础。“和平收革命之功”与“早巩国基”即是其拥袁的主要心理归因。 应该指出,孙中山、黄兴的让位,受制于当时深刻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氛围:当武汉还在激战的时候,弥漫着全国的总统非袁莫属的舆论声浪,逐渐促成了国人“非袁不可”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已经完全不以孙黄及其革命党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