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诗与宋词的传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生 《中州学刊》2006,(5):249-252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从信息学角度看,它们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唐宋文人在当时条件下,充分利用身边有限的传媒资源,进行了高超的传播艺术探索。他们注重新闻效应与名人效应,往往采用独特的载体形式,利用多种传播空间,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数词与事物的粘合方式  无论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 ,无论空间还是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量 ,都可以而且需要数词将它们“包容”。如一人、二毛、三秦、四愁、五柳、六朝、七夕、八代、九州、十国等等。客观事物的可计量性与数字的粘合性 ,使唐诗数词产生了不同的配伍形式 :一曰名量式。“莫遣只轮归海窟 ,还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馀》)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数词 +量词 +名词 ,这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 ,有时连量词都…  相似文献   

3.
谭显宗 《学术月刊》2012,(6):104-111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相似文献   

4.
空白为唐诗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可以分为跳跃式空白、谐音式空白、语意双关式空白、暗示性(隐含式)空白几种.  相似文献   

5.
唐诗的典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世诸代诗歌创作取法的典范 ,宋人模仿唐诗而兼力图自立面目 ,金、元两代诗坛亦以唐诗为准的 ,明清诗人宗唐已有相当的理论自觉 ,并表现出抑宋扬唐的倾向 ,近现代白话新诗的创作取向都深刻地为唐诗所影响 ,唐诗以其“如初发芙蓉”的美学特征和深厚蕴含浸润了中国诗歌。  相似文献   

6.
"兴寄"理论是唐人诗论中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所谓"兴寄"即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寄托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用典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兴寄"说中的"比兴"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诗论中多有阐释.文章从"比兴"手法与用典修辞的内在联系出发,研究"兴寄"说对唐诗用典艺术手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构建诗歌意境的必备要素,诗人往往喜爱营造意象,用意象进行思考和表达.自然花草树木是诗人所钟爱的意象,随着时代的不同,也被赋予约定俗成的象喻意义,但由于诗人情感、审美情趣各异,也拥有不同的情思.杨花因其特质,在唐诗中经常出现,又因时代的不同,在数量、意蕴上而独具特色.杨花意象在和不同意象的组合中,也产生了不同象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代舞蹈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加强了故事情节 ,丰富了内容和抒情性。宋代舞蹈从宫庭走向民间 ,促进了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 ,“勾栏”“瓦子”的出现 ,使舞蹈走向商业化 ,表演形式多样 ,内容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在舞蹈动作方面 ,宋代宫庭舞温婉细腻 ,民间舞蹈活泼诙谐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以目录提要的形式对有唐一代诗歌进行比较全面的评论和考证,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唐诗史。它善于从诗歌史的角度把握唐诗的发展流变,强调诗人的独特创造,通过“推源溯流”、“比较批评”等有效批评方法,准确地概括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特征,既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唐诗的总体风貌和艺术成就,也能从诗歌史的角度给诗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考辨精微,评价公允,体现了清代唐诗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古典形态唐诗学的总结,对现代唐诗学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莎莎  李雪 《南方论刊》2006,(12):94-95
唐诗多以亭、台、楼、阁为审美的契机和抒怀的舞台,通过它们来“仰观”、“俯察”、“远望”,打开虚空,接纳万物,成就了中国亭台楼阁诗文艺术,本文试从其特征表现、原因探究的角度,通过对审美过程中人的时空意识的分析揭示这一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叶帮义 《云梦学刊》2013,(6):95-100
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艳情与身世之感结合的角度化用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的作品;二是从清词丽句的角度化用李白、社甫、王维、孟浩然及大历诗人等盛、中唐诗人的作品.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既有“得前人遗意”的一面,也有“自出新意”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唐诗论和阿拉伯诗歌理论是世界抒情诗歌理论发展两个重要分支,在诗歌语言形式与修辞分析、诗歌的审美空间的拓展、诗作鉴赏方面都有大量详尽的论述分析.两个同属东方文学的互无影响的诗学体系在诗歌语言形式技巧分析方面表现出的一致的客观态度,诗歌美学方面诗性与科学性追求的差异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3.
王华权 《兰州学刊》2011,(3):139-142
文章以宋代笔记为范畴,探讨宋人对唐诗的接受观。认为唐人及其诗歌对宋人的影响深刻,宋人具有普遍的无意识崇唐倾向,对唐诗多持肯定态度。但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亦有保留的一面,往往根据宋人的"尚理"思想,对唐诗加以批驳。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主情,但也不乏丰富的哲理内涵。唐代的诗人们或以空灵明净的自然意境体现生命之理,或寓义理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启发读者,或在宏大的历史意象中追问个体存在的本质,创作了一大批理在趣中,情理结合,包含丰富哲理话语的诗歌作品。唐人在哲理叙述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证明了诗歌中“理”所存在的合理性。从整个诗歌发展流变史来看,它既是对魏晋时期哲理诗的革新与开拓,也对主理的宋诗产生了重要的嫡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条件,江南地区的城市体系在唐代得以丰满并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与区域传统交会碰撞,逐渐形成新的文化结构,进而影响到文学的生产.作为"诗的唐朝",涉及江南商人及商人妇的诗歌正体现了这一新的文化结构.诗中对他们生存状态与情感空间等的抒写,既彰显着这一区域的人文传统个性与现实政治生态,也昭示出江南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精神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萍 《理论界》2005,(12):160-161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国际文化视野,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佳作。研究唐诗创作的国际文化视野,对新时期中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于唐代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呈现为风骨挺立、意象鲜明、体格整然而又兴味涵深的诗歌艺术境界.唐诗艺术的成熟有其社会生活的土壤,且经历了由初唐至盛唐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其间包含重新发现小谢、复兴“汉魏风骨”以及掌握晋宋诗歌传统用为中介几个关节点,而核心的一环则在于高扬人的生命理念及其活生生的情意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更加以意象思维活动的拓展、意象结构方式的更新和意象语言风貌的提炼完形三者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意象艺术规范的协力作用,才有了成熟状态的唐诗,并生成无尽的艺术魅力.不过唐诗艺术并未长期滞留于盛唐高峰之上,而是在其成熟光辉照耀之下即已开始新的行程,走向了意象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艺术家以艺术形式经验图式去把握艺术信息,创造出艺术形式。在创造形式历程中,艺术家或者以艺术形式经验图式去同化艺术信息,逐渐修正形式经验图式,在依附于原艺术形式经验创造中凝定出与其类同的艺术形式;或者以艺术形式经验图式去顺应艺术信息,不断调整艺术形式经验团式,在超越原艺术形式经验创造中凝定出与其类异的新艺术风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人们往往通过具体的、熟悉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隐喻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诗歌重要的表现形式,隐喻在诗歌中普遍运用.唐诗中关于"草"的隐喻可以说比比皆是,并且隐喻丰富;与其它时代诗词中"草"的隐喻相比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0.
明代唐诗选家多复古崇唐,基于对唐诗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成就的轩轾黜陟,而各自为选,使得唐诗选本大盛于时.学者多着眼于唐诗选本与选家文学主张的对应关系研究,而很少留意选家对选本价值的期许,即是在选家看来,选本中代表唐诗精髓的诗作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大体说来,有将所选唐诗作为一种“楷式”以供学诗者借鉴的,有在此种“楷式”之外试图作一种补充或另辟蹊径的,有将所选唐诗视为学诗门径、津梁的,也有将所选唐诗视为“陶冶之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