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笑话林     
开学第一天,老师点名时,突然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但老师还是大声地念了出来:“木棍,谁叫木棍?”只见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叫木棍,我叫林昆。”全班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2.
从读者到作者宾长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从相识到相知,从读者到作者,我与《社会科学家》的交往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我初识《社会科学家》时,还是一个在读研究生。那时,我在桂林学习,有同学极力推荐《社会科学家》杂志。乍一听,名字不凡,又是家乡人自...  相似文献   

3.
在时间背后     
这不是一个哲学命题。凡俗的年代里,哲学被小心翼翼地规避着,但这般海德格尔式的话题,还是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相遇———因为,这个叫“时间”的人。有人写过一篇文章:《时间:不只是一个名字的故事》。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时间之于我,就是一个名字,或者说,是电视上的一个符号,一个颇富意味且极具号召力的符号。《东方时空》开播那年,我刚刚20岁,那时,正迷着有声有色的MTV,最喜欢看的自然是《金曲榜》。但时间的名字要比他的栏目《东方之子》更醒目,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并顽固地认定那是个笔名,是“东方时空”的配套产物。其后的十年…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圣人收了500个弟子。 在弟子中间,有一个人名叫“有罪”。他听着别人对他喊“有罪有罪”时,心里非常别扭,好像他真的有罪似的。他便想改个名字。他跑到圣人那里。对圣人说:“老师,我的名字不吉利,请您帮我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吧!”圣人和蔼地对他笑道:“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  相似文献   

5.
真实地面对农村与农民--读《我向总理说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2000年的焦点人物,多家媒体对有关他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报道。但我拿到他的书以后还是禁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不止一次地为作者的心灵所感动。我也是依靠高考这种现代的科举制度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之子”,对农民有着深切的爱与同情,在心中永远无法摆脱对农村的父老乡亲的牵挂。灵魂深处的农民情结使我对作者的叙述不断产生强烈共鸣。作者的遭遇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慨,能够直面农村的官员却在农村无立足之地。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他笔下的《一九八四》中写了一个“海洋国”,海洋国的“真理部”会修…  相似文献   

6.
我和丈夫冯某于2005年10月登记结婚。结婚还不到两年,冯某就开始嫌弃我,经多方了解,原来是他有了外遏。我无法容忍丈夫的背叛行为,想与他离婚。我们在登记结婚后买有一套商品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冯某一个人的名字.该商品房的首付款18万元也是冯某的父母支付的。当时他父母没有明确表示首付款是赠与他儿子一个人的。请问,我在离婚时能否要求分割该房产?若有权分割,那么具体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7.
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在我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神秘的王国。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于1985年11月对这个所谓福利社会和法治国家作了实地考察、访问,印象确实难忘。 的确,瑞典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一个人生老病死都有福利制度的保护。 生: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享受福利待遇——儿童津贴,瑞典的儿童津贴视其每个家庭孩子的多  相似文献   

8.
恼人的体型     
五年前和妻在大学的校园里初识时,印象是深的是她那白里透红的圆脸,微胖的身材,配着一身雪白的连衣裙,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于是,伴着这种感觉,我与她相恋了。 可是婚后不久,不知道是世俗改变了我,还是我顺应了潮流,我开始觉得妻太胖了,且愈看愈胖,穿  相似文献   

9.
人名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名的社会文化分析唐雪凝1.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的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与人之间同样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名字作为一个人的特称,它与一个人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祸福、进...  相似文献   

10.
缘何抄袭成风收到一份样报,却发现与拙文刊于同一版的一文,其实还是拙文,只是作者换了别人的名字。从那名字看,抄袭者似是位女性。那天下午正好同几位文友见面,我谈到了这件事,想不到一位文友告我说,他正在读的一本谈学人之丑陋的书,一边指责别人剽窃、抄袭,一边就抄了我谈读书的一篇文章。由此话题,我又谈到某研究员如何剽窃甚至全然复述他人观点的事。有位文友说:嗨,这还算好点儿的!于是就向我讲了他们学校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抄袭的种种劣迹。听后真令人感慨不已,感叹如今抄袭缘何竟成风气,由此自然就想到传媒披露的一起…  相似文献   

11.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却对我要求很严格.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始由。当人们一提到被誉为现代文学三大巨匠“鲁郭茅”之一的郭沫若,凡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管他是否熟悉郭的文学业绩──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女神》。几乎可以说,郭的名字、郭终身的文学业绩在知道他的人们印象中,总是最先地要和《女神》这个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符号所指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在其以《女神》标名的因开一代诗风而被公认为新诗运动中的第一座丰碑、而被“称得起第一部伟大新诗集”、而成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他说他叫嫩头,我斜了眼瞅他,觉得好笑.这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他却不是一个奇怪的人,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他很随和,像孩子一样顽皮的笑容始终悬挂唇角.他是我的师叔.  相似文献   

14.
sprain 《中文信息》2006,(4):44-49
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际……,所有的词汇都堆砌在一起引诱我,因为花开正茂的草原,因为有一个美丽名字的花湖,吸引我们三个人开了一辆奥拓便一头扎进了川西,目的地是若尔盖草原的花湖和黄河第一湾,到唐克的时候太阳还高高的,  相似文献   

15.
我初次认识船山,就是当兵结束后考入研究院将要开始努力学习的时候.1983年春,有一天我参加韩国东洋哲学会,在会场上听见"王夫之"的名字.当时发言的主题不是关于船山的.发言者没准备提纲,只是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轻描淡写他,我只听到他的名字.当时我记不住发表者关于船山哲学涉及的具体内容.但是有缘分似的,忽然听到的船山的名字沁入于我的脑海里.我觉得我和他之间有前生的因缘.我向同学问:"王夫之是谁"?通过他的大体说明,王夫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和冲击.其后到了今天,我一直研究他的哲学.通过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过程,我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芦苇(《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白鹿原》等电影的编剧,即将成为电影《白鹿原》的导演):上世纪70年代,我读到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爱伦堡是苏俄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当时看这本书时才知道巴别尔的名字。解放以后从来没有中国人提及他,解放以前只有鲁迅曾提到过他。  相似文献   

17.
我在《尘世之旅──谈李渔的“游荡江湖”、“打秋风》①一文中论述共分析了李渔从一个知识分子向一个文化商人转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指出了他的这一追求的历史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格上、生活上的变化。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不把李渔在“打秋风”活动中的全部遭遇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意义深刻的社会反响和价值冲突考虑过去,那么这无论对于李渔个人还是历史都是极不公正的,一则意义不大但却发人深思的材料来8徐河的《清稗类钞》“盗贼类”。把李渔的名字和盗贼联系在~起似乎就使人感到意外而又触目惊心。根据这则材料的描绘,李渔是一…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教育研究方面,我与吴德刚同志有一段特殊的“学缘”。八年前,我受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负责《2000年我国民族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由于时间紧,要求高,迫切需要一位合作者。我从《民族研究》杂志上偶尔看到了曼德刚的名字。这一“偶尔”,使我与吴德刚不远千里相识,合作于北京。合作期间,吴德刚同志严谨的学风,敏捷的才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时起,我就十分关注吴德刚同志所进行的各项研究。吴德刚到教委工作以后,努力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他先后四次深入西藏,历时近一年,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  相似文献   

19.
《人文杂志》发扬人文精神李连科商务印书馆副总编《人文杂志》复刊已出100期了,借此机会,表示一下一位老读者和老作者的祝贺。《人文杂志》仓1]办于50年代,故用了一个与其他社科期刊不同的名字,即强调了“人文”M字。我以为这主要是强调了人文学科的含义,但...  相似文献   

20.
因为生在休宁,就命中注定自己是徽州人。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徽州人,我对徽州文化的了解还是读大学以后的事情:从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中,或者,和那些并不一定是徽州籍的徽学专家的交流当中。我陆续地了解到有关徽州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