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承担着城市对内、对外的交通疏散功能,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辅以良好的交通衔接系统。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的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内容、需求分析思路和交通衔接设施布局原则,然后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交通衔接规划设计为例详细说明了交通衔接设施需求分析过程、各类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布局方案和交通组织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珊珊  闾冰艳 《安家》2006,(10):199-20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需求.早期北京写字楼市场的发展,主要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涌入的外资公司对位于成熟商务区的办公场所的需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06年为止,北京市已经形成了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传统商务区.而新兴的商务区域如东二环、燕莎、亚奥、上地等地带,也在城市政策的规划和市场的驱动中显示出巨大的商机和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3.
王福山 《城市》2011,(8):62-64
天津市河东区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交通和文化优势,使河东区成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商务区、滨海新区生产生活服务区和北京高端产业聚集区。河东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备,渤海银行总部落户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十一经路形成总部型保险业聚集区,金融业税收超亿元。  相似文献   

4.
总结国内城市交通规划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按照国际主流概念交通规划来做。阐述国际主流交通规划的定义,并对其各组成模块内容、相互关系及所参与部门所扮角色进行分析,得出国际主流交通规划模式的优点,并针对我国城市按照这一模式开展交通规划研究提出所需注意事项。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上海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中心城区的服务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借势发展各种商业商务集聚区的热情高涨,中心城区商务区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布局态势。然而,由于各区县仍按“摊大饼”的传统理念对区域内商务区进行外延拓展,导致整个中心城区商务区体系缺乏层次性,相互间缺乏有效互动,并出现了形态相似、功能雷同和同质竞争等问题。因此,急需对中心城区的商务区体系构架进行深化研究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空间规划发展政策背景及交通规划相关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交通规划在规划理念、范围、方式、方法上的变革。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的定位、作用,探讨了交通规划三级编制体系,明确了规划组织主体和审批部门,合理的编制时机及编制形式。最后以四川为例,介绍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生态保护、交通用地集约发展以及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朱鲤 《交通与港航》2009,23(2):37-40
综述城郊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乡村旅游交通相关研究背帚等方面,并对城郊乡村旅游交通的交通特征、规划思路以及解决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我国特大城市的交通发展为研究背景,结合某城市乡村旅游的交通规划实践,构筑城乡互动的都市旅游交通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璠 《交通与港航》2023,(3):99-105
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是城市发展重点区域,美团、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已明确入驻商务区,这将导致网约车夜高峰的产生,同时区域用地紧凑,路网和公交条件一般,网约车交通组织有着很大挑战。该文基于需求预测明确区域网约车交通组织和上落客设施布局原则,从设施挖潜、路网影响、系统配套管理方案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此提升网约车服务供给,也为国内相关类似地区的交通组织改造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绿色交通规划是生态城市的基础。1990年代中期,德国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新城项目,以探索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未来城市模式。本文在对中德两国城市交通安全、交通规划用地与法规框架比较的基础上,以德国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住区为案例,通过对该生态住区的公交系统、非机动交通规划和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德国生态住区的绿色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进我国建设人性化的生态开放住区,促进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与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强国、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推进,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单元规划等加速空间体系重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面临新战略转变及新要求。该文以位于上海大都市圈沪湖廊道发展轴上的青浦新城为例,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及新城发力背景下,分析大都市圈廊道独立节点新城的交通特征和面临挑战,提出“枢纽引领、廊道完善、绿色品质、精细管理”四大规划策略及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青浦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实践方案,为各城市群、大都市圈类似区位的新城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城市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对当前乃至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这不足以疏解上海的交通拥堵,还应该把空间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政策加以实施。最后从多中心策略和就业一居住均衡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到2010年,上海公共交通客运量占机动出行比重达到65%以上,占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3%以上。"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抓到了公交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吸引力来自何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便捷;二是便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共交通发展和保障体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博会总体交通需求入手,在归纳世博客流特征及交通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世博会园外交通的基本策略,并明确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引导与保障目标及体系构成。进而,对世博会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世博交通换乘体系及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作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光荣 《城市观察》2009,1(1):165-170
小汽车在城市和谐交通建设中地位十分重要。小汽车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协调发展,与城市道路协调发展,与交通管理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小汽车给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小汽车的优势,促进城市和谐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度极高、土地资源限制下,仍能保持交通便利与行车顺畅,其成功在于塑造了“公交都市”,通过一系列组合政策运用,避免了交通拥挤带来的问题。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表明,交通拥堵问题是系统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寻找解决交通拥堵的良策,这对目前正努力建设公交都市的广州未来交通政策的制定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迫切需要要求广州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针对性强的交通改善策略纲领,建立起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通过运行现状的调研,深入分析城市交通运行内在规律,本文系统地制定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交通方式统筹发展、交通管理智能发展等三个方面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交通与港航》2008,22(1):20-22
分析大城市举办大型活动时的交通需求特点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交通方式的解决策略,给出公共交通运营网络尤其是公交专线网络的设计方法,利用GIS的基本功能与特点对公交专线的布设进行支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大城市交通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造成拥堵的成因,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治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重规划、促建设、调结构、控流量、巧管理、树观念"为导向的国内交通治堵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外一些城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展轻轨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的运能,以缓解交通阻塞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陆礼 《城市观察》2012,(2):161-167
"公交优先"作为当代全球性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蕴涵着深刻的伦理诉求。城市交通的伦理性源于对最低收入者生存权利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它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公共产品;城市交通的公共属性要求在城市交通的规划与发展过程中,重视当代人"可达性权利"的平等性和重点关照性。当代发达国家"公交优先"的普遍经验证明,"公交优先"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替代的策略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