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50年代,清朝曾执行过一个时期支持海外贸易的国策。但是,随后就关闭了闽、浙和江苏海关。闭关政策固然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与国力的虚弱,但英国早期殖民者急切扩大对华贸易的行动,是清朝产生闭关政策的直接动因。这就是洪任辉事件。一、导致闭关的洪任辉事件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下令取消海禁,“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1)。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又宣布建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苏)海关,以广州、厦门、宁波和松江为四个对外通商口岸。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废除对南洋海禁。…  相似文献   

2.
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蒋祖缘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广州的对外贸易曾一度陷于停顿。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立粤海关,允许开海贸易。从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这150多年间,设在广州西关的十三行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独揽了广州的外贸,还自乾...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 ,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港 ,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 ,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 ,边境、沿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 ,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 ;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 ,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王希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伊犁、乌鲁木齐成为重点建设地区。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于伊犁设立将军,总统天山南北两路。三十八年(1773年),又于乌鲁木齐设立都统,统辖东至哈密、巴里坤,西至库尔喀喇乌...  相似文献   

5.
康熙帝平定台湾后,诏令在江南省设立海关,而史学界对于江海关的始设地点却有四种不同观点。一是“淮安府云台山”;二是“松江府上海县”;三是“镇江府云台山”;四是“先设于云台山,后迁上海”。笔者认为,江南省海关始设于两地,除松江府上海县设有海关外,另一处在淮安府庙湾镇;淮安府云台山和镇江府云台山均未设立海关。根据有四:其一,《阜宁县志·关榷》记载:“庙湾(雍正九年改为阜宁县)本无榷政,明万历间,倭警方剧,创筑庙湾城,乃设关榷商税……我朝康熙二十四年,诏弛海禁,部议以庙湾通大洋,海艘出入,宜自内差督察。由是专差部员为上海监督…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对外贸易格局分析郭克莎这里的地区对外贸易专指中国大陆各地区与中国大陆之外(包括港、澳、台)的贸易,不含中国大陆内地区间的贸易。各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主要可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一、各省区的进出回贸易规模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是极...  相似文献   

7.
<正> 自明中叶澳门开埠贸易,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的商贸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清初在澳门设粤海关正税总口,建关部行署,委派旗员防御以直接方式辖理.这一设施对当时澳门的经贸活动和社会影响极大.本文拟对此作些分析,冀能较清晰地勾画出清朝在澳门设海关正税总口的来龙去脉及其管理体系、管辖功能的作用与演变.一、清廷在澳门设立粤海关正税总口的来龙去脉为着较清楚地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探究一下一个较困惑的问题,即清初,清廷有没有在澳门设立海关?为什么后来粤海关总关设在广州,而在澳门只设关部行台,成为粤海关辖下的正税总口之一?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东监狱初探万安中清朝,广东省一共有13个府、96个县,共设监狱110所。按照清朝刑部(1906年改为法部)的有关法律规定,广东省不仅在每个府县设立了监狱,而且建立了管理监狱的各种制度。深入探讨监狱的设置、沿革变化以及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对进一...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禁烟的举措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鸦片泛滥成灾,鸦片问题是清代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清代政府一直主张禁烟。从禁烟的动机与效果看,清朝的禁烟经历了初禁、严禁、驰禁、渐禁四个不同时期。清朝建立伊始,吸食鸦片之风已经出现,特别是康熙年间,开放海禁,鸦片作为药材每斤纳税三分即准予输入,“其时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而益精思之,煮上成青,镶竹为管,就好吸食。其烟不数年流行各省,甚至开馆卖烟”。[1]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每年鸦片输入量已达200箱。已远远超过国内药用的需要,这表明吸食之风开始蔓延,烟民人数正不断增加。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6)设置海关以来,查禁走私一直是海关的一大业务。18世纪始,沿海鸦片走私日甚一日,十分猖狂,查私工作日显重要,成为阎海关各关卡的工作重心。虽自嘉庆元年(1796)以来,清政府明令禁烟达十五、六次,但却愈禁愈多,至20世纪初年.鸦片走私仍屡禁不绝。清代查私历来由海关与地方文武衙门共负其责。虽然泉州沿海的走私船R仍可由偏僻小港启航出海,或者假借对台贸易而私贩南洋.但由于海防官兵加强巡缉.走私只能采取小规模或分散的办法。1862年3月初一.闽海关更为常关,至1931年6月1日常关撤销,在此期间泉州海…  相似文献   

11.
市场系是新疆财经学院成立最早的几个专业系之一,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经过了多次演变。市场系前身是1959年2月新疆财经学院刚成立时的商业经济系,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后仍为商业经济系。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下,主要开设商业经济专业,侧重于培养内贸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全疆各地急需外贸人才,于是在1992年开设了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专业。1993年,商业经济系更名为贸易经济系,下设商业经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工商行政管理四个本科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建国以来第四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大大压缩了本科专业种类。经专业调整后,贸易经济系只保留了市场营销专业。1999年,贸易经济系更名为市场系(Marketing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历史地位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宣布开海设关,至鸦片战争前夕,历经约一个半世纪。这是中国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如何认识清代前期闭关与开关的实际状况?清代前期开海设关有何成就、有何教训?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一、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社会历史条件清代的开海设关,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国内因素而言,清代前期具备了如下有利条件。第一、国家统一是开海设关的直接推动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继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在强大武力征伐之下,台湾郑氏政权降清。清朝统…  相似文献   

13.
福建市舶司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设于泉州。宋元时期,泉州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福建市舶司成为当时政府最重要的财税来源。至明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移置福州。学术界一般认为市舶司移置福州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明代福建市舶司专管琉球(今日本冲绳)朝贡贸易,而琉球到福州较泉州近;其二,明代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已经衰败。事实上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不揣谫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其原因及其影响作一番粗略的考察,以祈教于方家学者。一、明代福建市舶司移置泉州的历史背景明初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为设立自贸区最多的国家,对外贸易区在其"出口倍增计划"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外贸易区内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灵活的贸易监管制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贸易便利化机制和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既有助于实现贸易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的充分兼容,又保持了对企业的持久吸引力,是美国对外贸易区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期以来,我们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史缺乏足够的注意和研究。本文试图以明代市舶司制度演变为线索,考察由唐宋元明四代市舶司制度向清代行商制度与海关制度演变的过程。一市舶司是我国唐宋元明四代封建王朝在主要通商口岸设立的,用来检查出入海港的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以及其它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6.
行商制度在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对外贸易需要有限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辟,短时期内暂时未对中国内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条约对海关税率的修改客观上对中国对外贸易有利。上海开埠后,作为新型贸易代表的买办逐渐兴起,成为对外贸易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新因素。1842-1850年间英国尚未取得贸易优势,茶叶和生丝仍然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大宗。但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开始向以伦敦为中心的金融汇兑贸易网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大庆对外经济贸易是随着石油、石油化工主体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WTO)和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中,我市对外贸易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形势挑战。一、大庆对外贸易基本状况大庆对外经贸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7年属于起步阶段,1987年至1992年为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贸易额逐年上升。从1962年开始原油出口供货,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众多的海湾良港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远在汉代,福建已有对外贸易活动。唐宋以降,它更一直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之一。沿海居民“资海为田,浪舶云帆,交于域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辟为通商口岸,从而揭开了福建对外贸易史新的一页。本文欲加探讨的五口通商时期福建对外贸易,作为近代福建对外贸易史的开端,无疑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一、进口贸易:洋货的滞销与狂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近十年间(1919-1927) ,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势态如何?本文对此略作讨。一一战以后近十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价值几有倍数之增:山1918年的十亿四千多万海关两,增长到1927年的十九亿三干多万海关两①。再从当时进出中国各港口的外贸船舶吨位来看,大战期间一直维持存两千万吨左右,及1927年已达四千多万吨,亦有倍数之增②。因此,一些史著称这段期间的对外贸易“呈扶摇直上之势”,看来不是夸张的。  相似文献   

20.
明朝的外贸税制极为复杂。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税制与市舶贸易下的税制有不同。即使在市舶贸易中,明廷对广东与对福建的外贸税制规定又有很大差别。本文着重分析明中叶后足以影响明外贸体制的澳门外贸税制,希望以此能理清明廷对澳门实施的外贸税制的发展脉络。一、市烟司提学与地方官员协同负责演门的对外贸易市舶司制度是明一代外贸管理中的重要制度。明初全国有广东、福建、浙江三市舶司。广东市舶提举司设于明洪武三年(1371年),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一人,从六品8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统辖于广东布政司。明嘉靖以后广东市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