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任务是对话语的解释.Grice的合作原则和Sperber & Wilson的关联原则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大话语解释原则.学术界围绕合作原则及关联原则的研究异常活跃,但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视合作原则为不可更变,要么为关联原则大唱赞歌.对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进行互补性探讨,认为两原则相互配合才是解释话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合作的研究述评——兼论农民合作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农民合作与组织起来,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有着重大意义。学界对农民合作的研究分成"对传统农村社会中农民合作的研究"和"对当代农村社会中农民合作的研究"两部分。然而这些研究都忽视了对农民合作的概念界定并影响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而有必要对农民合作进行定义与分类。农民合作是指农民为了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仅靠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农民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以实现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社会互动过程。从形式上可将其分为"社会交换式合作"与"集体行动式合作"两类。  相似文献   

3.
运用博弈理论对技术创新合作复杂性中的必要性和不确定性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理论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技术创新合作必要性的Cournot博弈模型。通过梳理博弈论关于合作复杂性的理论(特别是复杂性科学家关于合作问题的研究),本文对技术创新合作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合作研究、协调成本与知识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文献在研究学术合作的影响因素时,大都忽略了协调成本的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知识生产中的协调成本问题,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了学术研究最优的合作水平及其与协调成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的两部门模型研究了知识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表明:协调成本的增加会降低均衡的知识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反之亦然。最后,本文为降低中国学术合作的协调成本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用派和认知派对言语交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合作原则与自我中心的对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通过考察两种观点共同关注的核心概念如意图、注意、共有背景等发现,所谓‘对立观’其实是辩证统一的,两派的差异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合作与自我中心都是交际中的客观存在和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第三方物流公司(3PL)和港口企业下属物流公司之间竞争和合作两种关系下的定价策略。首先,建立了竞争关系下的改进伯川德竞争模型和合作关系下的等价协商合作模型及差价补偿合作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每种关系下的最优定价策略;最后对模型进行对比讨论,得出服务可以替代情况下差价补偿合作机制优于等价协商合作和竞争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学术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等方面比较分析语用学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认为两门学科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8.
教育国际化的主流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除互派学生学习、信息资源共享、课程的国际化、科研项目的携手攻关、跨国的地区性研究等常规项目外,各国间联合办学、建立海外分校构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合作为研究基础,探索中俄联合办学的新模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两国教育合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来看,社员异质性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异质性社员的构成成分,将其分为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类,对比分析他们的行为差异,建立Bertrand博弈模型,探讨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可能性条件。研究发现异质性社员之间的合作具有节约成本的效用,将合作成本分为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行解读,且合作成本满足一定条件下,异质性社员具有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这种合作稳定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网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企业之间的研发与生产合作日趋频繁。以往的研究或者专注于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或者专注于生产合作。然而,研发与生产是价值链上两个相邻的重要环节,涉及这两个环节的合作决策必然存在着诸多联系。因此,本文在对研发合作与生产合作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企业研发与生产合作影响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通过该分析框架对手机行业的若干典型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该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制约母语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尽可能地让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系统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关系。在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语言输入能够激活人类与生俱有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输出则能体现人类对新知识的认知心理活动及语言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愈来愈关注语感对促进语言习得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语感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如何以学习者主体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目标语听读输入语和创造性地输出口笔头言语,进而达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整体能力,应视为学习语言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临界期前后的语言习得者在大脑发育、认知模式及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决定了临界期前后语言习得的差异 ,指出临界期是决定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 ,进而提出第二语言习得同第一语言习得一样存在临界期 ,而这个临界期同第一语言习得临界期一样 ,也应存在于青春期以前  相似文献   

15.
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偏重差异见于本体论及认识论视角。二语习得认知派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同质性语言能力发展,呈现出脱离社会情境、去社会性的倾向;二语习得社会派高度融合社会情境,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异质性语言能力发展。语言社会化范式发展史显示,第一代语言社会化研究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型同质社区内的母语社会化为重点,第二代语言社会化研究聚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异质社区内的二语社会化。通过长期的理论拓展与实证充实,语言社会化不仅能囊括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重点,中和二者的研究偏重矛盾,与社会文化理论兼容,还能作为语言习得的社会干预范式发挥解释语言习得的效用优势。语言社会化作为兼收并蓄的语言范式,未来将因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突出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优势而逐渐成为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将影响它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实例对母语迁移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要正视外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之前建立的母语隐喻系统,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理论及迁移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认为母语隐喻迁移是造成二语写作不地道现象的首要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符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论述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及二语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师实践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情感过滤"现象的存在对外语教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监控模式,重点介绍了输入假说.然后,探讨了外语课堂的特点和局限,并结合输入假说提出了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机制不仅影响母语习得的效果,也对第二语言习得发挥作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榆入的作用在于激活这种机制.但"输入假说"也有偏颇之处,我们不应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疯狂英语"等创新式教学手段都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积极应用.其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