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的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是现代中国的孔老二。他鼓吹的“天才论”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就是孔老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翻版。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孔老二说的那种“生而知之”的“圣人”,也根本没有什么林彪说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天才”。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两千多年前孔老二鼓吹“克己复礼”,就是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复辟奴隶制。两千多年后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林彪三番五次地叫嚷“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就是要借用孔老二的亡灵,走孔老二复辟旧制度  相似文献   

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面积展开并形成一种运动,是在1968年.毛泽东同志点明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目的,是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贫下中农是否教育了知识青年,以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我们不在这里进行探讨.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文化上,是知识青年改造了农村.这种改造是知识青年对农村的非主观改造,是无意识的对农村的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代表进步文化的都市文化,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文化的改造.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乡村,大数量地集中地且长期地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生活在农村,这在我国历史上不曾有过.人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知识青年以其自身的知识、存在和行为方式表现着都市文化,影响和改造着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十几年间,社会的传播媒介还仅局限于有线广播和报刊书籍.农村人对都市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仅限于个别人偶尔走马观花后的描绘和传媒的间接介绍.这些,远不及都市里来的文化群体更能直接表现都市文化.在农村,接受都市文化较早的是生长在乡村的青年人,尤其是乡村中的文化青年.一方面是青年人少保守,愿意并易于接受来自于“城市”的东西;另一方面,青年人与青年人的较多的接触机遇,也造成了他们首先接纳进步文化的良好  相似文献   

4.
党的九大以后,叛徒、卖国贼林彪的反革命面目越来越暴露,疯狂地反对九大路线。他在九届二中全会发动未遂的反革命政变前夕,顽固地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迫不及待地要当国家主席。他以孔老二的正名论为根据,说什么“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孔老二的正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乞灵于它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被古今中外反动派吹捧为“圣人”的孔老二,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祖师爷。他极力鼓吹“天生德于予”、“生而知之”的“天命观”,宣扬什么,有的人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有“良知良能”,而孔老二自己就认为他是“生而知之”的“先师”、“圣人”。 两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他反革命复辟  相似文献   

6.
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复辟祖师爷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用来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就是极端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孔老二的“克己复礼”、“必也正名”,更是他奉为至宝、再三挥舞的黑旗。九大以后,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  相似文献   

7.
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孔老二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胡说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骑在奴隶头上作威作福,是老天爷安排的;而奴隶受苦受难,则是命中注定的。林彪这个反动家伙,把自己吹作是天生的“至贵”,是“超人”、“天马”,是当然的统治者。而把我们工农群众看作是和他们有“天壤之别”的下等人,理应受他们的统治。这些都是胡说八道,都是为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制造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推行的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路线,这就决定了他必然要在组织路线上搞分裂,结党营私,在反革命策略上耍两面派,搞阴谋诡计。如同历史上一切搞复辟、开倒车的反动派无不乞灵于孔孟之道一样,林彪不仅把孔老二的“克己复礼”、“生而知之”、“中庸之道”等等承袭下来,作为他的反动政治纲领和理论纲领的核心内容,而且全盘接受了“巧伪人”孔老二的一整套反动处世哲学,进一步加以系统化,作为他搞复辟的反革命策略。林彪真不愧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忠实信徒。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口头背诵马列词句,实际奉行孔孟之道,什么“凡事勿做绝了”呀,、什么“中庸之道……合理”呀,都是反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的黑货,是早已被鲁迅批驳得臭不堪闻的破烂。重读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见《坟》),这篇著名杂文,对于揭露和批判林彪贩卖“中庸之道”、攻击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反革命罪行,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自从孔老二发明了“中庸之道”,历代的反动派都奉为至宝,企图用它来反对社会变革,扼杀新生事物,镇压人民革命,抵抗历史前进运动的辩证法。叛徒卖国贼林彪及其死党陈伯达,也毫不例外。他们一直高举“中庸之道”的黑旗,狂热鼓吹“中庸之道……合理”;  相似文献   

11.
孔老二是反动阶级的“圣人”。他的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仁”,是吃人的哲学。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这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把孔子的“仁”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因此,批林必须批孔,必须彻底批判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反动阶级“圣人”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在九大以后,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彪和他的死党三番四次发出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嚎叫,把“克己复礼”作为他们“悠悠万事”中最大的事。这充分暴露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心情是多么迫不及待,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相似文献   

13.
叛徒、卖国贼林彪,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抬出了孔老二这具政治僵尸,把“克己复礼”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为了深入批判“克己复礼”,进一步揭露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我们在尖扎县康扬公社红卫大队(即尕麻堂),对当地的大封建主却吉的罪恶历史进行了调查。林彪、孔老二口口声声讲什么“仁爱”,但是,铁的事实戳穿了这伙“巧伪人”、政治骗子的谎言,在“仁爱”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对劳动人民残酷的血淋淋的剥削和压迫。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为了篡权复辟,他时刻不忘从孔老二那里寻找思想武器。在党的九大以后,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元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他的死党就三番四次地捡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破烂,写了四条“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的条幅,互相赠送,互相打气;充分暴露了林彪反党集团迫不及待地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野心。为了实现“复礼”的迷梦,林彪公然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以孔老二的“正名”的反动说教为依据,叫嚷:“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顽固坚持“复礼”的  相似文献   

15.
从1953年到1981年,举国上下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广泛而持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动曾经涉及全国大部分家庭,且产生过极大影响。四川是人口大省,当时隶属四川省的重庆市曾有数十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国家政策性移民的组成部分,重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重庆移民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重庆知青的移民运动、移民前后的生存状态、知青的返城与困惑、知青的移民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复辟祖师爷孔老二的忠实信徒。他用来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就是极端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孔老二的“克己复礼”、“必也正名”,更是他奉为至宝、再三挥舞的黑旗。九大以后,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年一月,林彪和他的死党,连续四次,书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反动条  相似文献   

17.
略评朱熹     
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开历史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不但跪倒在孔老二脚下,而且对发挥了孔老二等儒家反动理论的朱熹,也十分崇拜。他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蓝本,搞了《四书集句》挂在墙上,并叫嚣“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弄清楚朱熹到底是什么人?林彪为什么要吹捧朱熹?这对于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批判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为了篡权复辟,他时刻不忘从孔老二那里寻找思想武器。在党的九大以后,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元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他的死党就三番四次地捡起孔老二“克己  相似文献   

19.
孔老二这个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他做鲁国司寇刚七天就把革新派人士少正卯杀了,下台后又策动了“堕三都”,还极力为奴隶主镇压奴隶起义叫好。而另一方面,他却又恬不知耻地鼓吹什么“仁者爱人”、“忠恕”、“中庸之道”。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一面磨刀霍霍,一面学着孔老二的腔调,大谈什么“忠厚”、“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中庸之道……合理”。两张反革  相似文献   

20.
徐学惠大姐姐1969年10月26日,我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还未下车,车站上口号声已是此起彼伏:“热烈欢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热烈欢迎北京来的客人!”一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