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最近,一些青年刊物经常收到青年读者的来信,反映他们在生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性变态心理和行为,并为此焦虑万分。如何预防和矫治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众多青年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就产生了接近异性的需要;可是也有人会表现出一种异常行为,即对同性眷恋、爱慕不已,对异性却毫无兴趣,这就是同性恋。同性恋分为过渡性同性恋和性倒错同性恋两种类型。前者是异性爱的前驱,后者则属于异常  相似文献   

2.
结婚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消费,直接反映城市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该文以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为主线,以安徽宿州为研究案例地,采取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功能主义等相关社会学理论,详细描述了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的状况.认为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当代城市青年结婚高消费的主要原因,揭示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中存在的年轻人“啃老”及其心理压力问题,提出从宣传、教育及服务三方面入手.倡导城市青年结婚消费合理化、理性化。  相似文献   

3.
青年带着各种理性、非理性的消费动机泡吧,酒吧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十分突出。它体现着消费行为主体的生活品味、身份地位等标识信息。酒吧为青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同时酒吧也存在不少消费者的离轨消费行为。为此,青年需要树立正确、健康、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构建和谐、可持续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多元、开放——城市青年大众审美心理的第一组特征。当中国这艘世界瞩目的巨轮将来驶进现代化港口之时,人们不会忘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这片古老国土上所发生过的那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它给饱尝政治动荡的民族带来了精神上的苏醒。然而现在对于眼前这一大批涉世未深的城市青年来说,那十年厄运所给他们的精神负荷毕竟太重了。封尘多年,生了锈的国门一打开,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飞瀑似落进青年视线之内,他们的精神天平倾斜了;历史还没有来得及给变革的社会提供全新的文  相似文献   

5.
6.
当代青年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引领着和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目前,青年的透支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之一,并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应对当代青年的透支消费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构成了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8.
结婚消费,是人的一生中一次较大的集中性消费,它往往集中地反映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价值观,对于青年人来说尤其如此。所以,研究青年人的结婚消费情况就较易窥探他们在消费方面典型的价值取向。本文正试图从这一角度,探究一下近几年来上海青年消费价值观的变迁状况及其得失。(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在基本自给的基础上结婚消费总量激增。但由于消费期望与消费能力的不同步增长,因而强化了依附长辈的心理。上海青年结婚费用平均水平的历年调查表明:1982年为3620元,1983年为3754元,年增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及大众传媒示范等的综合效应之下,青少年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新的特征和趋势:消费结构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心理从使用价值走向符号价值,网络消费成为消费的重要方式,不同群体青少年的消费观趋同。为了引导青少年的理性消费行为和习惯,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提升消费教育意识,创新消费教育形式,促进消费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大多是由青年开始,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方向。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基础和命脉,国有企业的建设者更是与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的国企工作者即将离开岗位,青年将作为主力军工作在国家建设的一线岗位。所以,对国有企业青年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尤其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对国有企业青年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在对中国城市青年试婚行为作出质的分析基础上,从社会学的二维视角分析青年试婚行为的成因:一是宏观社会转型视角,从社会转型内容中撷取社会的价值观念演进、城乡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换、社会机制转轨四个分析变量,解析试婚行为的社会成因;二是微观个体需求视角,把青年生理欲求和心理变化作为微观分析变量,分析了试婚行为的个体成因。  相似文献   

12.
网络婚恋是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多元社会中青年人寻找伴侣的寻常选择之一。它的隐蔽、自主、快捷、选择面广等特征应和了当代青年的现实和心理诉求.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前景。但它无法避免的虚假信息和网络管理不完善等弊端也造成了青年网络婚恋的混乱与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习惯于从审美现代性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角度谈论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问题。事实上,仅从生活或者美学自身的层面谈论审美心理是不够甚至不准确的。因为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其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而信息接受方式又受到新技术的影响。新技术及其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作为传统文明的阅读行为,这种影响从心灵深处改变了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Community outreach and focus groups were conducted in an impoverished multi-cultural urban neighborhood to develop a local, culturally-sensitive and community-responsive adaptation of Greenwald’s (Child trauma handbook: A guide for helping trauma-expo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worth, New York, 2005) phase model of trauma-informed treatment. Fifty-nine children with a wide range of presenting problems were referred for treatment. Outcomes included 87% retention rate of participants treated to successful termin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This project demonstrates that hard-to-reach disenfranchised urban children can benefit from trauma-informed treatment when it is appropriately adapted and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青年隐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在城市青年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瞒自己的已婚事实,而以单身面目出现在各种场合,这种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隐婚现象的特点,其之所以出现的动机和条件,并从隐私权、生活方式选择、婚姻质量问题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良四个角度对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contend that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has largely failed to foreground the role of gender in its study of immigration. Here, we review studies that address gender and migration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provid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family relations, well‐being,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gender in these domain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hich include the need to consider whether, and if so, how, when, and why it makes a difference to be an immigrant, to be from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to be female rather than male. We argu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consider resilience as well as pathology; and to work in interdisciplinary way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dered migratory experience of immigrant origin youth.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当代青年在感受世博、参与世博的过程中,以自己旺盛的青春活力和开放姿态,不断接受新观念、呼唤新精神、演绎新时尚,以青年特有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潜力,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体现青年新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品位的同时,为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上海以及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市民特别是青年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青年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文明与市民素质是长期认知和行为的积淀,那么,后世博时代青年素质仍会持续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微传播时代的用户生力军,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生成都深深地打上了媒介的烙印。在接触与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青年群体所呈现出的"媒介依存""个体表演"以及"符号交往"的行为表征,消解了作为主体意义的青年精神。长期处于赛博空间所建构的"仿真"世界,"游戏人生"的娱乐心态让青年群体对现实交际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变得模糊与游离,信仰虚化、道德混沌、精神危机震碎了青年人日趋成熟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是美国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度与经费上全面介入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也体现出美国社会对于流浪儿童的观念从“麻烦制造者”向“社会问题受害者”的转变。该法案包括三项主要救助计划,在美国流浪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导致部分流浪儿童更为边缘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