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美学是目前国际美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介绍到中国后,中国美学研究界结合外来理论资源和自身特殊的学术背景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四年来,中国美学界的相关研究者们围绕着有关身体美学的西方理论资源和学术观点的译介、身体美学兴起的原因、身体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中西方身体美学史的建构及身体美学研究和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互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努力推进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梦意象,在诸多与梦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忽视了梦意象的美学因素。事实上,当梦从个人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也就是经典的梦意象的时候,它往往记忆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发展流变,成为审美风尚及审美心理的承载物。无论是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还是美学大家康德的意义上看,梦意象都能够成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梦意象与美学在学理上的亲和性使得从美学角度对梦意象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一些学者以意象作为核心反思、重筑文学、美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三种研究策略与路径:将意象作为文学逻辑起点与元范畴,用意象取代芙作为美学元范畴,将意象视为关感经验中的基本单位.但他们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从而割裂了美学与文艺学领域的审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在芙感经验中生成与相通,但前者构成文学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构成美学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漫漫两千多年里,有关审美意象的理论十分丰富.如果对它作大致的划分,先秦两汉可谓审美意象论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可谓审美意象论的创立时期;唐宋元明可谓审美意象论的展开时期;而清代则为中国古典审美意象论的成熟和总结时期.由于古代许多诗论者和画论者直接把意象界定为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本体,因此.对古典审美意象论的历史嬗变作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或能对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本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在论述审美关系方面的独特性最能体现中西方美学的不同形态特征。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关系最为独特的理论范畴,它以触物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无预先立意的情况下偶然碰撞并交融为基本的情感形态,作为审美客体的物充满了主动的宇宙生命感,与审美主体之情相互依存从而互为主体性。第二,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结果的独特理论范畴,尤其是其中的兴象范畴,最为明晰地揭示出感兴生成意象的独特审美经验。第三,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独特品格皆有深刻揭示,它强调审美主体的胸襟情怀和人格修养,同时也强调客体所表征出的独特的宇宙生命感。需加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论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具有更为广泛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情感美学建构起兼具中国审美传统和西方现代学科体系的情感美学话语,完成了从语言、意象到文本的理论谱系生成。文章从文本形式观、道德关联两方面探究中西方文论资源给予朱光潜情感美学建构的学理资源,建构出较为全面的情感美学逻辑框架,厘清其情感美学本体所包含的场域伦理;从情感对抗和日常生活主体化两大维度论证朱光潜情感美学所彰显的知识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7.
袁忠 《船山学刊》2001,(2):72-76
意象一词目前正被广泛使用着,而对其理解、用法上的混乱状况也不断有人指出。值得高兴的是,有一点正逐步形成共识:意象范畴能阐释美的创造和审美鉴赏的基本规律,揭示艺术的本质特征,有的主张用审美意象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块基石,有的主张将意象作为美学的元范畴。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盛行于九十年代,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意象说的考察有助于现代意象论的建构,这是不言而喻的。如同其他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受古汉语内部规律制约,由单音词向复合词演变一样,意象一词最初是分言的。意、象、意象在历代的义蕴重叠交叉现象正…  相似文献   

8.
李秀亚 《船山学刊》2002,(1):109-111
本文选取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意象———月,着重从美学的角度作了较为透彻的个案分析。作为一个审美意象,月超越了其作为自然之物的囿限,而表现出超越了时间的共时性与永恒性,从而在历代文人骚客与佛徒禅子们的心灵里构筑起一个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空灵圆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曹桂生 《人文杂志》2001,(6):151-155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历代和当今的文艺理论中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在对意象的探讨中曾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理论,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偏颇现象.我们有必要对意象概念的嬗变作一些理论辨析,并对意象概念的重整作一些探讨.虽然中国是意象论的故乡,并有着十分发达的意象理论和意象型艺术,但在近代也出现了意象理论,西方的艺术创作中更是蕴含着意象因素.意象与意境、典型是文艺理论中鼎足而居、相辅相成的审美范畴.立象以尽意,这是意象产生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阐释的对象,并且转化为现代的美学范畴,演变成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核心概念。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意象概念阐释与意象理论建构是多元化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三大理路,即中国古典美学理路、心理学理路和现象学理路。第一条理路基于中国美学传统对意象进行阐释,它还原了意象范畴的本源意义,明确了意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在中国美学体系内的位置、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为意象范畴进入现代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条理路是对意象概念做心理学的阐释,它揭示了意象的心理学内涵,使得意象概念具有科学性,确立了审美意识在一般意识结构中的定位,为心理学美学乃至于一般心理学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三条理路是对意象范畴做现象学的阐释,它揭示了中国美学的现象学特性与意象理论的哲学根据,为审美现象学的建立甚至一般现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意象研究的多元理路,证明了意象范畴内涵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它可以沟通古今、中外美学,为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者们对禅宗诗歌充满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从“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讨禅诗中意象的意蕴。本文试从意象的概述出发,近而涉及禅宗神奇的意象及其文化意蕴,并以“门”为例,管见禅诗中蕴含的深邃意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偶然这个范畴有着突出的位置与重要的理论价值。从中国美学角度来看,偶然指艺术创造主体赖以激发审美情感、创_作冲动,并在不经意间形成审美意象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是以客观外物的变化触失主体情感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偶然性创作契机的发生机制,中国古代美学是从审美主客体的触遍感发的思路来阐释的,这就是审美感兴论的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偶然”范畴基本上是处于感性样态的,不具备西方哲学那种范畴的逻辑意义,但却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象(审美观念)是康德艺术理论中的中心问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多次论及,他说:“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批判力批判》上卷16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这里的表述与另外的表述也不尽完全吻合,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审美意象是从属某一概念并趋向理性理念的感性表象。长期以来,一些美学著作论及康德审美意象时,只强调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 而忽视概念以及概念完满性这一中间层次。本文试图对康德审美意象的结构和创造加以阐释,并探讨其理论意义,以求对康德审美意象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美学研究的对象从“美”向“审美”的转移,“美学”的学科名称遭到“审美学”的挑战.这些论争对于人们重新认识“美学”的涵义颇富启发意义,但它们主张将“美学”改名为“审美学”,将美学研究的对象仅仅局限在“审美”关系、活动、经验内,否认对“美”的本质、共性、规律的思考、抽象和概括,这却是令人难以苟同的.虽然“美”包含“审美”,“美学”可以译为“审美学”,但作为学科名称,还是保留“美学”的译名更为合适.由于在中文中“美”与“审美”是两个概念,“审美”必须以“美”为存在前提,因此,对“美”的追问是美学研究回避不了的问题.美学就是研究美和审美经验的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15.
李健 《江海学刊》2024,(1):247-254+256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又蕴含着与中国传统美学高度契合的“和合四方”的美学精神。一方面,这一审美意象的深层意涵可以借助美学、地理学、博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文化想象力,进行多维度的揭示;另一方面,其美学精神则可从社会观、天下观、价值观等层面加以系统性的阐释。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民族复兴的当代语境,这一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艺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艺美学的产生1、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门新学科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大家知道,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在近代逐渐形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美作哲学的研究,研究美的本质、形态等问题;二是对艺术作社会学的研究,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三是对审美的研究,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审美问题.这三大部分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概括起来讲,是一般美学.作为分支来说,它们又能够分别成为各自特殊的美学学科.偏重了对美作客观的研究,就发展成美的哲学;偏重于审美的研究,就发展成为审美心理学;偏重于对艺术的研究,就发展成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是艺术社会学更加独立化、更加美学化的发展,属于美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很显然,这一发展是量的变化过程,但它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这门学科的质变,带来这门学科新的对象与范围.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流传至今的活形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历代江格尔奇的传唱、创作之下,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审美价值日趋完善,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蒙古族审美心理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文本。《江格尔》中所呈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如:马、太阳、月亮、兵器、色彩等构成了蒙古族审美心理及民族审美特征的重要内容。运用认知美学的相关理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审美意象,可以清晰地呈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审美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波“美学热”的浪潮使十一亿人不再感到美学饥渴。水平不断提高的读者向美学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泛泛的介绍与本质问题的探讨不再引人注目的时候,彭立勋教授已把目光转移到审美心理、审美经验上来。中国美学界的这一重点转移的标志之一,用蒋孔阳先生的话来说,是“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陆一帆的《文艺心理学》等”。①为了使美学研究的横竿不断升高,彭立勋在完成《美感心理研究》之后不久,便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潜心美学研究;回国之后,又写出这本20余万字的《审美经验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这是一部站在现代水平上探讨审美经验和艺术特点的专著。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俯览审美经验研究在当代西方美学格局中的地位。第二编对当代各种审美经验理论作了综合评述,在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流水意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流水意象与中国古人的情感世界、流水文化的地理学根据及神话遗存、流水意象的多重哲学美学蕴涵、流水意象与华夏民族精神及文人性格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流水意象,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指出了流水意象的种种哲学美学蕴涵及其与华夏民族精神和文人性格的深层联系,对其在中国古典文学情感表现中的意义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者认为,流水意象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功能的审美价值系统,它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并同其他意象母题一道,生成和强化了占传统文学相当比重的创作构思、审美表现的民族化形式;而它与华夏民族精神和文人性格的关系,更反映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聂春华 《中州学刊》2012,(5):198-202
环境美学虽以"环境"为其学科名目,但在对西方传统美学的反思中,身体问题凸显为环境美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支点。环境美学在阿诺德.伯林特那里是由主体走向身体的一元化思路,在艾伦.卡尔松那里则是从身体走向主体的二元分化思路,两者都是对传统意识哲学忽视身体的一种反思,使身体成为内在于环境美学自身的一个基本问题。身体的原始在场而非主体意识的在场成为环境美学各种讨论的前提,也激发了审美经验研究从感知的元素分析走向了注重各种感知之间的关联阈。环境美学对审美描述和元批评的关注表现了这门学科对传统美学的表述问题的焦虑,而审美描述与传统美学话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能激发感知者和读者的身体"在场感",并实现审美经验向审美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