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监护是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长期以来,监护设备受到体积、功耗和便捷性等因素制约,使用环境受限。随着智能移动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可穿戴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移动终端为可移动健康监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围绕可穿戴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健康监护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各类终端的系统架构、性能和应用对象来归纳总结其优势与不足,并讨论了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突发急性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等),其中有70%以上发生在院外,失去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救治从而导致死亡。如果早期发现患者出现的先兆,及时救治,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要防治心血管疾病就必须对患者的心电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1]。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1.心脏远程监护的发展简史心脏病发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相似文献   

3.
工业应用是可穿戴计算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总结了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各种典型的工业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包括可穿戴性和可用性、可穿戴人机交互以及软件体系结构和支撑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介绍了面向可穿戴计算工业应用的创新车间信息环境模式——知晓车间,以及可穿戴现场作业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跌倒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与康复治疗中,步态分析能有效的作为诊断依据,并对跌倒风险与神经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步态数据采集是步态分析的重要环节。其中跨步长和离地高度作为步态数据的一部分,在实际医疗使用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现有的步态数据采集设备尽管功能强大,采集的数据种类也十分丰富,但是有着操作麻烦、价格昂贵、空间限制等缺点。简易的步态数据采集设备一般都难以采集到跨步长和离地高度等关键数据,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采集足部角度数据并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来推算跨步长和离地高度数据的方法。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学习训练与交叉认证,得到了跨步长86%,离地高度80%的准确率,论证了通过足部跨步过程中的角度数据推算跨步长和离地高度的可行性,并且利用角度数据进行跌倒监测的初步试验,监测成功率为93. 75%。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高性能移动设备的国产化步伐,利用国产龙芯处理器,设计了可穿戴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的计算机集成了电台、无线网络和多种传感器,具有很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通信能力;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具有很好移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可穿戴设备为例,引入消费者创新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消费者价值观对新产品采用行为的影响路径。在成熟量表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消费者按个人特色划分为早期采用者和后期采用者两个分样本,经过分析,分别确定了早期采用者和后期采用者消费者价值观与新产品采用行为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功耗管理是可穿戴计算系统低功耗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可穿戴计算机动态电源管理方法,通过自适应的优化功耗切换时间,在基本保证系统实时性能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减小系统各模块的平均功耗,延长系统的工作时间。仿真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跌倒是老年人发生意外事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跌倒风险准确预估,及时有效地实现跌倒检测非常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在跌倒检测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跌倒检测的方法,主要从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跌倒判别算法等三方面进行综述,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和统计分析,指出未来的工作重点,为相关行业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的架构思想充分应用到远程医疗领域.通过设计的一系列传感器节点和网络拓扑结构将短距Zigbee无线传感与远程互联网传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大区域家庭、社区环境中人体医疗监护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中人体传感设备节点具备便携性、低功耗、抗干扰性等优点,整个系统成本低,易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的动态重构硬件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穿戴计算机任务的多样性与多变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动态重构功能模块的可穿戴计算机硬件原型。并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论证动态重构的可行性。该原型基于FPGA内嵌的PowerPC405处理器,通过FPGA内部的配置访问通道(ICAP)对OPB总线上的可重构模块进行模块化的局部动态重构设计。该方法实现了局部动态重构技术在可穿戴计算机中的应用,增加系统灵活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功耗,大大提高了FPGA内部逻辑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Twiddler和HMD是可穿戴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点击绩效直接影响可穿戴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该文根据费兹原理进行点击测试,得到了大量实验数据,建立了Twiddler-HMD方式下点击绩效模型。模型表明Twiddler的操控比较困难。基于Twiddler的点击绩效模型,对信息量与平均点击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图标尺寸宽度与界面宽度的比值在1/15左右时比较适合于Twiddler-HMD方式下的点击操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文章提出一种以ARM11架构CPU为核心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全系统管理,可以通过因特网远程访问获取血压、脉搏、体温和实时视频等信息。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满足对监护人员的基本监护要求,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一位参加黎巴嫩战争的以色列士兵的妻子生了个男孩。军队准了士兵短暂的假期,他必须在儿子出生第八天举行割礼前赶回军队。于是家族退而求其次。当命名者抱着孩子,割礼执行人开始动作,一个亲戚用手机把整个活动拍摄下来,这样父亲在黎巴嫩边界就能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一切,并同亲朋好友一起唱歌跳舞。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业务也从最初的通话、短消息等基本服务向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功能演进,如:移动浏览、游戏娱乐、移动商务、视频服务、位置服务等。J2ME是一个移动终端运行和开发的统一Java平台,提供对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在野外作业、工作人员不宜停留的场所,利用无线数传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一种用89C51单片机控制无线数传模块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移动信息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化服务是21世纪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一种迫切呼唤,通过移动信息化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改造便是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一种捷径。本文阐述了移动信息化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及主要实现模式,并对图书馆领域的移动信息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设计网络引入远程连接出发,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远程连接方案,对不同方案的原理进行分析、比较,说明了不同情况下方案的选择,并对运程连接的未来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工智能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彰显了技术领域的进步,同时也作为装饰具有了审美价值,其所采集的数据亦可作为审美的对象。智能可穿戴设备以身体为依托,作为媒介延伸了人的感官,从而具有了身体化的特征。它的传感技术、接收装置与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交往共生的审美化的动态关系。作为身体的媒介,智能可穿戴不仅为信息提供简单的传播功能,同时亦包含媒介的述行性"制造者"功能。智能可穿戴设备加深了人对世界和自我的接触和体验,使其不仅能够体验现实生活,更能够在虚拟现实中建立经验。在身体狂欢的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身体的重视所带来的不是表象上的狂欢,而是异于工具理性的身体理性。基于智能可穿戴的设计理念和佩戴理念之上的,是人主体性意识的高扬和对自身健康及状态的理性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网格环境下,容错机制可保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次性和完整性的执行特征,将移动Agent引入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提出一个可以嵌入移动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动态容错技术选择模型.在网格环境下应用这个模型增强容错功能,并允许系统通过对计算环境的感知,优化配置容错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由原大庆石油管理局生产测井研究所和各采油厂测试大队组建而成。各测试大队分布在各采油矿区,形成了测试分公司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分布特点。为了给分公司员工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培训平台,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在分公司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成功地开发了一套网络课堂实时直播、互动答疑、课件资源下载等为一体的测试远程视频培训系统。满足了测试技术人员的分散培训提高业务技能的需要,实现了分公司范围内的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合理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改进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培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