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有时会产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我们只有从中找到新闻采访活动遭到拒绝的原因,寻求解决矛盾冲突的对策,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本身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采访活动主体(即记者)的心理研究与对采访对象心理研究同等重要。了解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记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采访效率、搞好新闻报道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形体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形体语言的信息传递与有声语言的播报成为视屏传播的两大支柱。在新闻传播中形体传播对语言传播起到了补充、完成信息等作用,它是反应记者内心情感最“言简意骇“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新闻的准确报道与观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是非判断力,同时,掌握形体语言知识也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挖掘深层次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13,(4):58-59
从1927年人民军队诞生到新中国建立为人民军队国际形象传播的摸索期。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实施国际形象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在海外创办报刊、邀请外国记者采访、向海外投递新闻稿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解放军国际形象传播的平台和组织实施都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传播方式主要有:利用国际政治舞台为外国媒体设置议程;利用国际组织影响外国媒体的报道焦点;利用友党、友国传媒实施替代传播;利用战俘通信对外国媒体实施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5.
昝爱宗 《21世纪》2001,(8):40-41
在美国,记者被称为出类拔萃之辈。即使是在白宫,似乎无处不见记者伸出的长长的触角。曾任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的戴维·哈尔伯斯坦说过,如果个性是权力的实质,那么权力在当代美国所起的作用无疑是最生 动、最直接的。 而掌握着这些 “个性权力”的人莫过于采访白宫的记者了。 在美国,有人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实这是一个过时的说法。现如 今,记者们并不愿有什么出名的 机会,更不需要有什么高尚的荣 誉,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采访 新闻、探听消息、毫不留情地传播 丑闻的权力。1979年,美国作家、 《纽约时报》记者的戴维·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在担任《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和记者时赴西北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其不畏艰险的精神、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优秀的采访成果,开创了中国新闻采访的新视野和旅行通讯的新文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新闻思想和记者人格魅力。对当今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学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业务素质、采访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积极的指导意义,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个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权利主要指采访权和报道权。报道权的行使以采访为前提条件。如何实现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是新闻立法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一、广义采访权及其分类及内容按权利涉及的范围可将采访权划分为广狭两义。广义“采访权”指“为保证连续采访的实现而设定的权利”。1.设立采访机构权在我国是不允许个人设立新闻采访机构的,但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拟订的《新闻法》文稿曾触及这一点,它规定个人有办私人报纸的自由。无论个人是否有权设采访机构,但一个新闻媒体是必定拥有这种权利的,它可以设立自己的记者部、采访团、记者站、通讯社、联络处等采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我国外树形象和内聚民心都是一次大好机会。每逢国家重大事件,成立新闻中心已是惯例,9月22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正式启用。作为一个窗口和平台,国庆新闻中心是如何向中外媒体尤其是境外媒体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为此,记者特地走近国庆新闻中心,探究其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领导人通过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是常用的对外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遇到较大困难、对外沟通不畅的时候,借用西方世界和中国都信任的外国记者的笔和镜头传达心声、表明态度、争取话语权,获得了较佳的传播效果.毛泽东与斯诺、邓小平与法拉奇、邓小平与华莱士、江泽民与华莱士四次关键历史时期的四次重要谈话,可以视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关捷 《百姓生活》2011,(12):28-29
2011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来到沈阳,采访了张立祥和他的弟兄们。面对记者,张立祥讲出了积攒18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新闻发言人制度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成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政治文明的一项有力举措。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借助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这一方式和平台才能有效实施。广西大学新闻系的靖鸣同志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本校新闻系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记者及时推出了《记者招待会的组织与传播》一书 ,他请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有关问题 ,作为代序。首先谈谈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媒介融合进程中,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一度成为一种媒介现象。微博上出现的记者可分为使用媒体官方微博的记者和开通个人微博的记者两类。后者在记者的职业身份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引发了关于新闻伦理的困惑与争议。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存在三个新闻伦理争议。媒体要制定较为细化的工作手册,帮助记者在面对媒介伦理困境中的具体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行为,并加强记者对所属媒体机构的归属感,避免记者在其他传播平台上传播新闻信息时遭遇职业伦理困惑。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新闻"是新闻传播领域一个新兴概念,"公民新闻"的报道者被称作"公民记者",是"web2.0时代"的催生品。"公民记者"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施加了不小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公民记者"优劣势的梳理比较,同时结合一些"公民记者"案例,概括总结出目前职业记者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媒体时代职业记者的出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记者手记是一种新的报纸新闻报道品种,它与已有的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形成版面组合,从而构成对新闻事实的复合式报道。记者手记体现了媒介"参与"角色特点,也体现了复合式新闻报道模式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具记者的个性风格,并与消息、通讯形成传播的互补效应,提升了新闻传播品质。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是一名体育记者,当体育记者的最高境界就是采访奥运会. 那年,我采访了第29届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是1992年,距今已有16个年头.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几种方式,其中,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提问要有简洁性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鲜活的生活,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用事实说话,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就难以写出好新闻。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  相似文献   

1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在1999年以后以高工专为主的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的,升格以后很多院校设置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但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从课程设置、培养机制以及专业化教学等方面着手解决,建构《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的运行框架,促进这些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采访技巧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记者在新闻及公众人物采访活动过程中运用的一种巧妙而且有效的访问方法。主持人和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制作出精品节目。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采访经验,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1日,福莱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首个“名人影响力指数”在京发布。福莱高级合伙人、中国区总裁李宏接受《国际公关》杂志记者采访,透露了“名人影响力指数”出台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20.
由于博客自身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寄生的母体--互联网的大众传播性.在不长的时间里博客得以蓬勃发展起来.记者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是博客创造的传播奇迹之一.记者博客融合了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优点,具有三大传播优势:拓展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通过互动,将信息的"叠加"效应和媒体的"放大"效应有效地结合;与媒体联动,提高和放大新闻的传播效应.记者博客欲承担传统媒体延伸的责任并得以良性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记者应将开设博客看作是本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确保博客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三是力求与读者有效互动,努力凸显其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