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造成了整个民族精神生活的深刻变动。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陷入前所未有的茫然之中。此种背景使得部分知识分子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丧失了其批判性,在利益互动逐步成为普遍原则的社会环境中,“辞别崇高”向世俗俯首就范。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所获得的重大社会解放分不开的。一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中挣脱出来 ,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伦理和天命神权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 ,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 ,开始从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 ,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 ,从人文关怀的原则出发 ,重新建构未来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 ,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山东工业产值高与知识分子少的矛盾孔庆亮中国经济出版社近期推出社会学家李强教授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一书,讲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地理分布时写道:“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国知识分子在各省的数量、密度等,大体上与经济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我国知...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洪仁开目睹旧中国已“失色”、中华民族的命运“可哭”、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可慨”!他们不能无动于衷,但中国向何处去?是继续闭关锁国或是变革进步,做为“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在戎马倥偬中想到了用变革的手段来振兴中华,这是难能可贵的。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科学文明已进入繁荣阶段,因为“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国家。”这使久居香港与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民国以来的政治乱象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颓败景象,使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决心通过抨击传统伦理思想体系、批判资本主义道德文明的方式,达到革新伦理、改造旧邦的目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为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探寻中国的新伦理思想体系提供了理论来源,他们开始尝试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无产阶级伦理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伦理思想的转型。考察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伦理思想转型所作的尝试与努力,既可以回顾他们探索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心路历程,探寻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体系建构的早期路径,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优秀长篇小说《围城》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它以辛辣的嘲弄、机智的讽刺,描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中国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勾心斗角、拍马钻营等特点,使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群像,众相纷纭地再现在作品里。其尖锐辛辣的嘲讽出之  相似文献   

9.
对于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一般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事实上,小资产阶级不同于旧中国知识分子,旧中国知识分子更不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从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自身特点,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表现在对待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政策及其实践过程来看,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应当是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会见华人科学家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①这段话内涵丰富,发人深思。邓小平同志以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国情和对世界历史时代的深刻把握,用伟大战略家和务实政治家的目光看待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我们研究和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指明了方向,为解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历史与国情方面的考察在中国古代,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民,士位居四民之首。士作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11.
简论新桂系     
新桂系乃国民党新军阀四大派系之一。它的崛起与兴衰对旧中国政局演变关系密切。为了充实中国现代历史的全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新桂系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一、新桂系的崛起新桂系崛起于旧中国社会动乱群雄纷争之中,是桂系军阀在广西统治的继续。新桂系脱胎于陆荣廷、谭浩明为首的旧桂系。1921年6月,孙中山为解除北伐后顾之忧,对旧桂系发动了第二次讨伐。在粤军打击下,旧桂系土崩瓦解,有的打起“自治军”旗号割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心理是影响制约人们思想与素质演化的重要因素。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保守拒交心理、专制权威意识、小农平均主义思想及冷漠的政治心理制约,近代知识分子领导的变革运动充满艰辛曲折,而知识阶层特有的群体至上意识、理想主义及功利主义文化观,使他们无法解决群体与个人、理想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多重矛盾,无法彻底完成改造社会与文化的使命。他们还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影响,造成自身行为方式及心态转型的不彻底性。但民族文化心理在时代冲击下不断发展,推动了知识分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因此,社会心理对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产生了“促进──阻碍”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纪元。随着新制度、新事物、新思想、新风尚的大量涌规,随着旧制度、旧事物、旧思想、旧风俗的迅速消亡,这些划时代的巨大变革在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运用)上也得到充分而及时的反映。表述新生、健康事物的新鲜词汇大量涌现,表述落后、腐朽事物的陈旧词汇迅速消亡。语言方面这种除旧布新的巨大变革,不仅是对新时代风貌的一种描述,而且它对新时代风貌的扩展和深化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当然,由于在急风暴雨般的变革时代,有的时候,在有的方面难免会出“矫枉过正”的偏差,以致  相似文献   

15.
一有知识、有文化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任何一个社会,知识分子都是其中文化素养和知识“含量”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大概由于这个原因,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生活进步,以及政治革新、战争胜负,大都与知识分子密切相关,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知识分子关系整个人类的命运。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知识分子都位居世人瞩目的地位,知识分子问题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众说纷法的一门显学。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16.
李洱在《应物兄》中刻画的各类知识分子均生活在萨特存在主义设定的“荒谬世界”中。尽管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面对名与利的诱惑、爱与性的剥离、生与死的叩问三重精神困境无法逃避,但是当人面对具体环境时又可以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从而体现出自我的本质存在。应物兄面对光怪陆离、荒诞可笑的现实世界发生了从妥协到抵抗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启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既要“感时应物”,又要“应物而不累于物”。  相似文献   

17.
时空体认的转换及迷失 ———《自我的他性》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子 在上个世纪,鲁迅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绝望,柏杨对国人“窝里斗”的嘲讽,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学人对“国民性”反思的深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一直几乎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欢快地前行,这也部分影响到学人对国民性或者说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在强求“应用”、“实际”的氛围下,为了实现所谓的个人价值,知识分子纷纷“下海”转型,或商或官,亦官亦商,并还要加上学者的头衔,颇有些圣父、圣灵和圣子之“三位一体”和道成肉身的味道。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贯有的魂没了。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夕婚姻家庭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挑战传统和瞩目欧美的同一过程中,形成了水平不等的婚姻家庭新观念,主要有婚姻自由和家庭变革思想、废婚和毁家论。其中,婚姻自由和家庭变革观念适应了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要求,在思潮中占有大部分比重,影响颇为深远。废婚和毁家论超越和违反了历史进程和现实,当时只在国外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消极作用十分明显。随着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迈进,辛亥革命前夕适应时代的婚姻家庭新观念在政治革命和现实土壤中寻找生命力,逐步发展为革命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周春燕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难深重的旧中国,一切旨在“重造国民”的平民教育运动曾风行一时。当时一批既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又富有传统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故纸堆,从斗室书斋来到偏远农村,欲从改造农民、建设农村入...  相似文献   

20.
在民国法学家蔡枢衡先生的论述中,“殖民地性”成为描述中国近代法制的关键词,也是中国近代法制性质的一个面相。在蔡枢衡看来,法制的“殖民地性”决定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属性。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思潮中,法制的“殖民地性”变得更加明显,中国近代法制变革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唯新是从”的法制变革模式引起“中国法学的贫困”,法律认知上的形式主义使得法律形式与法律内容严格区分开来,由此,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制发展出现了“断裂”。循着蔡枢衡对于中国近代法制“殖民地性”的解释脉络,厘清蔡枢衡意义上“沈派”与“反沈派”的历史社会处境,明确蔡枢衡“法学第三立场”的世界观、法律观和方法论,为当下的法学本土化路径之探索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