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开埠与江南士林新的从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从业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由闭锁而开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东来,使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发生裂变。近代工业的兴建,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势,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催化出了新的社会分工与专门化职业;自给自足的小农...  相似文献   

2.
从元典的“穷变通久”到近代的“更法自强”冯天瑜近代中国适逢古今中西一大变革之际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发生着全方位的转型。这一切催促人们竞相追求变易之道、会通之理;而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又激励人们寻觅自强之策。西方传入的社会进化论之所以风靡于2...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学对社会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社会学对社会时间的研究吴国璋时间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它奥妙无穷,神秘而又令人感到困惑。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就曾对时间发出感叹,他说:“不问,我还知道;一问,我就茫然。”历史上,人们没有停止过对时间的探索.特别是到了近代,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取代了...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近代化的国家,过去人们在探讨近代英国成功的原因时,往往强调工业近代化的作用,而对农业近代化在整个社会近代化中的地位则估计不足。历史经验表明,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顺利实现农业近代化,对整个社会近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这在美国尤为突出,以至于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英国在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过程中,“决定性的角色是在农村演完的”;正是由于农业革命,“使英国成为经历工业化的第一个国家”[1]。因此,对英国农业近代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理解工…  相似文献   

5.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规范。在封建社会里,它具有忠君与爱国双重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由于其阻碍社会进步的负面影响,曾受到志士仁人猛烈的批判,他们要求重构近代“忠”德,以塑造新型国民。这同样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重视。在民国建立之初,著名的革命家黄兴对此不仅进行理论阐释,而且还作了具体尝试,但实际效果与其动机不尽相符。从而昭示人们:实施传统“忠”德的近代转型任重而道远;而忽视近代“忠”德重构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仅靠革命热情和良好愿望也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日本观之演进陈卫平近代日本的崛起,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紧密相联。因此,怎样看待近代日本,是近代中国人思考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演进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从无知到关注;从了解到仿效;从批判到抵抗。自《汉书》以来,历代官修史书对日本都...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西北市场的地理格局与商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近代西北市场的地理格局与商路魏丽英近代西北,随着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类的历史性进步,需要并有力地促进了交换;遍及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在西北各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个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探讨近代西北地区市场的地理格局与商路,不仅...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代表和体现着中国近代史发展历史趋势和前进方向。在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拯救民族危亡并争取改变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打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腐朽统治以扭转中国的衰败局面并谋求和争得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先进思想家对传统宗法礼教价值观的批判在总体上仍是原体系内的批判;没有搞清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革命之关系,过于看重道德整肃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企求道德救国;对价值批判中的道德失范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在思想方法上始终未跳出“体”、“用”之争的模式。这些都为当代中国新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戚其章近代社会思潮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自鸦片战争以降,迄于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之前,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四大近代思潮,即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  相似文献   

12.
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于云汉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标志一方面表现为一批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工而兴、因路而兴的近代城市的诞生和发育,体现出近代城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中国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李坚近代中国思想史出现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中国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前提,学术界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阐明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可是唯物史观为中国人接受的思想理论前提何在却一直不大为人们提起,似乎唯物史观为...  相似文献   

14.
沈忻昕 《理论界》2007,(12):52-53
本文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合芸权益都要保护;对社会各阶层人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文人的抑郁心理陆草(河南省社科院)在近代,文人心情抑郁是普遍现象。我们从近代文人的许多诗文集中,都可以感受到那种躁动不安、愤懑期待的心态。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其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一是人口剧增,科举竞争更加激烈;-:是政治腐败,君一子难胜小...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逐渐摆脱了落后的状态并走上了富强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近代日本教育事业之所以发达,是其特殊历史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幕府末期教育中的近代因素,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和参与,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上的保证,也是教育发达竹关键。  相似文献   

17.
剪辫放足与其对中国迈向近代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辫裹足与封建专治有密切联系。近代社会以来,戊戌变法志士们对剪辫放足具首倡之功;辛亥革命对剪辫放足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剪辫放足的艰难实现,体现出剪辫放足对中国人冲破封建束缚、迈向近代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熊忠玲十四世纪以来,神学统治了整个欧洲的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束缚了社会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与推广,大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图书作为主要的知识载体,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增大了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并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如何缓解压力,不外乎直接面对、积极消除;秩序渐进、不断克服;调适心理、提高素质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王国维的近代学术时代特征之剖视姚淦铭中国近代尖锐的现实斗争曾经迫使当时的思想家将目光聚焦于社会政治方面,然而,又有一些自任学术时代使命者,却抓住时代的另一环,密切关注着近代学术的命运。王国维便是其中的卓越者。从表层看,王国维似乎远离时代的急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