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和“新经济”这两个概念都是在1996年诞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知识经济”的诞生,而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则宣告了“新经济”的问世,两个经济之战也由此拉开了帷幕。主张知识经济的学者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持有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陈驭涛1现在,很多有识之士都在谈论“知识经济”。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解放日报》著文,专门介绍和阐述了知识经济的起源、影响及对策,对我们很有启发和教益。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术语的简称。它是基于重新认识知...  相似文献   

3.
一、从知识经济的内涵看人力资本的作用知识经济,有人称为“信息经济”“智能经济”或“新经济”。按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按OECD的观点,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信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之一。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它对仍然处于工业社会的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来自“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力图抢占“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因为这将关系到下个世纪...  相似文献   

5.
当人类社会进入世纪之末,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该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的一个概念。用以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信息”与“知识”之间具有最大的相互包容性。“知识经济”既是对“信息经济”的继承和总结,也是对“信息经济”的深化。升华和替代。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和社会表现,指出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一个新的增长方式和经济逻辑;论述了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信息动力,并探讨了知识经济与知识革命的关系。文章认为,信息/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科技进步是知识经济的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是一种普遍而又珍贵的特殊“能源”。说其普遍,主要是指知识和信息无所不在;谓其珍贵,则是指该“能源”具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秘力量。毋宁说,知识的再生产(通过知识传播)是永无止境的,这是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真正原动力。知识和信息的广为传播既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又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既受益于知识经济的方方面面,又加速了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实现工业化之后,便一直探索融入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中。如果由目前上溯至六十年代中期,则其时间历程不可谓不长;如果将九十年代日本经济与同期美国经济相比,则其表现可谓相形见拙。“制度性疲劳说”、“复合周期性萧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萧条的原因,但囿于工业经济的背景不可能从今天知识经济这一大背景下解释日本经济转型迟缓的真正原因。本文试图探讨知识经济与日本式经营及其背后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为何知识经济在美国而非日本大行其道,进而促使美日经济在九十年代发生逆转的原因。一、知识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对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和要求,中共广东省委李长春书记作了贯彻落实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关于加快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以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有直接的关系。李长春书记在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为此,要全面实施“科教兴粤”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  相似文献   

10.
一 知识经济的哲学普列汉诺夫讲 ,学者之成为学者 ,那就是能旁征博引 ,思想丰富具体。我想加上一条 :学者之成为学者 ,还要善于咬文嚼字 ,概念准确。因此我就认为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知识经济”的概念。当然我讲的是一家之言。什么是知识 ?英文是knowledge ,know就是知道。汉文是“知识” ,由“知”和“识”两个单字构成。“知”就是“知道” ,“识”就是对“知”道的东西“识”别。“识”也是“知” ,是“知”道得更明晰、更准确、更具体。在物质和精神这一对矛盾中 ,知识属于精神的范畴。这里有个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新世纪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新世纪的标志熊映梧“知识经济”的概念迅速传播,并得到众多人士的认同,成了经济学乃至整个学界议论的热门话题。当然,在热热闹闹造声势之后,更需要冷静的科学研究。在这个时候,《求是学刊》开辟“知识经济探讨”专栏,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算作一块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机早晚、过渡期间长短将决定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一国能够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获取多大的蛋糕份额。因此,有必要研究知识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之处。一、知识经济的相关成本知识经济又称智能经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给出了权威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如保罗·罗…  相似文献   

13.
赵小瑾 《唐都学刊》2001,17(4):98-1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使中国高校的德育工作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基于知识经济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大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实现教育理念及对大学生从教会“顺从”到教会“选择”的转变,实现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实现德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精品与学术大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与“大家”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生产的特点和机制,以及学术大家成长的环境,提出要建立利于学术精品生产和学术大家成长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知识经济与甘肃经济发展”为主题 ,在对知识经济的由来、产生、内涵、意义、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说明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分析甘肃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时存在的优势、基础条件和不足之处等诸多因素 ,探索知识经济对科教兴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影响 ,提出甘肃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略论知识经济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知识经济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樊美勤“知识经济”一词现在正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主要国家,越来越引起实业界、学术界、政界直至国际组织的重视,这不仅缘于在当前的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未来经济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关注,更与各个大国及国家集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而纷...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昭示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的快速成长,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关涉到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企业伦理等。本文拟在知识经济的架构中,探讨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邵培仁教授和钱江晚报副总编辑江潜主任记者合著的《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 ,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的著作 ,也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邵培仁教授主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与功能研究”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两位作者以开阔的视角和独特的视角 ,阐述了知识经济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 ,是一部前瞻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的佳作。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宏观前瞻。该书以宏观的视野 ,前瞻的目光 ,预示知识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主…  相似文献   

19.
知识资本与美国的知识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它影响国家的兴衰,推动了知识产业的持续发展。美国在知识资本国际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它是世界上拥有“知识企业”的国家。“知识产品”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也是知识创新的基础。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影响着国家的兴衰。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息产业如何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要经济形式,而信息产业又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在世纪之交之际,如何正确看待知识经济,如何把我国的信息产业搞上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一、知识经济的含义、特点及意义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