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人口密度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1980年,非洲人口为4.72亿。全洲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4人的一半。和亚洲、欧洲(不包括苏联)相比,分别只有它们的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由此可见,非洲的人口密度是相当低的。但在非洲内部,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极其悬殊。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洲面积很小的地域内,因而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别。象尼罗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与今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十亿多人口;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演变等因素,各地情况极不相同,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极大。经过长期研究,试分全国为八个人口大区,分析比较它们的自然、经济与人口特征,指出它们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政府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人口承载力的地区分布与地理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人口承载力的大小及分布深受其自然条件的影响,全省面积72.12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人口仅434万人,居全国第29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人,是我国一个较为典型的人口稀疏省份。通过对青海省人口承载力及其地区分布的定量系统研究,可使我们从青海省人口承载各潜力区承载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其自然地理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任何地区的人口承载力都有其独特存在的客观基础,这项研究的成果对中国东部向西部移民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国 《西北人口》2001,(3):55-56,,54,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文就这一人口分布特点提出了促进该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概貌武威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即东径101度49分—104度43分,北纬36度9分—39度27分之间。是甘肃省内河西走廊与河东的结合部。东与兰州、白银两市接壤,南邻青海省,西北与金昌市毗邻,北靠内蒙与宁夏两个自治区。全区地处青藏高原与蒙新地带交汇中心,明显地形成南高北低的三个地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结论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有一定的增长;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程度不同,人口性别比也有一定的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地区、年龄、民族的城镇化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蒙古族人口的城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疆人口分布规律原新位于中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干旱少雨,自然环境复杂,多山地和沙漠,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的整体地貌表现为三条高峻山脉央两大宽广的沙漠盆地。即最北端的阿尔泰山与...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国各省、区的人口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人口密度指数、胡佛指数和非均质性指数(index of concentration,Hoover’s index and in-homogeneity index)指标来分析孟加拉国人口分布现有的不平等程度和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国各省、区的人口集中都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对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计算,分析孟加拉国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区的人口数量差异甚大,且其分布也不均衡。各地区人口分布都有界限,在其界限内,有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那么,界限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人口分布界限?人口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各分布在何处?出现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的原因是什么?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在研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苏联地域辽阔,国土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而人口只有2.76亿(1985年)。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分布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形成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造成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一、苏联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苏联是一个人口分布极其不均的国家。从整体看,其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面积不到全苏的一半,却集中了80%的人口;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尽管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这里的人口却不到全苏人口的20%。从人口的垂直分布看,苏联习惯地把欧洲部分称为西部,把西伯利亚和远东称为东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性分析,描述与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不同区域分布的人口群体死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具有"东高西低,中部地区差距大"的特点,死亡水平较高的人口群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牧区高于城镇。并就影响死亡水平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9~1961年间由于重大政策失误等原因,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减少,人口分布出现了不正常的显著变动。本文对该时期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形势,尤其是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以及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定量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动特点,并简要评价了这种变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县域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采用ESDA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县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动情况,提出城镇化率变动分城乡贡献度指标并就京津冀地区进行研究,采取空间误差模型与GWR的方法分别考察该地区城镇化全局和局部的驱动力状况.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城镇化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并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2)城镇化率提高过程呈现收敛模式,高城镇化率地区对于周边城镇化率过低的地区具有带动作用;(3)对于城镇化率提高的地区,其增量中乡村贡献度的高值分布与城镇化程度低的一些地区重合;(4)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医教水平和地形因素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后36年以来,日本人口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并且经历了从人口激增、增长率锐降到稳定低增长的历史过程。战后初期日本人口的激增,虽然曾加重了经济困难,并使当时的粮食危机更加突出,但是,他们很快就摆脱了这种“人口压力”,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多生多死”型到“少生少死”型人口形态的转变。到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人口增长率就已迅速下降并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得到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浅析适度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适度人口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也不断在深化。古今中外许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对人口数量和自然之间的最优比例关系作过不少可贵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独立的适度人口理论。 我国长期以来,在极左理论的干扰之下,不加区分地一概将适度人口理论说成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变种,致使这一科学命题成为人口学的禁区,无人敢于问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口理论界的一些学者,冲破了各种思想的束缚,结合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人拟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适度人口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1933—1995年的变迁●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2)人口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一个地区的人口多少,不仅影响该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从而影响其生产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其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口的多寡还决定了...  相似文献   

17.
象任何其它政策一样,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少包括六个步骤:(1)对城市问题的认识和探讨;(2)基于这种理论认识的城市目标的形成;(3)城市目标的选择和通过;(4)对实现城市目标的措施和手段的选择;(5)城市人口分布措施的实施;(6)对城市人口分布政策实施的评价和监督。本文拟根据世界各国城市人口分布问题的对策,对城市人口分布问题措施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以供我国城市问题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银川平原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丽媛  段汉明 《西北人口》2012,33(5):90-94,10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宁夏银川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特殊的地域差异性和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银川平原的人口空间再分布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为揭示这些新的特征和规律,为银川平原的人口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文章通过对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人口空间分布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银川平原的人口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对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关系进行比较,探讨银川平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银川平原人口重心向东北向移动时,人口不均衡指数降低,人口即趋于均衡;向西南向移动,人口不均衡指数升高,人口趋于集中分布。除此之外,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在东西向上逐渐分异,但在南北方向上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向京 《人口研究》2008,32(3):40-47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