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美的规律”这个重要的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人与动物的不同生产特点时指出的。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相似文献   

2.
艺术产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书中写道:“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这是对人类创造美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它简明地阐述了构成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原理。这条美学的根本原理,不仅指导着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而且也指导着人类精神生产。凡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出的产品(物质的、精神的)一定是美的,反之,一定是不美的。  相似文献   

3.
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而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的追求的最高层次。这是因为人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不仅把客观世界,而且也把自身作为自己意识的对象。人不仅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因而自觉地主动地追求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长期以来,主流话语关于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解只强调"因此"而忽略"也".笔者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要遵循许多规律,如自然规律,美的规律等.所以,美的规律是人类劳动实践的规律之一.美的规律不是"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统一,而是指"内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人类美化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艺术想象和幻想都是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离开它们,艺术创造就无从谈起。但能否张得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创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而又符合生活事理的艺术情境,却是直接得力于人心理意识活动中的“内在”超越。所谓“内在”超越,是说人的心理意识活动中受自身“内在尺度”的引导,对周围现实进行的超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样一段名文: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文中所提到的人用以衡量对象并因此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内在固有的尺度”,作为自然界最高的价值标准,它,不是别的,就是“人性”。因此,人类在衡量“对象”时,提出和解答着关于对象的一系列问题,也提出和解答着关于主体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人类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及解答,即“人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作家一生都在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美是一切艺术追求的目标。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艺术,会使人们心旷神怡,对它一唱三叹,玩味无穷。人们鉴赏美的艺术,也是为了认识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实现,要把美带到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10.
“尺度”意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11.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美的物质产品:美丽的纺识品,精巧的宫殿,漂亮的家具等等。同样,也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精神产品。因此,马克思说:人类是“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的”。①创造物质产品要依照“美底规律”;创造精神产品,尤其是艺术作品更是如此。进步的艺术家们对生活进行开掘、提炼的典型化过程,同时也就是在进行着“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文章试图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以及探究这种"美"的历史渊源和构成,并以此为指导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美.  相似文献   

14.
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 ,不仅能全面地体现出人类生产 (实践 )与动物生产的区别所在 ,使我们对马克思的“种的尺度”、“内在尺度”、“美的规律”的论断作出不同于以前传统看法的全新理解 ,同时 ,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人对自身的实践这三个实践层面 ,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 ,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实践观的突破和超越 ,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美     
尽管在美的本质以及美学研究对象上始终存在着不同学派的论争,但是,有一点似乎还比较一致,即人们大多认为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内容,是两种基本的美。本文想说的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还有一种美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这就是科学美。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美的创造成果。在内容与形式上,科学美同艺术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随着人类科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日益提高,科学美将为更多的人们所感受、认识和评价,而对科学美的追求,又将促使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潜心于科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方式的确立,它表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体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社会经济再生产与生态环境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要合理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两种再生产就能彼此协调,互相支持,持续发展;"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也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重塑自然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这个“劳动”主要是指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异化人的本质的劳动,它对人的美的创造具有消解和破坏作用,但劳动本身的规律及其创造能力,仍能使劳动者保持某种非异化,从而能在对象化的创造中,“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因而也能创造出美来。异化劳动的消除是人的解放的基础,也是美的创造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三、历史的印证美的本原在人;美是人的某种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的形象显现(或曰“感性显现”);作为美的内容的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通过四种方式,形象地显现出来,成为人们审美观照的对象.这是我们关于美的基本思想.这些从现代科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得到论证的基本思想,既符合于审美事实,也与马克思在其《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述的关于人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关于人化的自然,关于美的尺度即人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美学理想和美学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在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他说“劳动创造美”,又说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事物”①。换言之,人的审美需求、美学理想、美感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样也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生活美与艺术美加以比较提出的这“六个更”,概括为一点就是更美.这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是文艺批评的美学标准和文艺创作的美学原则.这“六个更”既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思想,又把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说到底也是一种生产,但是它与一般的物质生产不同,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文艺家主体的审美意识(诸如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