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边缘人是什么学术边缘人,特指居住在非学术中心城市,或虽在学术中心城市却不热衷“先锋”话题,不热衷名利,不被政治导向、学术“泡沫”“热点”所支配,而被内在需要所激发,全身心浸淫于所挚爱或关乎宇宙、人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冷静思考、研究的人。学术边缘人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地理和心理上都拒绝中心,把自我放逐于二者边缘的学术人;另一类是从心理上逃避中心、安于边缘的学术人。前者或毕业于名校(也许自学成才),受业于著名的或较著名的先生,为人耿直、为学略有所成,但忍受不了大城市生存、学术环境的喧嚣(或由于其…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今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对在七十年代批判林彪一伙鼓吹的“天才论”的斗争中,所肯定的“奴隶们创造历史”说,提出了质疑,并由此对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一种意见认为,不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而是整个人类创造历史。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历史不是整个人类创造的,而是奴隶们即人民群众创造的。双方争论焦点在下面几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心一种传统意见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扩展;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另一种意见则对上述“单一中心”说提出质疑,认为文化广义词意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起源有两个阶段:发轫阶段和奠基阶段。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各个氏族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十卷本《北京通史》,是迄今篇幅最长、规模最大的一部北京史学术专著。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新编地方志书不少,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完整系统地记述地方历史的著作还不多见。《北京通史》的编撰出版,弥补了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没有富于学术性并达到相当规模的首都史的缺憾。这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及其首都北京的了解,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一 族称 撒拉族人自称“撒拉尔”。究其称谓渊源,“撒拉尔”应是“撒鲁尔”的变音。 撒拉族的先民来源于中亚地区西突厥乌古斯部落的一支:撒鲁尔部落。乌古斯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领(汗)名。乌古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之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44至145页)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本质所作的理论规定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也是政治经济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万俊人 《东南学术》2001,(3):115-120
一大约是受跨世纪心态的驱使,我在约一年前竟应诺了“跨世纪学人”专栏编辑的请求,写一写我近20年的学术经历。我想,作为一种阶段性的学术小结,至少具有某种私人经验和私人知识的意义。然而,由于另外一些心理顾虑,我却迟迟难以下笔。我的踌躇不单是出于对自我重复、自我广告的恐惧。毕竟,我已经多次通过各种方式作过类似的事情了,更何况自己近年来在学业上极少长进。我总想,许多在学术上功绩卓著的同龄学人应该谈谈他们的经验和成就,可他们总是很少公开他们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学术经验。并且,我的踌躇还来自对我的私人经验或私人…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林立的人文期刊中,有几份在我心目中始终保持着好期刊的品质而令我敬重的期刊,已经创办五十年的《学术月刊》就是其中之一。当我还是一位少年学子的时候,就阅读这份期刊;而今我已成为进入中年的学者,仍然坚持阅读它。我认为,一份好的学术期刊,不一定是轰动一时的,但必定如醇酿老酒,葆存着绵长的魅力。在我的记忆中,《学术月刊》似乎未曾发生过什么轰动效应,但其持重醇厚的学术品质,却在中国学术界持续产生着独特的影响。我对《学术月刊》最初的了解就是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好期刊声望。以当时做少年学子的心境,觉得它是一份好得难以企及的名刊。我在《学术月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此时已是1995年,我已过而立之年。自1992年开始,我和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五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饶先生的学术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延伸和拓展.在庆祝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之际,回顾她由一个满怀作家梦想的文学青年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文艺理论家的学术历程,无疑会给后学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基于两种位移的合力:一是密切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重大事件,二是倾力对原始文本与思想进行新的梳理和甄别.这两者当然是相互关联的,但也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我们注意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现实问题研究"始终是一门"显学"(不否认这种状况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文本研究却越来越成为一种"冷门"了.是不是积百余年研究史,我们已经穷尽了这种研究?本文通过翔实的资料分析和学术基础清理,得出的结论却是:马克思文本研究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达二千多年之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有的认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有的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有的则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封建经济基础,充其量只能发生某种限度以内的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还必须通过封建经济结构内部的条件才能发生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一是在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下,地主、高利贷、商业资本三位一体都以农民阶级作为残酷剥削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91年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差不多20年过去了.<社会科学研究>办刊30年,可以说是-个逐步赢得学界和读者尊敬的30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刊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大量有学术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先进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扶持学术理论研究的力量,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该刊注意学术争鸣,在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走向成熟中起到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我自己亲身经历关于"价值中立"的争鸣,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如下这条史料,并见于《世说新语·黜免》、《宋书·志·第二十五》、《晋书五行·中》。“世说”云: “司马唏未败四五年中,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使左右习和之。又燕会,使人作新  相似文献   

14.
学术责任与社会信任--《学术责任》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腐败的丑闻不绝于耳的时候,读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著:《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书,会有更深的感受。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内在缺陷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唐纳德·肯尼迪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对大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盲目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大学实质上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暗箱,大学不善于向社会解释自己的规则和价值取向,从而给自己留有余地。围墙不仅是对学术自由的一种保护,而且也是学术责任的一种提示。大学拒斥与社会的过多交流和世俗评价是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 前些时候,我到鲁西北的聊城、德州地区跑面看点,访问农户,开座谈会,接触了不少干部、社员,所见所闻,很受鼓舞。二十多年来,以“三靠”闻名、而且是全国几大重点贫困区之一的鲁西北,一年巨变,人均分配水平达到80多元,比上年增加30多元,最高的聊城地区人均分配比上年(54.8元)增加一倍,收入千元以上的户占总户数20%左右。这个事实给了人们很多启示,最深刻的是:党的政策打开了振兴农业、通向富裕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方平 《学术研究》2002,(8):108-113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 ,通过研习和接受卢梭的民约论 ,确立了“国民主体”论。以此为逻辑基点 ,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的思想主旨 ,他从多个路向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国民国家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了世纪之交前后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现实诉求 ,对实现中国人国家观念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部有学术价值的历史传记新作——《高君宇传》评介乔志强高君宇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最近,在这位革命家诞生一百周年之际,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山西史志研究院编、张思荣同志撰写的《高君宇传》一书,以为纪念。传主在五四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19.
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江青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十四日写了一篇反动文章《我们的生活》,用蓝苹这个名字发表在上海的一个刊物《光明》第二卷第十二号戏剧专号上。她在这篇文章中,有意避开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以谈演员的“生活”为题,抽象地侈谈所谓“纯真的天性”、“灵感”的“记忆”、“意志的支配”,极力鼓吹所谓“纯正”的“戏剧活动”,声嘶力竭地叫嚷:“我什么也不希望,我只希望能做一个演员!”并厚颜无耻地  相似文献   

20.
"香港学"("澳门学")是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文学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内地有关港澳研究的状况,通过一份学术刊物的"港澳研究"专栏,分析了港澳研究的变迁及其学术特点,并对未来的港澳研究学科建设提出若干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