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左明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38-239
对于民族歌剧来说,它不仅仅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在相关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民族歌剧就是一部文化的成长史;另一方面,民族声乐也因为民族歌剧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成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歌剧与民族音乐的良好融合,将我国的相关文化推上了另一个高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系统的方式,分析民族歌剧当中民族声乐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焦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
中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其核心基因.现代中国民族声乐是指在不断汲取各少数民族和国外声乐艺术养分基础上而形成的通古今、融东西,"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派"十足的典型的中国民族声乐.在中国大国崛起,世界多元文化相通、共融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快创新发展,与大国地位、形象相称,并作为世界声乐艺术的典范为世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136-140
建立民族声乐学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中西二维思维模式的影响,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契合的理念出发,在科学唱法(理论)、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传统)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之间建立通道,并使之在艺术实践上系统化、规模化(声乐教学与民族普及)这一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中华民族历来都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兼容并蓄的谦逊形象示人.五千年的历史打造了中华民族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的中华儿女在劳动中创立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大浪淘沙,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族声乐作品在中华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8.
方丽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121-123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民族声乐怎样更好地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使其协调发展下去,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伟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民族声乐是科学的声乐艺术,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的咬字吐字对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演员是极为重要的,歌唱时,要特别注意民族声乐对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防止咬字、吐字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张慧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50-15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共性风格和多元个性风格的完美结合体。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教学过分重视学生演唱共性风格的培养 ,忽视了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淡化了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因此要从认识、审美、教学理念入手 ,改进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 ,突出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1.
王大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3):110-113
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巨大贡献,就是将歌剧、艺术歌曲这些中西融合的艺术体裁,形成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这是因为作曲家具有了解历史传统的能力,具有深厚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具有娴熟的高水平的作曲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吸收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积极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吸收,创构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杨佳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42-144
从中国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看,中国优秀声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性特征,表现在作品创作中所运用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中,即:民族特色的语言,民族特色的音乐,运用民族特色歌曲的演唱技能与表现,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源于古老的戏曲、曲艺、民歌等种类,我国古代的声乐对咬字、吐字、气息以及情感的表现有深刻的论述,这为民族声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继承传统,借鉴西洋,发展民族,这将是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夏美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28-134
声乐语言是声乐艺术及其关联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工具,任何性质和形式的声乐艺术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与帮助。声乐语言并不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仅仅是歌唱语言的代名词。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声乐艺术活动决定了相对复杂的声乐语言现象的客观存在,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这些语言现象,深入地揭示隐藏其背后的语言、艺术规律,将有助于确保声乐艺术表演及相关的声乐理论、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大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32-136
声乐教学语言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于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声乐理论语言的特殊声乐语言表达形式,而对其语言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声乐教学实践还是对声乐理论学术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