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等。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是与这些形式感密切相关的。(1)空间感,亦称深远感,在中国传统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家们所倡导的“画贵深远”,就是强调绘画要有深…  相似文献   

2.
在绘画艺术中,节奏是画家在对众多造型要素表现时,进行有序的、有变化的强弱处理的一种手段,其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历史与图像论述对比了中西传统绘画中对于(造型)线节奏使用的异同.中国传统绘画是在“神似”的基础上对绘画中的节奏进行把握和运用,其更注重于线条自身的节奏和审美价值.而西方传统绘画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对绘画中的节奏进行把握和运用,其更注重于线条节奏在造型功能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线条,的确是而且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重要的表现语言。但是,如果认为线条仅仅是中国画的专利,油画原本与线无缘,那就未免失之偏颇。诚然,以意象造型为其特征,有着浓郁东方情趣和文人意识的中国画,其主要造型手段是线,锥形毛笔的长期运用又强化了中国绘画线条的形式美感,即使脱离特定的具体内容,中国绘画以及中国书法的线条的形式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相对独立的美学价值。中国画用线讲究勾勒,注重节奏,强调自然。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所谓“如屋漏痕,似折钗股”,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绘画长期演化过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线绘画语言和技巧,甚至达到了炉火纯育的程度。可以说,没有线,也就没有中国绘画艺术。然而,应该看到西方绘画亦始于线条,而且直到今天,线仍然是油画表现语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4.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等相同的美术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线条组合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将三维立体压缩到二维平面去表现,以达到视觉的直观,因而具有视觉空间立体感,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统一性、瞬间性和空间并列性。但二者在对现实的改造程度、使用的材料媒介及造型手段、表现瞬间及表现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与绘画都是线条艺术,它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源”艺术。绘画源于线条,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它们执笔、运笔的方式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绘画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创作是参考绘画的审美标准和规律进行的;书法线条的抽象体现在抒情和灵动的形式,它为中国绘画的形神一致、气韵生动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绘画语言,作为一个“术语而非比喻”,①意指在绘画中体现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和造型表现手段的总和。这里“语言”一词属于借用,主要是侧重于对绘画作品的符号意义和交流功能的分析和理解。因为无论是绘画的过去还是今天,来自创作和理论的双方都已逐渐意识到,绘画所具的造型空间所包含的特殊而丰富的内涵,已非能够用描述性语言予以等同地表达和解释。绘画语言的注重,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主观意念、审美经验和线条、色彩、体块等造型形式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思维和现实的内在结构规律;而绘画语言的构建,则相应地表现为艺术家、观众心理模型和作品形式模型两者的不断丰富完善和有机结合。台北学者管执中先生曾在谈及中国古典绘画问题时,认为魏晋以前的绘画语言是“粗朴  相似文献   

7.
“抽象性描述”是绘画艺术表现手段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在凝固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表现手段。考察这些表现手段中“抽象性描述”的表现形式,便可以从造型艺术质和量的规定性中,确定“抽象性描述”的应用范围和美学位置;考见“抽象性描述”在绘画创作中的存在价值和地位;明确“抽象性描述”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摄影界经过“分裂”主义运动,使摄影从早期对绘画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但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又使报道摄影凸现了艺术的特征。这一走向从罗钦可和寇德卡的摄影实践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俯瞰或仰视视角的大量运用;空间形式的独特把握;“陌生化”效果的有意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又与报道摄影的纪实性质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充分继承了“分裂”主义运动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油画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比较,分析了油画的形、色、笔触、肌理、线条、节奏和韵律等基本构成要素,认为油画是作者在对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在表现性意识的作用下,把自己对自然生活物象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通过娴熟的绘画技巧将绘画元素转化为具有形式美和生命力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指出油画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形式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发明与创造,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与智慧的象征,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见证了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中西绘画中来看,线条与绘画的关系非常密切.线条本身具有的情感与形式上的美,是构成绘画和绘画形式美的的重要元素.探究线条和线条美,对绘画的创新和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对画像行业造成冲击,一些画师改业从事照相馆人像拍摄,把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法则运用到人像摄影中,从当时留存至今的“小照”、“肖像”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传统。清宫流传至今的慈禧着色放大照片是早期中国人像摄影的珍品,而勋龄所拍摄的慈禧扮观音的化妆照可视为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摄影创作的先驱,它与西方同时期盛行的高艺术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境界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偏重一种类似"笔记式"的构图,讲究"写心论"和"畅神说";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侧重一种类似"照相式"的构图,讲究一种可视性的描绘.从社会文化背景、观察方法、空间观念比较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从"摄影取代不了写实油画,反而给写实油画带来新的活力"和"现代主义绘画也没有取代写实油画,而且他们的探索客观上提升了写实油画家的语言自觉的意识"这两个角度对写实油画死亡论的观点进行了相应地辩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外观,从视觉传达层面看,其本身也构成涵盖摄影、影视、DV等多元化文化形态中的一元。一般于其多元化的理解往往偏向于"新风格""新主义""新观念"等,而忽视了当代绘画的本体。在影视媒体等的强大冲击下,当代绘画艺术只有充分做到自足的一元,才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由于在布局、构图上的精密构思而结构严谨、独具一格。在注意到其文本中对于现代摄影术大量成功运用现象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其绘景、写人的典型文本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摄影术融入到现代散文艺术中的过程与表现方式。并通过进一步追寻摄影术融入散文的内在动因,挖掘出文化范式这一制约性因素,正是其现代化转型决定了白话散文逐渐脱离传统,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16.
摄影和绘画是研究森林文化的两种艺术形式,本文介绍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在《中国城市林业》中的基本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典型实例,重点论述了这两种艺术作品在传播和研究森林文化中的作用及意义,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这件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展现出绘画艺术与现代社会、思想和科技等相关领域的互动精神,从中可领略到《格尔尼卡》跨越绘画艺术而成为祈望人类永久和平的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之缘由。几何图形概念、摄影技术等作为现代元素对于《格尔尼卡》的视觉建构和意义的生成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角度谈绘画与摄影之间相互纠葛与互相依赖关系 ,并预示现代艺术的发展将绘画与摄影两种平面艺术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第四产业”的化产业作为21世纪全球两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重视,也有望成新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喜剧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审美形态之一,而它同时又是制作、编造的艺术,每一种艺术形成都有其表现喜剧性内容的特殊手段,影视艺术是所有的艺术样式中诞生最晚,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最深的一种。本从摄憬影、画面、声音、蒙太奇等方面揭示了影视艺术语言所蕴含的创造喜剧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水彩艺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和水墨画比较而言,在我国仍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通过比较水彩画、水墨画在工具和材料及表现手法上的相似之处得出结论:水彩画是一种适合表现东方自然环境的画种,水彩画作为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它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