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九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甘十周年祭日.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重新学习他老人家的不朽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倍感亲切,深受鼓舞.这首词,毛泽东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美丽的神话故事,把读者带到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蝶恋花·答李淑一》不是毛泽东同志的即兴之作,而是对李淑一同志《菩萨蛮》的回答.李淑一同志1957年1月,把她在1933年写的纪念柳直荀烈士的《菩萨蛮》词寄给了毛泽东同志.李词写到“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举世传诵的词写于1957年5月,距今已经50年。这首词公开发表后,当时湖南省嘉禾县青年农民雷克昌从与李淑一的书信往来中,发现词的注释中有一处错误,于是他提笔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建议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的诗眼和灵魂。以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中“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意象,并以该词三个英译本为例来讨论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汉语文化中的各种丰富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原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①失——丧失,失去。②骄——矫健,坚强,并有引为自豪的意思。③君——您,这里是对李淑一同志的尊称。④轻飏——轻盈地飞升。飏,同“扬”,飘飞。⑤重霄九——即九重霄,因词律平仄和押韵要求而倒装。霄,xiāo,天。古代传说中天有九重,九重霄指天的最高处。⑥问讯——这里是请问或借问的意思。⑦吴刚——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他学仙有过,被罚到月宫里去砍桂树。树高五  相似文献   

5.
《康熙字典·贝部》:“,《篇韵》音躉(dun),别寄异物也。亦书作趸。”《中华大字典》在“”字下注“东本切,音躉,阮韵。别寄异物也。[见《篇韵》。]”《中文大辞典》、《大汉和辞典》亦均据《篇韵》音“躉”。查《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相似文献   

6.
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于古训罕有发明,赖《尔雅》、《说文》二书,解说古圣贤经传之词气,最为迫古。然《说文》惟解特造字,而不及假借字;《尔雅》所释未全,读者多误。”阮氏认为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填补了解说古圣贤经传虚词难释”的空白,这是中肯的。虚词难释者,主要原因之一是难于准确地训释其通假(亦谓假借)义。王引之《经传释词》虽敲开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第二期《杭州大学学报》刊载了拙作《稼轩词论两题》一文,其中谈到了辛词《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年、本事等问题,也顺便提到了自己对《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一词内容的理解.现在读到了《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常国武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重读辛词三首随札》(以下简称“常文”),感到十分高兴.“疑义相与析”,真理总会通过辩论而愈辩愈明的.由于上述三词是稼轩的重要作品,对广大读者影响极大,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再把自己的看法作些补充和申说.  相似文献   

8.
“委”、“婉”二字自古有之。东汉《说文》记载:“委,随也。”“婉,顺也。”《楚辞·九叹·远逝》曰:“委两馆于咸唐。”《诗·齐风·猗嗟》曰:“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在单音节词占主要地位的古代汉语里,委与婉往往单独出现,或者与别的单音节词组合,诸如:“委曲”、“委顺”、“婉转”“婉静”等等。作为双音节联绵词,“委婉”出现得相当晚,大概要到清代才出现。《儒林外史》二十四回道:“更有那细吹细打的船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江天,为了帮其主子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竟狗胆包天地利用毛主席词二首发表的时机,打着“学习”词二首的幌子,干着歪曲词二首的勾当。他于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在《光明日服》上抛出的题为《旧貌变新颜——学习毛主席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的黑文,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正>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中国古代很多著名的典籍都对“文”字做过解释。《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易·系辞》:“物相杂故谓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扩组文之物”;《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释名》:“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词义,如文绣然也”:《玉篇》:“文章也”。上引各书,都是从同一角度来解释“文”字的,都不是“文字”本身的“文”。但  相似文献   

11.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于桀”。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桀,《鲁诗》作。是用竹木所编,给鸡息的圈子,不用可以摺起,俗称鸡摺子。”此释不妥。桀,不是用竹木编的“鸡摺子”,而是供鸡息的用木头搭的鸡架。《尔雅·释宫》:“鸡于弋为,凿垣而为埘。”《毛传》:“鸡于为桀。”可见桀即鸡所之弋。弋、为古今字,其义为木桩。《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尚书大传》卷二:“者有数。”郑玄注:“者,系牲者也。”《说文·木部》:“枳,也。”段玉裁注:“弋、,古今字。……谓之,可以系牛”。《南史·程文季…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庄子》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代人的启迪,特别是给后代诗人的启迪是极大的。以英雄自许又以英雄许人的辛弃疾的词,就常涉《庄子》。例如:《念奴娇·倘来轩冕》是他闲居沿山时作的,词一开头就是“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其典出自《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词人是借此表明:自从在政治失意后,对宦途和功名深表困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稼轩词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作赏析,指出,《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这首壮词是运用“闪现”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直到明清两代才日渐成熟,但从汉魏至宋元1000多年内,许多文人学者对“小说”的认识和批评,已有不少引人注目之处.现抉其要,略作爬梳,以就正于方家.一、小说观念的萌发和演变在先秦诸子的言论中,“小说”与“小家珍说”、“小道”的含义比较接近.如《论语·子张》篇载:“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段话被后代小说批评家屡屡引用,但多作孔子言论,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如《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如《荀子·正名》篇谓:“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课本注:“有要于时,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要,适应。”这种译法未将“有”和“于”字的意义落实,译文中又多出了“需要”一词,欠妥。翻译这一句,关键要弄清“要”的含义。我认为,该句中的“要”不作“适应”讲,应释为“约束”。《释名·释形体》、《广雅·释言》皆曰:“要,约也”。“要”作“约束”解,最初,仅限于君臣之间。《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要盟可犯”,阿休注:“臣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伤逝》有这么一段故事: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巳!”这里的“何扬州”是谁?梁朝刘峻(字孝标)在给《世说新语》作注时没有注释。最近,我们见到一本一九八二年九月出版的《唐宋词选》。其中,在注宋人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词“玉树雕(凋)土”一典时说:《世说新语·伤逝》篇:“庾文康亡,何扬州(何逊)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见该书第200页,注⑨)注明了“何扬州”是何逊。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后叙》自记其全书分篇分部之数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检数今大徐本、段注本等,《说文》一书始一终亥,确实分作540部。这样看来,《说文》共分540部,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在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都存在一些歧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林(?)《字源偏旁小说》增一部,《序》云:‘五百四十一字。’郭忠恕《与梦英书》云:‘见寄偏旁五百三十九字’。张美和撰吴均《增补复古编·序》:‘《说文》以五百四十二字为部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以号知名于世。江苏兴化人。他不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而且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松轩随笔》,见马宗霍《书林藻鉴》),但“词犹胜于诗,吊古摅怀激昂慷慨,与集中家书数篇皆不可磨灭文字。”(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后人为词,学板桥不已。”(《白雨斋词话)今存百廿篇,此为他精选传世之作。在《题陈孟周词后》的序文中记道:“陈孟周,瞽人也。闻予填词,问其调。予为诵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不数日即为其友填二词,亦用《忆秦娥》调。其词曰(略),予闻而惊叹,逢人便诵。……拙词近数百首,因愧陈作,遂不复存。”仅在范县一次就焚词近数百首,可见板桥词作甚多,因精选之严,删余无几,当为叹惜。《板桥词》中“歌咏百姓之勤苦”,抨击黑暗社会的凡三十余首,如《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潍县竹枝词》、《浣溪沙·老兵》、《瑞鹤仙·官宦家》等;怀古抒情词约三十二、三首,如《念奴娇·金陵怀古》、《青玉案·宦况》、《满江红·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