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皓 《金陵瞭望》2005,(17):5-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南京人民深切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同时也无法忘却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伤痛。南京人民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6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深刻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永久和平,并从中找到现实启示,这就是:只有强大起来,才能遏阻一切外敌,避免历史剧的重演。尽管这场大屠杀已经过去了67年,但30多万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涂写的这一段历史,仍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记忆和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中国距抗美援朝战场最远的省份,但新疆伊斯兰教界依然秉承正信与正道,在中共新疆分局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全疆人民一道积极参加和平签名,声讨美国侵略行径,呼吁世界和平;宗教领袖们率领教民积极参与各种集会游行、举行数千人集体祈祷和平活动;阿訇、香老、毛拉、阿吉们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时政、教育教民爱国、拥护党和政府的纲领和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继而参与爱国捐献和订立爱国公约,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显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大义。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年,新千年首岁,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的5000多名中华民族商界骄子,金秋相聚南京,举行“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围绕“华商携手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荣”的主题,为振兴中华民族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祖国统一,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而共图大计。  相似文献   

4.
元月3日上午,“爱心献春蕾-传义法师、范扬教授书画义卖捐赠”活动在南京近代名刹一毗卢寺内隆重举行。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福龙、市妇联主席杨学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朱淮宁及有关方面领导,应邀与4000余名僧众一起参加了捐赠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毗卢寺住持传义法师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范扬教授分别将自己的书画作品展出义售,扬州博学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是因和平而崛起,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中国崛起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也一直为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而不懈努力。中国是怎样崛起的?中国是以和平而崛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贯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建设原则,体现了中国崛起有理有利的全新发展战略。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为和平而崛起,和平发展谱写了促进世界发展事业的崭新篇章,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激活世界经济"一盘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而又坚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思想是 :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永不称霸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2为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在各地举行了公祭日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宣示华侨华人不忘历史,珍爱世界和平的决心。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用行动向居住国人诉说历史的真相,本文汇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侨团的纪念活动。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在维护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新形象,中国的和平、发展、合作新理念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基于和平发展道路的优越性、普遍性和共赢性特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必然是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康庄大道;基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累积贡献,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基于其现实和潜在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潮流。世界和平的实现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事实证明 ,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柱石。  相似文献   

1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国际法学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研究命题。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外延,其核心是中国努力争取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又以自身的强大来维护世界的和谐以及促进全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社会基础和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和谐世界又必须依仗国际法来构建、维持和完善,从而国际法也就同样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法律基础。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中国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实践,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与建立和谐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条件。这一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时代主题是大势所趋,具有客观性。中国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性大观念。坚持和丰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中国和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中国走和平兴起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大背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相互依存的深度,大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制约了霸权主义,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正在发展,一些新的安全观念正在形成并为广泛接受。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但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观的构建,从邓小平"有所作为"外交思想到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理论架构上渐趋系统化、中国和平与世界和平紧密相连的世界和平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同体和治理共同体是当前维护世界和平最为务实有效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国际法学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研究命题.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外延,其核心是中国努力争取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又以自身的强大来维护世界的和谐以及促进全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社会基础和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和谐世界又必须依仗国际法来构建、维持和完善,从而国际法也就同样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从"黄祸论"的实质、中华民族爱和平的天性、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等方面,对"黄祸论"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只有中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世界和平才更有保障;必须发扬中华民族济弱扶倾、抵抗强权的传统美德,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1959年,北欧挪威奥斯陆大学成立国际和平研究所,出版专业学术期刊《和平研究》,标志着国际和平学的正式形成。迄今为止,国际和平学的研究已成为欧美及亚、非许多国家的重要学术领域。然而,作为学科专业性的和平学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为此,迅速展开中国和平学研究,建设中国的和平学体系,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时,尤能呈现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今年3月28日江泽民主席在与玻利维亚总统桑切斯会谈时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屯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是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我们愿与世界人民一道,继续为此作出积极的努力。”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研究当代世界和平稳定的各类因素;深入挖掘悠久历史传统中的中华和平文化的传统资源,从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现代发展,必然是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此当是中国和平学建设与发展的时代使命。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跨学科的和平学研究工作,拟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层面对于中国和平学的建设提出初步的构想,并计划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中国和平学研究论丛》,组织编纂《中国和平学研究丛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和平外交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本文分三部分:一、以丰富史料回顾了从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和工党自二战后至文革时对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的认识,并浅析了其中变化的原因,接着着重分析了邓小平同志1997年复出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二、分析了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内容:1、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2、和平与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3、中国的首要外交目标是和平、而中国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和和平。4、对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三、二十年中国外交的成就:1、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周边环境。2、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综合国力。3、为世界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所坚持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他倡导了改革开放 ,领导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由此打开了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的大门。邓小平领导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中国开辟并推进了通过和平发展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领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邓小平科学地判断时代主题 ,清醒而准确地把握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 ,着眼于世界可能和平的趋势和中国必须发展的要求 ,领导中国制定并实施了适宜的对内对外政策 ,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制定了战略、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开创和平发展之路的过程中 ,坚持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指导原则和道德规范 ,把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谋求世界的和平进步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4日至6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英国考文垂大学宽恕与和解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与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主办的和平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包括美国、英国、挪威、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澳门在内的五大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大学、科研院所以及非政府组织的50多名学者齐聚古城南京,围绕会议的主题“人类历史上的对抗、冲突与化解”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这次会议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为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入进行和平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