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文史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基础工具课。自此课程的开山之作———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问世以来 ,其内容基本上都沿袭了此书的体例 ,即文选、常用词、通论三位一体。但在实际教学中 ,各校的古代汉语课均不单独地专门讲授常用词 ,而“学习古代汉语主要是攻破词汇关”[1 ]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 ,笔者感到必须贯彻王力先生提出的文选、常用词、通论密切结合的原则 ,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把握教学方法往往因课、因人而不同 ,没有固定的框框 ,只要利于教学 ,每个教师都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由荆贵生主编,全国四十一所高等院校古汉语教师参编的《古代汉语》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教材一问世,就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通过研读、学习,笔者以为该《古代汉语》教材具有系统、实用、教学性强三大特点。系统性是体现在编写体例与编写内容上的创新性和条理性。该书分上、下两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文选、常识,练习三个部分组成。文选方面,该书有很大创新,并且拓宽了文选的内容。它把文选分为今注、古往、标点三部分。今注部分等同于目前的绝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文选部分,而古往文选、标点文选…  相似文献   

3.
复音词占据汉语词汇系统的主要地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对汉语复音化的时间、复音化的原因、复音化的途径进行了综述.针对学界鲜有对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判定方法,尝试提出了古汉语复音新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主张,早在1984年便已提出,时至今日,仍未进入操作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面的分歧颇大。就连是否需要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在认识上都大相径庭。从当前中学、高校古汉语的教学实际看,建立教学语法系统非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虽然在对具体语法现象的讨论中,仍然会有较大的分歧,诸如“今”本位与“古”本位、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语法是非与训沽是非等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认清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目的,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而非开展理论语法体系的争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试用,问题会最终得到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句法结构是靠两种语法手段来完成的:语序之意合、虚词之连接.古代汉语句法结构亦如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诸如主谓、述宾、补充、偏正等基本结构关系.本文拟对古汉语述宾结构做一点探讨.古汉语述宾结构具有复杂的语义关系,清楚地揭示这些语义关系仍然是语法工作者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继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之后 ,近 30年来 ,陆续有多种古代汉语教材出版。近些年的几种 ,既吸取王力教材的成功经验 ,又力图有所改进 ,使古代汉语教学能够适应大学课程体系的变革及形势发展的需要 ,王彦坤、朱承平、熊焰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教程》(下简称《教程》)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种。《教程》全书分六个单元 ,每单元由“通论”、“文选”和“练习”三部分构成 ,另有两个“附录” ;篇幅不长而内容丰富。“通论”和“文选”是《教程》的主要内容 ,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的 ,是其严密的体例。贯穿于全书始终的 ,是重实…  相似文献   

7.
一、使动式与兼语式的分工王力先生在他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中说:“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它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式既然可以表达兼语式的内容,那么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不存在兼语式?不言而喻,是存在的,而且存在的量也很大...  相似文献   

8.
古今文字在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差别很大,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出版界出版了不少古代散文、韵文注释本。这是很好的事。为了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们懂得一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历史,在中学增加了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并作了较详的注释。在大学文科,也加强了《古代汉语》的教学;除进行古汉语通论教学外,还着重了古代文选教学,以巩固通论所学知识,并加以具体运用,这确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办法。 但在当前的注释中,有一种只注流不释  相似文献   

9.
反思古汉语词汇研究现状,其研究内容比较狭隘,研究方法日趋定型僵化,面临深刻危机。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属于书面常用雅语,既抽象又模糊,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它具有如下特殊的研究价值:探索审美语词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丰富并深化古汉语词汇语义理论;从三个平面展开语义描写,考察审美认知特点,开拓词汇语义研究模式;扩展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应用领域,为文学范畴史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一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讨论古代汉语中双宾语结构、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特殊词语的含义的翻译方法;二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规范性,探讨正确使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古汉语凝固结构“何…之有”反问句式、宾语前置句式“宾语+是+动词”的译法以及对古汉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灵活翻译;三是论证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校师生论文摘编《古汉语凝固结构的分类问题》作者侯晓菊原载《语言文学》1984年第2期由于凝固结构和其它成分一样,在句中不论在表达内容还是构成一种句式上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按照不同的性质,象划分词类那样给它们归一下类。然而,古代汉语的凝...  相似文献   

12.
段德森教授     
段德森,男,1937年生。湖南华容人,毕业于湖南常德师范专科学校。现为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训诂学、逻辑学等课程。曾任中文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等职。从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是古汉语语法学、词汇学。出版和发表论著300余万字。主要著作有:《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80万字。1990年更名为《实用古汉语虚词》再版。获湖南省语言学会优秀成果奖),《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92万字。获湖南省第二届…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的副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类,有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本文拟就古汉语副词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 古代汉语副词的虚实问题。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把副词(他称为“状字”)归入实词。后来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都把副词归入虚词。但是,又有的称为“半实半虚的词”,因为它“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份,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近的一方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省略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东岳论丛》2007,28(6):69-71
对古汉语省略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分类过于简略的问题,以至于目前对省略这种语法现象还看不清。本文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也与现代汉语作比较,以便对古汉语省略做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古汉语语法意合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中,一个字代表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就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这样的字便叫兼词。这类词有些是合音词,读音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有些兼词却不是合音词。兼词在古汉语中并不是独立的一种词类。不论合音词或非合音词,有的放在句子的末尾,有的放在句子的中间,来表明它的意思和作用。古汉语里一般常见的兼词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书面语语义及其诠释方法的一门学科,对于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和高等院校从事古代汉语教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此试从深入、准确地把握重点词语、明确通假关系及词的孳乳和词义引申规律、提高标点能力及古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等四个方面对训诂学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皆”类副词指古汉语中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对于这类副词,一些古汉语语法著作或虚词专著列举的数目多少不一,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列举了十六个,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前言》列举了二十多个,等等,但常见的是十多个,其中“皆”、“俱”、“举”、“悉”、“咸”、“尽”从先秦直到近代的文言作品中出现最频繁,我们对这类副词粗略地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例证没有尽举,但反映的情况却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既不能准确地归纳出词汇意义,也很难确定其语法意义,历代古汉语专家都常以“无义”“发声”“语助”等名称加以诠释和说明.本文试讨论这一类词语的名称、辨认和意义方面的问题.一 语助词的名称和分类1 语助词的名称 本文称之为语助词的这一类词语,在古代语言学家著作中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兹分述如下:1),称“辞”或“词”的.如:汉·毛亨《诗毛传·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相似文献   

19.
杨烈雄  杨波 《学术研究》2006,(9):145-146
关于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第一种看法认为是名词,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1](P356)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和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沿用了这个看法。第二种看法认为是人称代词礼貌式,如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把文言人称代词分成两类,其中第二类是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包括谦称和尊称。[2]但并没有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我们认为,“谦称、尊称是名词”的看法欠妥,…  相似文献   

20.
陈鸿儒 《学术研究》2008,(5):156-157
<从<唐五代语言词典>)看附加式构词法在中近古汉语中的地位>(作者王云路,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中说:"'自'作为词缀的例证在六朝时期已经十分普遍,其特点是多与单音节副词结合,构成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