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回利用王室子弟教师和南诏清平官的政治身份,在南诏广泛推行“三教并立,儒学为先”的文教政策,促进了南诏“乌蛮”王室的“白蛮化”,有利于南诏文化教育的发展;促使南诏重新归附于唐王朝,有利于云南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圈中;对南诏实施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管理政策,有利于南诏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乌蛮黑爨在巍山垅屿图山崛起,唐支持南诏统一六诏,建立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册封南诏为云南王,南诏建都大厘城,南诏强大,在文化上有它的渊缘背景。我们研究南诏文化不能离开古滇文化和爨文化,必须从这个历史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南诏文化的根。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上论述南诏《德化碑》与滇、爨文化的渊缘关系。一、滇、爨、南诏夷汉文化渊缘在庄礄入滇和汉朝开发西南夷地区之前,本地区还没有汉民族居住,如史籍上所称的“南中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勾町、夜郎、帯唐侯王国以什数。编发左衽,随蓄迁徙,莫能相雄长。”后经庄礄入滇和汉…  相似文献   

3.
<正> 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镇体系,由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功能不一而又纵横交错联系在一起的各类城镇组成。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全集》第19卷第262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镇体系状况如何,也与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快慢密切攸关,甚至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省的城镇建设,基本上还处在以城论城、以镇论镇、以村论村的阶段,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怎样根据客观规律、普遍趋势和我省实际,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制定适宜的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已是提上议事日程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公元863年)撰写的《云南志·城镇第六》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南诏国的军事重镇之一——银生城,南诏曾在这里设“节度使”统辖一方。但由于不同时代的治所驻地的变更,《元史》及以后的记载多有矛盾,互有出入,因此学术界比较关注此城方位,一些学者也作过考证,多认为在今景东或西双版纳,《云南志校释》则认为“樊志所谓之银生城者,实即爨氏所筑之威楚城也。”笔者现就个人所得也略作考释,谬误之处敬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南诏图传》是一卷叙述南诏开国神话的宗教图轴,其中的《祭柱图》在《南诏图传》全卷中的位置相当重要,在图像的叙事上既是隔断,也是过渡.《祭柱图》展现的场景来源于云南古代的社祭,是典籍中“用牲于社”的写照.正是这一仪式原型,使得“祭柱”在9世纪的南诏国成为一个与建构王权神话息息相关的政治隐喻.除此以外,《祭柱图》还有一个真实的原型,即是以南诏第十一代君主世隆在白崖树立的“天尊柱”为蓝本.综合考察图像、文物和民俗有关“祭柱”的信息,有助于后人深入了解南诏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即9世纪中叶的南诏君主如何在佛教大兴、“南方佛国”臻于鼎盛的时代,创造性地化用前朝的政治遗产在中原的禅让神话和天竺的佛教神话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6.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心理价值与哲学——美学内涵,正在这具有悲剧意味的心态矛盾、人格冲突中铸成。 一、缘情与缘题 文学家的人格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又存在于文学作品,可分别表述为“行为式存在”与“文本式存在”。陆机入洛求宦,一开始便卷入小集团的政治杀夺,故其人格的行为式存在并无多少审美价值可言;而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又有着“缘情”与“缘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既与陆机人格的双重存在有关,又与陆机的美学思想有关。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悲剧内涵,便生成于其诗歌创作的“缘情”与“缘题”之间。  相似文献   

7.
北、南分制,即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辽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采取“一国两制”,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双重体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①,即以奴隶制统治契丹广大畜牧业地区,以封建制统治占领的渤海幽云十六州等较为发达的汉人农业生产地区。“以国制治契丹”,既没有脱离契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没有超越时代而采用汉制即封建制,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吸取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契丹的进步和强大;另一方面,“以汉制待汉人”,使具有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  相似文献   

8.
汉长安城形状既非正规的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不规则长方形。除东城墙以外,其余三面城墙多有曲折。对于形成原因,学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在都城建筑中的形象体现,当时的设计者阳成延在设计时既考虑到地形因素,又以"法天"为依据,做成模仿天象的形状,形成了后人所说的"斗城"。  相似文献   

9.
或曰《大唐西域记》中的媲摩城即汗弥城,窃以为恐有疑问。或曰即坎城,窃以为极有可能。《大唐西域记》于阗国条:”王城东三百馀里……至媲摩城。”《新唐书地理志》:“又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据玄状行进路线和里程,媲摩城或即为坎城镇。《新唐书·西域传》:“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达德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法西斯选择“南进”之原因如下:一、“北进”的政治优势及良机;二、此时“北进”既不可能又无必要;三、“北进”是“南进”的烟幕;四、“南进”是日本始终的既定国策;五、“南进”是对华战争“死中求生”的冒险;六、“南进”的外部可能性与内部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既是一个工作保障机制,也是一个工作落实机制,既有系统性,又具有实践性。利用大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坚持继承优良传统,“规定动作”一以贯之;又坚持强化“五个贴近”“,自选动作”锐意创新,努力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东鲁居地沙丘城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丘城是李白在今山东的主要寓家之地。由1993年出土的羊烈墓志考证,沙丘为汉、北齐粱父城、晋羊祜城故址,当今山东省新泰市古城村。此沙丘位唐鲁郡,处“龟阴”、“汶阳”,紧濒柴汶,唐代属鲁郡乾封,隋一度在此设汶阳县,村南有天然沙丘,无论地域、政治建置、地貌均合李诗所言沙丘地望。  相似文献   

13.
在湖北省黄冈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农民“造城热”,其造城发展速度、规模和气势前所未有。据调查统计分析,现在全区城镇实际常年居住人口已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而沿江城镇带和沿公路、铁路城镇带的实际常年居住人口已达到47.8%,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城市化水平17个百分点。这一态势,很值得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对农民的“造城热”,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农民造城的深刻经济社会根源黄冈出现的农民“造城热”是全国农民“造城热”的一个缩影。全国农民到处造城,…  相似文献   

14.
一、龙尾城是南诏的雄关要塞,城址尚有遗迹可寻“龙尾城”最早见于唐樊绰《蛮书》,书中《云南界内途程》多次提到龙尾城;《六(贝佥)第五》有简明而准确的记述: “龙尾城,阁逻凤所筑。萦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向达《蛮书校注》此条按语为:“龙尾城即今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之治所也。自此公路西达保山,东至红崖以通昆明,南  相似文献   

15.
因内忧外患,近代中国面临全面深刻的政治危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志 士仁人奋其全力重建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分析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为重建政治理想的不懈努力. 指出其政治理想的重建既着眼于“与国争存”的近代民族生存需要.又基于“使吾民得所”的内在人 性需求;既具有近代民族主义的特点,又内含人生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魏宣利认为,造成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依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性供给,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兼顾社会养老保险的“效率”与“公平”、“强制性”与“自愿性”、“多轨并行”与“统一”等原则.赵然芬认为,当前中国实行的城乡二元金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应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引导城市资金反哺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耿卫新认为,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王春蕊认为,新农村综合体属于一种新事物,它是农村—-小城镇的过渡形式,既有农村的乡土化特色,又具有城镇的现代化功能,是城镇和乡村二者优势的集合,在具体实践中应把握好其建设的内涵与要义,充分发挥其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南诏奉圣乐》的象征意义及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芬 《学术探索》2009,(1):103-106
《南诏奉圣乐》是唐贞元年间南诏国王异牟寻进献给唐王朝的一出乐舞剧。乐舞剧中包含了许多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是现实生活中南诏“供奉唐朝”、“誓为汉臣”、“永不离贰”的心愿表达。《南诏奉圣乐》的进京演出,和当时南诏归唐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对《南诏奉圣乐》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象征的解读是正确理解《南诏奉圣乐》深层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胡风文艺理论的二元论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双重社会角色的调和 ,一方面是对当时强大的社会本体和现实政治形势所作出的不失原则的文化妥协 ,这表现出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知  相似文献   

19.
南诏归唐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归唐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认为,首先从南诏的军事制度和经济特点里可以找到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南诏的军队经不起频繁的战争挫折;吐蕃“发兵无时”摧残了南诏的经济。其次,唐王朝的衰弱,减轻了对南诏的威胁,南诏已无必要再投靠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吐蕃。同时,唐王朝非常需要一个富庶而安宁的剑南,必须保障其特殊的输血作用。关于南诏归唐的实现,作者一反以往看法,认为是韦皋采取以军事胜利为主的手段,才最终消除了南诏归唐的障碍,使之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20.
“郑亳”说所依据的文献《左传&#183;襄公十一年》中的“亳城”乃“京城”之误,陶文上的“亳”为“亳社”之亳,故其并无坚实之基础;郑州商城并非“最有资格”作为早商都城。偃师商城从建城时间要比郑州商城早,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资料也说明成汤的“亳都”是在“下洛之阳”的偃师商城,“桐宫”只是汤墓旁守陵和祭祀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