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七五”计划确定,到199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5万吨,比“六五”期间平均年产量增长23%;水产品出口创汇达一亿美元,比“六五”期末的1985年创汇收入增加四倍多。我省是全国重点渔业省之一,海水产品产量和商品量居全国首位。能否完成“七五”期间水产计划对我省经济乃至全国渔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确保“七五”期间水产计划的顺利实现,笔者认为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上的恶性循环没有得到制止,水产品的供求矛盾没有缓解,发展养殖的规模和速度跟不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渔业生产仍处于被动状态。据最近调查情况表明,要使浙江渔业有一个新的突破,应该考虑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 (一)历史和现状的分析 建国以来,浙江渔业生产较长期实行重捕捞、轻养殖,重海洋渔业、轻淡水渔业,重生产、轻加工,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方针。这样,导致渔业生产一方面盲目扩大近海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尽早变衰为盛,进入大增长阶段,本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作些探讨。 一、不能乐观:关于转机与困难的客观分析 1989年,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好收成。全国农业总产值6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粮食产量40745万吨,比上年增产1337万吨。达到1984年历史最高水平;猪牛羊肉产量2328万吨,增长6.1%;水产品产量1148万吨,增长8.2%;蔬菜、禽蛋、水果产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工农业增长比例有所改善,由上年的5.33比1调整到2.42比1。面对这些变化,有人欣喜地声称:我国农业已经出现了转机。笔者基本同意这一看法,但认为不可乐观。其理由:  相似文献   

4.
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和淡水渔业内外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本省进一步开发淡水渔业总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发,重点突破,深入利用,在有限的水域里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更多的优质水产品,以改变我省目前淡水渔业产量急剧下降的趋势,从而到本世纪末的2000年全省淡水渔业总产量达到40万吨,人均占有量9公斤,分别比“六五”期末的1985年增加1.5倍和1.2倍,水产品获得多出口、多创汇。 我省开发淡水渔业的具体途径很多,但从生产的全方位考虑,带有根本性的突破重点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8年的2150元,翻了将近4番。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波动增长的阶段特征:1.高速增长的“六五”时期。1978—1984年间,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农民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5%。2.步入调整的“七五”时期。1985—1988年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为4.9%;1989-1991年间,农民收入趋于徘徊减缓,年均增长率为1.9%。3.新一轮加速增长时期。1992—1997年间,农…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区水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25.81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计划的2%,比上年增产17837吨,增长7.42%,改革十年,我区渔业九年增产,比体改前的一九七八年翻一番多,总产值5.8亿元(按综合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01%,水产品市场繁荣活跃,价格上升幅度较小,城乡“吃鱼难”的问题渐趋缓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制订的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的生产积极性,玉林市淡水渔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87年产量达到3099吨,比1980年的892吨翻了一番多,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七五”计划指标。渔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82万元上升到1987年的1000多万元,翻了三番多。如何使得淡水渔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呢?本文根据渔经调查资料,从淡水渔业资金的积累、使用和投入再生产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村是广西钦州市龙门乡的一个渔业村。全村290户,1333人,劳动力409人,无耕地面积,以海洋捕捞生产为主。体改前的一九八四年,全村只有机动渔船67艘,1558马力,非机动渔船21艘,32吨,水产品产量818吨,产值57.3万元,人均产值仅447元。一九八七年,机动渔船发展到了5艘,4688马力,水产品产量一跃为1807吨,产值369.5万元,人均产值达2778元,与渔业体制改革前的一九八四年相比,机动渔船数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给新疆经济注入了活力,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十年来,新疆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上层,逐步深化,新体制的逐步确立,旧体制的变革,外引内联的有效进展,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与生机,经济和社会方面发生了突出变化。到1990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达251.88亿元,比198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8%,国民收入204.95亿元,比1980年增长1.58倍,年均增长9.9%,社会总产直达458.65亿元,比1980年增长1.87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4.03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21.78亿元,增长4.4倍;十年来,新疆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连续夺得了农业十三年丰收,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676.89万吨,比1980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业发展迅速。1990年与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1.8%,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增长48.2%、1.42倍和1.60倍,畜牧业、渔业产值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9倍。1991年,全省粮食、油菜籽、烤烟生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到848.17万吨、57.62万吨和38.53万吨,畜牧业实现持续13年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1992年新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1、工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社会总供给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出口增加,推动了社会需求的增长,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连续获得第15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706.3万吨,比上年增长5.0%;乡镇企业也获得较快发展,总产值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乡镇企业总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总产值32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重工业产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工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础工业发展迅速。煤炭产量220万吨,比上年增长20.6%;原油产量832万吨,比上年增长8.2%。发电量86.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钢材产量40.3万吨,比上  相似文献   

12.
一、增长与发展及其 所面临的问题 不能否认“七五”时期贵州烟草经济所取得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对改变贵州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所作的卓越贡献。与1980年相比,贵州1990年“两烟”产值达23亿元,其中卷烟17亿元,比1980年增长5.3倍;烤烟产量达到28.7万吨,增长4.2倍;卷烟产量达到208万箱,增长3.7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结构素质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甲级烟份额由5%提高到22%,嘴烟率由不到1%提高到41%,上中等烟叶比例比1985年提高19个百分点,烟碱含量由0.7%提高到1%以上。烟草效益提高则对改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两烟”税收(包括销售税、营业税)达到20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加4.2倍;其中卷烟销售税金17.8亿元,是1980年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13.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渔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是我省的一大经济优势。 建国以来,我省渔业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渔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多年来未曾见到过的蓬勃发展的形势。一九八一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一百七十一万担,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三点二倍,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我省渔业生产又是一个好年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将达二百万担,比上年增长17%。但是当前我省渔业生产仍然处于很低水平,具体表现为六低:一是水面利用率低。全省可养鱼水面四百六十万亩,只利用二百七十万亩,占58.7%;二是各类养鱼水面的平均单产低。  相似文献   

14.
一、缅甸的经济现状 1988年缅甸军政府接管政权,废除限制私有制法令,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到1991年5月合资独资注册企业已达5381家,国营企业下降到21.5%。近年来,缅甸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农产品增长8.8%;林业增长7.9%,加工制造业增长6%;出口增长17.8%,进口增长24.2%。 缅甸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发展中国家。 1.土地资源。全国4574万英亩地中,播种面积仅占45%。土地利用率低,土地开发潜力很大,适宜种植农林作物达60多种。 2.林业资源.缅甸有森林面积2522.8万英亩,覆盖率57%,有8570多种植物,其中树种2300多种,竹97种,藤条29种,柚木资源480万立方米,年产量25万立方米,占世界柚木贸易总额的90%,是缅甸的一大经济支柱。梗木年产量230万立方米,竹年产260万吨,藤条6700万根。 3.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锌、铅、锡、铜、铁、钨、煤、石膏、重晶石、白云石等,特别是宝石、玉石产量占世界第一位。 4.渔业资源。缅甸海岸线长,有大陆架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年产鱼458万吨,虾2.6万吨,现年产海产品仅73万吨,不足实际潜力的六分之一。 5.人力资源。缅甸有15至59岁人口200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50%,劳动生产率极低,一般工人日工资20缅币,相当于人民币1.2元,月工资仅3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水产品出口日益成为我省出口的拳头产品,因此,如何加速发展外向型渔业,提高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是我省渔业生产的一个中心问题。一、我省发展外向型渔业的优势1.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发展外向型渔业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自然条件。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为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平均气温21.1℃,海洋渔场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各种海洋鱼类达750种,滩涂可用于养殖面积有108万亩,主要鱼、虾、贝、藻类养殖品种约有20多种。目前,我省有许多水产资源尚未开发利用,而已开发利用的水域也是粗放经营,单产很低。同时,30多年来,我省已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海洋捕捞渔业的基础。我省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一、玄武区企业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玄武区“八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长较快,1995年工业资产固定原值为21743.6万元,比1990年增长16.27倍,年均增长76.8%,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705.2万元,比1990年增长10.37倍,年均增长62.4%;利润总额为1838.3万元,比1990年增长1.65倍,年均增长11%,这些基本情况的背后有着相对独立的结构因素。从工业产值与企业规模结构看,截至1995年,全区153家企业中,前27家企业,其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区…  相似文献   

17.
△全党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八字方针”实施,改革开放起步△实行“包产到户”,推动农村改革从1980年到1990年,粮食总产量由32056万吨增加到43500万吨,棉花总产量由271万吨增加到447万吨,农业总产值由1923亿元增长到7382亿元。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我省毕节地区在倒春寒、干旱、冰雹、洪涝、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的情况下,仍夺得了农业全面丰收。全区农业产值达到27.99亿元,比1990年增长13.8%,比1985年增长48.85%;粮食产量达到126.5万吨,比1990年增长16.83%,比历史最高的1984年增长4.55%; 油菜籽产量达到5.01万吨,比1990年增长53.68;烤烟产量达到11.6万吨,比1990年增长9.55%;畜牧业实现12年持续增长,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比上年增长3.87%、20.9%、12.31%,畜禽产品商品率也有较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元,比1990年增长21.6%,与1985年相比,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左右。毕节地区这种农业年景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一系列方针政策,重视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1988年底人口已增长为4169.85万,比1949年的2083.07万人净增加了2086.78万人,39年间人口翻了一番还多,平均每年净增加53.5l万人。我省人口增长呈现三个高峰:1952年至1958年是我省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7年共增加401.1万人,约相当于增加挪威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7.3万人,年递增率高达2.5‰;第二个高峰是1962年到1971年,10年间共增加756.7万人,相  相似文献   

20.
《新疆社科信息》2009,(6):30-31
州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渔业,有力促进了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州直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12300吨,渔业总产值达上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