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共和构想”是社会包容性政策的核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能将"社会包容"一词单纯地理解为"社会排斥"的反义词。"社会排斥"强调的是个体正常的社会关联被边缘化的状态,它是一个与社会秩序相关的保守概念。而"社会包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远见的概念,它建立在社会团结的基础之上,它使得个体能够更多、更广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旨趣上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魔巴是佤族社会中从事原始宗教祭祀的巫师,是人神的中介.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大马散村的实例表明,佤族社会在近30年来,已经由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向以有机团结为纽带的社会转变,而魔巴的社会功能也逐渐由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变为单一的宗教功能.由于魔巴在佤族社会发展中还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张荣芳 《东岳论丛》2019,40(2):131-138
社会保险作为体现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整合的社会保障形式,高度契合了共享发展理念。社会保险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自助互济、公平合理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主要以正规就业者为参保对象,违背了人人参与的理念;保险团体的分散性以及保险基金的依赖性,破坏了团体成员互助共济的连带团结精神;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属性不明确使得其公平性大打折扣。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共享发展的需要,必须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合理建构社会保险团体,强化保险基金的独立性,强化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属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并试图给予解答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涂尔干认为,分工的"真正功能"并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实现社会整合,因为分工既是社会团结的源泉,又是道德秩序的基础。历史地看,在"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维系于集体意识,而在"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以社会分工为纽带。"失范"是涂尔干对现代社会的病理诊断,但其原因不在分工,而在传统社会道德支柱的瓦解。因此,与马克思不同,涂尔干认定现代社会的"危机"在性质上是属于道德的而非经济的,现代社会的"出路"就在于必须诉诸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道德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层出不穷的安全风险,安全正在面临愈益严峻的挑战,对安全的威胁最终可以归咎于人类社会的结构性失衡.社会团结和社会失范理论证明了安全的现实困境,在机械团结过渡到有机团结的过程中,产生了满足非法诉求的社会失范.由于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的不足,安全保障需要职业安全伦理与公民安全道德的重建.安全的实现属于社会结构中的系统建构,应该构建以安全规范为中心,包括规则与资源、行动、系统、再生产等要素在内的安全系统.当风险的结构转换时,安全结构还必须拥有必要的救济,动员安全行动者合理使用各种安全资源要素,彻底遏制安全风险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层面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理论论证,这是哲学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要切实理解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课题的性质和内涵,必须把它置于现代性背景中,"个人主体性"这一现代性原则由于它所内蕴的对象性逻辑和价值个体主义取向,使之成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陷入危机的深层根源。传统形而上学以普遍的、超历史的理性原理为基础,试图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论证,但由于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本性相悖的性质,这种论证必然是不成功的。当代哲学试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视野里,以"相互承认"为价值规范,从而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新的论证,其努力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软件业促进制造业,努力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日前确定的我市信息产业“十五”发展、目标正式提出,“十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初步形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风险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序参量,对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无数次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从"零和"互动走向"非零和"合作,从简单互动到机械关联再到有机关联,构建起越来越复杂和完善的"非零和"合作共生关系。然而前所未有的技术风险,对当前的社会和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今天人类需要察觉现有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的缺陷和弊病,改变传统以资源为中心的社会模式转向以资源和技术风险并重的社会模式,建构起全球范围的"非零和"合作的技术风险共生社会,对各个社会组织进行更高有序化的社会结构改革和功能提升,以适应技术风险序参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人类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要求.因而,理论上探讨改革的热潮兴起,而在实践上,也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改革季节.然而,综观所有的改革理论和实践,都一直是在工业社会的思维范式中去谋求改革的行动方案,这不仅使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而把人类引入到一个风险社会之中,出现了更多、更大的危机.近些年来,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追求中,参与治理是得到强力推荐的改革方向.实际上,参与治理的理论主张依然是在工业社会的治理框架下提出的行动方案,与后工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从现实来看,后工业化已经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已经呈现给我们多元治理主体并存的局面.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需要建构的是一种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是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从“组织—制度—情感”三维框架剖析了当前“饭圈”的运作现状。基于“饭圈”参与治理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其运行困境主要有三:一是科层管理模式下网络资本弱化影响粉丝的参与意愿,二是组织资本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饭圈运营前景堪忧的结果,三是以数据劳动为代表的卷入式参与模式盛行制约了个体性资本的生成。针对上述困境,设计了优化社会参与网络、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培育和提升个体参与热情的三重应对策略,以期为“饭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拓展渠道,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创新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能否为民众满足其个体安全需要提供有效的条件成为对政治系统合法性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又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党和政府应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降低民众面临的个体风险并促进社会分配公正,以此来巩固、拓展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质量”的多维解读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娟 《江淮论坛》2011,(1):119-124,97
作为理论,社会质量强调“社会”取向,辩证地看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品质,并旨在推动政策变革;作为愿景,社会质量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为建构“社会欧洲”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发展指出了路向;作为工具.社会质量又体现为分析模型、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从“社会质量”看我国社会政策实践、要着力为民众提供社会经济保障、提升礼会政策的包容性、增进社会团结、促进人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能否为民众满足其个体安全需要提供有效的条件成为对政治系统合法性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又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党和政府应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降低民众面临的个体风险并促进社会分配公正,以此来巩固、拓展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时代,社会组织嵌入城市社区治理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以嵌入理论为基础,从嵌入主体、嵌入手段和嵌入后的状态三个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面临着"机械嵌入"的困境,表现为社会组织建设薄弱、项目制缺乏理性以及社区信任和参与不足.因此,本文提出"有机嵌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劳动价值论分析劳动性质、内容的变化趋势,揭示人力资本对劳动力价值决定论的补充意义,尤其是知识在创新活动中重要作用,表明劳动价值具有更大的实现形式和新的方式。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社会中预示着传统产业和传统生产方式将被取代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融合”的政策实践方向,有利于破解当前社会治理体系治理取向滞后、治理效能弱化,政社共治孱弱、多元主体缺失,社会转型加剧、治理需求凸显,新旧转换冲突、治理体系不善等诸多困境和挑战。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应构建以“四化融合”为导向的社会治理体系。“四化融合”彰显的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以社会化为基础、以法治化为原则、以智能化为支撑和以专业化为保障,“四化融合”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了社会收入分配,缩小了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体系依据按需分配的原则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维持了其生存发展的底线公平;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公共福利的建设,实现着人们全面发展的普遍愿望。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公正与效率效益的有机统一、管理有序与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与循序渐进、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建的原则.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强社会评价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江海学刊》2023,(3):121-12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长寿风险”与“失能风险”正形成一种叠加型的新社会风险,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构成严峻挑战。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秉持着失能困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包含智力损伤”的“大失能”理念,既非普惠制政府津贴,也非市场化商业险种,而是一种基于社会保险运作逻辑的“医养护”三位一体型独立险种。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推出“跨越年龄阶层、入口机制精准”的全人型护理制度尝试,并表现出“经办市场化+险种专项化”“护理精细化+结算精准化”的实践特征,为加快构建一条既与五大保险体系相融,又合乎“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双向交织经济形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道路增添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