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2.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从理论来源和现实需要来看,胸怀天下有着深厚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事业的价值体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自觉担当;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从实践指向来看,坚持胸怀天下要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立足中国发展大历史,继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要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进。  相似文献   

3.
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至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勾连历史与现实,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域下审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涵要义,可以发掘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多重意蕴。其政治向度为:秉持和践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统一;其道德向度为: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坚持主持公道正义,秉持“天下一家”的道德情怀;其文明向度为:坚持文明多元共生,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在文明激荡中追求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追求的爱国、兴国、强国之伟大事业,内在地要求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活的主题、特质、禀赋和发展前景。又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因素,中国式现代化所富含和要求的爱国主义必然是胸怀天下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并要求胸怀天下的精神要义是对人类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有助于打破西方式现代化狭隘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真正能够走向长远的高明、开明、光明的“人间正道”,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引领人类爱国主义发展方向并对世界伦理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理论维度上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文化维度上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维度上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及其深刻内涵,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站在世界“大系统”的高度谋定中国“子系统”的发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实现从“国家主体”到“人类主体”的责任角色转换;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围绕“劳动—资本—国家”这个三维结构,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英美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主体的现代化,它掠夺劳动、绑架国家,虽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却是一个“人对物的依赖”的时代;苏联式现代化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现代化,它束缚劳动、排斥资本,虽然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却是官僚权力垄断、死板僵化、缺少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劳动为主体的现代化,它创新国家、规范资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取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掠夺、剥削的现代史,透过资本压迫下人的异化而首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平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暴力剥削掠夺、提倡以人为本及和平实现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之实践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超越西方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不断助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是:在建党时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奠基、发展、开拓、创新、确立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实践逻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均需要践行“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创新逻辑是:锐意创新科学技术,坚持经济发展创新,持续大国关系更新,坚持走强军之路,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构建,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立足于中国国情,在解决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如何形成推动现代化成熟的政治领导力量、如何实现效率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如何解决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制约和如何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平发展道路等难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述难题的解决,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物质文明丰裕、精神文明贫乏的片面和畸形的西方现代化,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所希望的既不依附他人,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飞跃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同时,正在开创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努力探寻引导和规制资本的合理制度模式,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实现了对资本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以人民立场为根本价值追求,在制度设计、发展理念、执政基础上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资本中心主义的超越;以和平崛起为基本遵循的发展模式,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友好处理大国外交关系,走独立开放的现代化之路,开启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种可能性,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霸权逻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那么,中国式现代化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现代化,特别是能否规避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陷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西方现代化最大的弊病在于“目中无人”,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是解放人、服务人和发展人的现代化。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发展的现实和谋划的蓝图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它是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的根本所在,保障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化险为夷”、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鲜明特质和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现代性与现代化思想的当代继承与发展。《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渊源、实践支撑和组织引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又在理论上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现代化思想。《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渊源,深刻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蕴意,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上实现双重超越提供强大真理力量。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原典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渊源,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拓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光明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发展的文化维度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反映在三个方面。从理论逻辑来看,唯物史观是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关系、自身关系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中审视的,精神世界的全面丰富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尝试,而体现在历史现实之中的对人的现代性转型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探索;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以中国面临的古今中外的复杂矛盾为实践起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践目标,以坚定中国道路、坚持全面发展、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胸怀大局为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4.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认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之一。这一确认是从人类现代化历史比较维度上概括的。这一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为国际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理论与实践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新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了国际和平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这一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积淀的历史经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的情怀与气度。新时代“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可以展现大国担当、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正义,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现代化中国方案得以形成的重要支撑.正因党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带领中国人民相继达成突破现代化前提性壁垒、确立和坚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底色、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等伟大成就.梳理百年来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独立自主精神的发扬,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独立人格: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个人解放的历史。从现实看,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与人的个性的独立和发展相一致。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人的现代化,个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独立人格的最终确立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把握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生成逻辑,从中国和平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尤为重要。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世界和平观的科学指引以及中国传统和平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其核心价值指向就是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贯穿中国和平发展的具体实践的主线,就是在个体、社会、国家和自然生态4个维度上减少乃至消除各种形式的暴力因素,创造性地非暴力地推动冲突转化,进而以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和平发展实践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思想,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制度变革,丰富了和平文化的意涵,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程,实现永续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深刻的进步和变革,其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基础,要求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系统而深刻的革命。这一革命以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为起点,同时也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这种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产业革命自开始以来至今不断深化,在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的驱动下,不断丰富着其历史内涵。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进展具有许多共性,但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具体历史实践又具有不同的特征。认识和把握这种关于现代化的共性和特性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推进现代化历史实践进程的自信和自觉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提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苦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更加科学、更加自觉,而且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切实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后发追赶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使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中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对本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